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曝出来一些官僚阶层给自己留的后门,包括十亿以下不枪毙,包括这次4+4的招生后门,其实还有很多,内部自然是心照不宣,外部哪知道那么多弯弯绕绕。他们以及子女后代都翻身成了人上人,他们想通过各种后门世代罔替,这真的是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中国人尊重知识,尤其尊重科学技术知识,为此还专门有个身份名词,叫知识分子,而这个知识分子的天花板,应该就是院士了吧?人们说到院士的时候,一般会想到的是学术权威,德高望重。一个院士所掌握的资源,有时候可能顶得上一所普通大学,当资源高度集中之后,有些院士会不会以知识垄断进而搞资源垄断?不然现在这种学阀之风,从哪来的?

本来没有这么愤怒的,但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在看到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的陈如月想学医,申请4+4被拒,又去参加高考,考上了上海交大的医学本硕博八年连读,这个现实的故事和董小姐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个所谓的4+4,感觉是加了个鸡毛,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如果导师是院士,那博士论文发个小学生作文,专家评审团也不敢说一个不字,这不就成了学阀了吗,院士的弟子没人敢质疑,然后就形成了一个派系,并且垄断相关的信息和资源,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体系,这还有什么开放创新可言。

当4+4里发现一只蟑螂的时候,人们随即想到的是这里面可能有一窝蟑螂,但是当大家看到这个招生制度的设置门槛以后,可能还是低估了,搞不好这就是一个蟑螂窝。

现在这种导致阶层固化的问题越来越严重,越来越多的人,尤其是年轻人,从一开始的误解他,到逐渐理解他,再到现在开始怀念他,这背后是有原因的,人们只有到了特定的社会结构下,才能理解他说的话做的事,才能明白为何不同阶层的人为什么看法会有截然相反,如此巨大的分歧。

现在回过头来看,可以说他比同时代的所有人都早看了50年,他走之后50年人们才会开始理解他,骂他的人翻身成了人上人,开始用自己的行动去证明他的正确,他让原本20年就会固化的局面至少延缓了50年,但是可惜的是,当时没人理解他,50年后,人们开始理解他了,他却早已不在了。

他给我们最大的一个精神武器之一,就是人民史观。而精英史观还是人民史观,不仅对于我们看待历史很重要,更加关键的是,它对于我们看待未来和现实都有本质的区别。

精英史观看历史,精英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核心因素,所以由此延伸之下,精英带头打了江山自然就应该坐江山,进而就应该门阀世家代代相传,这叫龙生龙凤生凤,精英培养精英。

而人民史观看历史,人民才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精英最多只能是辅助力量,那自然就没有打江山坐江山的道理,没有人民的支持,哪来精英的成功。所以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为人民服务就是理所当然的事。

千年以来,我们建立了一个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观念,但还是没逃过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的思想。只有到了近代,才第一次有人把这个理念再次升级到了为人民服务的高度,这才有了,人民政府,人民军队,人民警察,人民医院……


在全国各地有那么多烈士陵园,那里躺着为了一个新中国而牺牲的千千万万烈士,现在有人要把人民的变成自家的,这些人应该先去问问,他们答不答应?

西方一直就是个人英雄主义,除此之外,还配合搞了个深入人心的乌合之众概念,等于完全是否认了集体主义的价值,拯救世界都是靠英雄,如此一来,英雄的价值自然就超越了其他的一切。而人民的力量,在乌合之众的视角下,不光是衬托英雄的配角,很多时候反倒还会扯英雄的后腿。

所以这种英雄史观之下,在西方都是只认精英的决定性作用,一旦英雄出现了,就会纳入到精英阵营里来,社会永远是分层的。精英有一套他们的路径,也被社会广泛认可,比如美国的顶级大学,有钱人只要捐款多,就可以进去,美国人也都接受这个现实。

而我们这边不同,我们的历史重心,始终在人民一边,历史由人民创造,未来也由人民推动。在这样的全民基础认知下,所有的资源,要尽可能公平分配。尤其是涉及到基础公共资源的各种考试,考公考研考大学,都是最为敏感的领域。

而现在有人把西方那一套包装之后,引进来,这个事情就是把东西方的糟粕之大成,集合在一个大染缸,既不讲程序公正,也不讲门槛公平,说的冠冕堂皇,但实际上就是利用隐形门槛给自己人留后门。

有人想荣华富贵世代相传,他们想得很美,他们忘了这是人民的江山,对公平追求的基因就蛰伏在我们的血液中,方法模式也有过一次让他们心惊胆寒的探索。教员已经不在了近五十年,但是他就活在我们心中。只要需要,人民心中,他的精神力量随时准备被唤醒。

那些妄想门阀世家世代罔替的人,做你的春秋大梦去吧,你们今天的努力,有一天会让你们的世家连本带利的吐出来。不信且看历史上,那么多豪门世家,几人传到今?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