5月3日,在扬州瘦西湖畔的晨曦中,一支身着新式执勤服、装备精良的警务队伍正式亮相。这支名为ETPU的旅游警察精英队,在瘦西湖和运河三湾风景区同步启动勤务。针对瘦西湖水域救援高频需求,队员配备的“智能打捞杆”成为“网红神器”,今年4月以来,已成功打捞20余部落水手机。

(5月4日《现代快报》3版)

在文旅融合的浪潮中,扬州瘦西湖畔的ETPU旅游警察精英队以一组温暖的数据引发关注:配备智能打捞杆3个月成功打捞20余部手机,全年游客满意度达99.7%。这支身着藏蓝制服的队伍,正用服务型警务创新重塑着“烟花三月下扬州”的现代注脚。

相较于传统警务刚性形象,旅游警察构建了“科技+人文”的双重守护。其配备的智能打捞杆不仅是物理打捞工具,更是智慧警务的具象化表达——通过集成水下摄像、磁吸装置和伸缩定位系统,将打捞时间从平均45分钟压缩至10分钟内。这种技术创新背后,是警务思维从被动响应到主动服务的转变。当游客手机坠落湖中的焦虑时刻,警察化身“现代游侠”,用科技魔法化解旅途遗憾。

随着旅游业的持续发展,旅游警察的作用将更加凸显。他们不仅可以应对各种突发事件,也可以在日常工作中为游客提供全方位服务。旅游警察可以为游客提供旅游安全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提高游客的安全意识;在游客遇到困难时,及时提供帮助和救助;在旅游纠纷发生时,公正、快速地进行调解和处理。

作为全国首部省级《旅游警务服务规范》的实践者,扬州开创了“全周期服务”新模式:从入园导览的多语种服务,到纠纷调解的“三调联动”机制,再到应急救助的“黄金三分钟”响应,形成覆盖2.5公里湖岸线的服务闭环。数据显示,扬州旅游警察队伍自2017年成立以来,累计救助服务游客近万次,游客满意度保持在99.7%以上。

在更深层面,旅游警察的实践揭示了公共治理的范式变革。通过标准化礼仪培训、服务流程再造,使其兼具执法者与服务生的双重属性。这种转变暗合着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逻辑——当警察在断桥残雪处为游客拍照,在二十四桥明月夜引导人流,公共治理的温情便渗透进每个文旅场景。

旅游警察作为文旅时代的“守护者”和“风景线”。在旅游警察的守护下,游客的旅游体验将更加安全、愉快,旅游业的未来也将更加美好。放眼全国,从杭州西湖到西安不夜城,服务型警务已成文旅标配。当文旅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公共服务的颗粒度决定着诗与远方的温度。旅游警察的启示在于:新时代的治理创新,既要科技赋能的硬实力,更需服务为民的软功夫。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