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济南5月3日电 题:学生回来了 老师留下了——山东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一线见闻
新华社记者张力元
山东省潍坊市峡山生态经济开发区赵戈小学有几间专门的“午休教室”,闲置的木制课桌被锯掉桌腿,整齐排列,充当“床板”,上面铺着褥子、毯子等。“学生们能躺着睡午觉了。”赵戈小学校长王作贵说。
赵戈小学是一所乡村学校。以前,中午回不了家的学生只能趴在课桌上午休。去年,上级为学校统一更换了新的课桌椅,王作贵主动申请将仍结实耐用的旧课桌进行改造利用。经同意后,学校多出了180个午休“床位”。
峡山生态经济开发区农村人口占九成以上,硬件设施不足、学校发展路径不明确等问题,长期制约着当地基础教育发展。过去,很多学生从小学就开始离开当地,到小升初时学生总流失率高达80.29%,有的家长即使接送不方便也要让孩子在外地上学。
峡山生态经济开发区教育和体育局局长韩相福记得,他曾在一所小学摸排情况时问校长:“21个六年级毕业生中,有多少人能留在本区读初中?”校长摇摇头说:“最多2个。”
搞好乡村教育,得把人留住。2021年底开始,峡山生态经济开发区先后撤并“散小低乱弱”学校19所,大力创办高品质公办学校;常态化运行校车84辆,义务教育阶段服务半径车程不超过15分钟;鼓励学校结合实际情况打造营养食堂,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午休环境……
“村村通校车,校校有餐厅,人人能午休”逐步实现后,出去上学的农村娃回来了。韩相福说:“仅去年下半年,就有上百个孩子转回来读书。”
近年来,山东改造建设乡村义务教育学校校舍7500万平方米,大幅改善办学条件。从“有学上”到“上好学”,乡村教育展新颜。
在威海市,每两所中小学中就有一所是近10年内新建或改扩建的,乡村学校硬件设施与城区学校同一标准、同步改善。“但只盯着硬件是办不好乡村教育的,也留不住老师。”威海荣成市青山小学校长王燕说。
青山小学由6所农村小学合并而成,辐射周边38个村。几年前,王燕发现,年轻老师越教越没干劲,教师队伍活力不足。“多名年轻教师反映,想去城里教书,觉得那里平台高、机会多。”
近年来,山东省持续深入推进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实行义务教育教师交流轮岗机制,让教师由“学校人”转变为“系统人”;出台加强尊师惠师工作指导意见,依法保障教师工资待遇,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加强。
优质师资涌向基层,带动了教师队伍进步。王燕介绍,到校轮岗交流的教师弥补了学校教学岗位的空缺,也让新的教育理念生根发芽。
春意盎然,青山小学的空地上种满了绿油油的青菜,煞是喜人。这两年,学校鼓励教师创办素质类课程,提高课堂活力。王燕说:“师生一起种菜、养鱼,一起用花草作画,装点走廊和教室……在这个过程中,师生感情更深了,教师的心也更定了。”
2025年,威海市教师交流轮岗比例接近30%,专任教师本科及以上学历城乡比接近1:1。全市7个区市、开发区全部通过“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认定。
记者从山东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了解到,2024年,山东义务教育财政性教育经费1783亿元,较“十三五”初期增加769.6亿元。此外,山东实施强校扩优行动,广泛建立以城带乡、以强带弱工作机制,建立义务教育校际共同体2246个,全省城镇已累计向乡村交流优秀校长、教师3.9万名,推动县域内城乡教育差距不断缩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