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就业季,大学生自然会为自己的未来着急,其实更焦虑的还有辅导员。辅导员负责统计学生就业数据并直接上报给学校。可想而知,若这两年就业情况不太好,辅导员仅凭个人干着急也没办法,手底下的学生找不到工作,学院得不到漂亮的数据支撑。
压力就只能从学院转到辅导员,再由辅导员转到学生身上了。据说有的辅导员因为劝学生就业这件事都情绪崩溃了,可是最后的数据又能怎样呢?
“数据还是美化过的”,一班57人只有11人正经就业,大学生直言累了
时间来到五六月份,就涉及到一个关键数字,即学生的就业数据。学校统计它的目的很明显且意义深远,因为每一年新一届高考招生时,家长们都会着重考察学校的就业率。
如果这一就业率达不到96%、97%这样的高水平,家长就会担心孩子即便读了985名校,可要是所学专业以后没出路,那又有什么意义呢?并非所有学生都有家底支撑他们走科研道路,所以辅导员的压力就很大。
因此,有些辅导员会用各种方式软磨硬泡,让学生赶紧签三方协议,因为只要签了该协议,无论以后是否能顺利工作,都可算作一份优秀就业数据。但即便如此操作得出了所谓美化过的数据结果,现实情况却还是比较惨淡。
有一位来自某所还不错的一本大学的学生说,自己的学校虽是双非院校,但并没有大家想象中那么差,毕竟是一本,还是能吸引到很多国企、央企等来校招的。那猜猜他们班级的就业率是多少呢?全班共57人,属于工商管理大类。
其中有10个男生,47个女生。目前的就业情况是10个男生全部就业,这一下子就体现出男生在就业市场上的优势,而女同学的情况就比较惨了,4个女生保研,2个女生考研,1个女生考上某银行,还有2名女生在教培行业找到工作。
另外有1个女孩子家里开公司,逃过了就业环节,直接被安排了工作。但即便这样,满打满算下来,其实真正算找到工作的学生也不过11人。
学校若真想赢得家长的心,就不该去美化数据
而辅导员仍在群里劝那37位同学无论如何先把就业数据弄出来,其实大家都不太想回应。现在就业形势确实艰难,学校往往是给学生施加压力的一方。但我们想想,要是把考研、保研这类情况都算作就业,对学生来说是不是一种欺骗呢?
记得毕业那年,学校其实已经有相关规定了,只要考研成功的人都算作优质就业。但也有一些实力较强的985高校,会直截了当地把每一位学生的就业去向都统计清楚,比如笔者曾看到江苏某所医学院,学生在某某医院就职等情况全部写明。
考研、保研或者出国的也都标注清晰,这样的数据其实更能让家长感受到这个学校培养人才的真实层次,比那种笼统地全算成优质就业的做法要好得多。而且如果学校能做到实话实说,那也是一种实力的体现。
如此一来,家长就不会被那种所谓的优质数据迷惑双眼,从而能为孩子选择一个更好的未来发展方向。不景气的专业如今就业率差已是现实。其实越是这类专业,就越不应该蒙蔽家长们的眼睛,制造出一种繁荣的假象,让他们继续往火坑里跳。
或许这个专业早些被取消的话,也就不用浪费那么多家长和学生的心血了。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