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胖子为什么那么多,而且越穷的人越胖?
美国的肥胖率高居发达国家前列,1975年美国肥胖率仅12%,到2016年已突破40%,而这背后有多重复杂因素相互交织,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
1、饮食工业化陷阱
美国饮食更热衷于超加工食品,远高于欧洲国家(如意大利仅10%)。各种麦当劳等快餐文化遍布大街小巷,成为美国人底层人的饮食日常。
然而,一份典型快式套餐(巨无霸+中薯+可乐)热量达1000大卡以上,一日三餐就超过了3000大卡,这样的饮食热量往往是超标的,肥胖率日益飙升也不是什么难事。
2、农业补贴政策的扭曲
在美国,玉米、大豆、小麦等主粮获巨额补贴,政府每年补贴玉米产业约110亿美元,导致高果糖玉米糖浆(HFCS)、大豆油等加工食品原料极其便宜。
而蔬菜水果补贴极少,相比主粮,新鲜果蔬的补贴微乎其微,导致其生产成本更高,市场价格更贵。
而蔬菜易腐烂,需要冷链运输,而加工食品可长期储存,导致健康食品在贫困社区价格更高,这就导致了很多底层人会选择更便宜的加工肉类,蔬果的摄入量反而比较少,导致营养不均衡,热量过剩的问题。
3、通勤习惯不同
美国有85%的人通勤依赖私家车,人均汽油消费量是荷兰的5倍。而郊区化发展使步行购物比例从1977年的40%降至2017年的12%。而偏爱步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日本,肥胖率是非常低的。
4、社会阶层分化
在美国,贫困线以下家庭肥胖率达到了40.8%,是中产阶层(28.4%)的1.4倍。而低收入者往往会更忙碌,大多数时间在打工,甚至打多份工作,每天可以支配的时间比较短,这就导致了更多人选择快餐,忽略了蔬果的摄入。
5、政策与税收的影响
美国不对加工食品征税,比如可乐的价格比较低,起到了促消费的效果,而许多欧洲国家(如墨西哥、匈牙利、英国)对含糖饮料征税,使其价格上涨,消费量下降。
6、医疗体系的不同
美国健身的人更多,他们不敢生病。这是因为在美国,看病是非常贵的。美国医疗体系以商业保险和盈利性医院为主导,更倾向于治疗疾病而非预防疾病,导致肥胖问题长期被忽视。
美国医生按“服务次数”收费,花10分钟开降压药比花30分钟指导减肥更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