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离谱了!我本来想要给你们分享一个超级兴奋的消息——我们终于找到外星生命了!但还没来得及讲就被啪啪打脸。早上刚看的新闻,进一步分析显示,这可能又是一次乌龙事件。所以,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大家好我是火箭叔,下面我就将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一口气给你讲清楚。
2023年底,一群剑桥天文学家用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首次观测到了距离地球约124光年、围绕着一颗红矮星运行的系外行星K2-18b大气中微弱的化学信号。这些信号里面不仅有水蒸气、二氧化碳和甲烷的踪迹,同时还包含一种神秘的气体——二甲基硫醚,简称DMS,这是一种在地球上主要由浮游植物产生的气体。于是这一发现一下子就把大家的想象带到一个被海洋覆盖、充满生命的“外星海洋世界”里。研究团队也在新闻发布会上大吹“这是迄今为止我们找到的最强烈的生命迹象”。
这个DMS信号是通过“透射光谱”,又叫凌日光谱技术发现的。K2-18b绕恒星运行的平面与我们视线方向差不多,每经过恒星前面一次,我们就能探测到一次“凌星现象”——即恒星亮度轻微下降。此时,恒星的光线会穿过行星稀薄的大气层。科学家收集这些光线,分析它们的光谱,就能看出大气中哪些波长的光被吸收了,从而推断出里面有什么气体。打个比方,光谱就像一把梳子,每根梳齿对应一个波长。行星大气中的不同分子会“咬掉”某些梳齿,即吸收特定波长的光,于是我们在观测到的光谱上就能看到缺口。再根据缺口的位置和大小,科学家就能判定出大气成分以及含量了。
为了打消质疑,该团队又在2025年4月用韦伯望远镜的中红外仪器重新盯了K2-18b一次,这次观测时长加倍,且换了另外一个波段,结果在那儿又看到了类似的吸收峰。甚至,还观测到了另一种生命相关分子——二甲基二硫化物DMDS。要知道,这两种气体在地球上都几乎只由生物产生。可以说证据是更加的确凿了,按照团队的说法,K2-18b上存在生命的概率高达99.7%。只要再来个十六到二十四小时的观测,就能正式宣布“发现外星生命”了。
听起来很振奋吧?但劲爆新闻一出,天文圈马上就炸开了锅,有人点头称赞也有人摇头质疑。结果还真给质疑出事来了:就在4月25日,同样在K2-18b观测数据里下过一番功夫的牛津大学天体物理学家Jake Taylor用更简单的统计模型重新做了分析。过程就不详述了,反正结论就是说现有数据根本不足以支撑任何分子信号,它们更加可能只是统计噪声在作怪——也就是观测过程中的随机干扰和测量偏差。所以之前的结论,也许就是一个浮云。
哎呀,其实这种翻车剧情,在人类历史上并不少见。比如上世纪初,美国天文学家洛威尔绘制了金星表面的“运河”图,其实只是地面暗纹的错觉;1977年,俄亥俄州的大耳望远镜捕捉到过一个神秘的无线电信号,被称为“Wow! 信号”,虽然当时有人兴奋喊“外星人来了”,但后来再也没人复现;最近的案例则是2020年声称在金星大气里探测到磷化氢——一种和生命活动有关的气体——跟这次的发现很类似,虽然当时被认为这也是生物活动在作怪,但接连几组独立小组用不同仪器的重分析都没复现,你就说尴尬不尴尬。
再这么下去,我都要开始对发现外星人免疫了。
著名天文学家卡尔·萨根说过——非凡的主张需要非凡的证据。宇宙不会轻易亮出底牌,只有被无数质疑打磨到发光的答案,才担得起那句石破天惊的“找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