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荣昌政府食堂爆火,大家都说“机关大院变网红食堂”,我也凑了份热闹,本地人+吃货双重身份给朋友们带带路。说实话,头一次注意到这个食堂,不是因为菜品多惊艳,而是因为有网友拍到:主厨贺师傅的眼袋都掉到口罩上边了……这咋说呢,一下子把我笑懵了——但仔细想想,这也太真实了吧!
其实我一直挺好奇,为什么最近那么多人跑机关食堂?一方面,肯定是价格。你们看看外头景区一家小面,三十多起步,顶多给你个卤蛋半碗清汤。政府食堂呢?3块小菜,最多18块来份两荤一素,按份现炒,米饭还不限量……讲道理,平民价里的烟火气,吃得舒心。
说回食堂大厨,我现场看着贺师傅那深深的眼袋,都想给他点个大写的“呜呼加油”。真格的,这几天他从早八点顶到晚九十点,炒大菜都炒“四锅下饭”,用他的话说:“中午都休息不到噻,但为了游客还是值得。”一个人扛肉菜区,那天消耗了1500斤猪肉,平均每个荤菜师傅180多斤肉,炒到“手都麻了”。伙计们,这不是段子!我那天吃完特地溜达后厨人多地方瞄了一眼,大厨额头全是汗,动作还利索得很。
如果真的聊聊机关食堂的菜——其实没那么多噱头,但特别讲究“实在”。最常见的什么卤鹅、红烧肉、爆炒猪肝,调味大胆但不花哨。主厨们都是本地人,他们说自己看着荣昌猪、荣昌米长大的,做出来的确有一股“家乡手艺”的底气。说句心里话,不少师傅没啥表演欲,就是上来一大勺翻炒,油盐适度;没什么网红风味,却恰恰是最让人安心的那口“正经饭菜”。
再说说价格,有人觉得“机关平价就是补贴”。其实真不是完全靠政府“慷慨解囊”。人家食堂体量大、采购量惊人,油米肉菜全是本地渠道,摊下来单价低,食堂也不图一个高毛利。别人开饭店还要攒装修、打广告、分成本,机关食堂就是务实本分,平民消费没人拦。你带个饭盒,还能多盛一勺,嘿嘿。
菜品种类够多,素菜区都是本地季节蔬菜,什么炒苕尖、粉蒸南瓜、凉拌豇豆……味道虽然简单,但新鲜这条就很难被超越。据说好多菜都是早上进货午饭端上桌,难怪每天都有人组团来“打卡蹭饭”。除了好吃不贵,我觉得最关键的还是那个“回家吃饭”的氛围感。说实话哦,有钱没钱都能进来,三五个游客围在一张长桌上聊天,还能和本地大爷搭话问“今天哪盘最好吃”,这种温情外头饭馆都买不到。
说到“选菜技巧”,有几个小心得和大家分享哈~首先,肉菜抢手,早点去不然就没啦(像卤鹅、红烧排骨基本一到点就被端空),素菜区相对丰富,主打养生。多和打菜阿姨聊一两句,能获得“今日隐藏菜单”情报,比如那天某个小炒给员工留着,阿姨一开心直接勺出来给我一份!还有个小窍门是别嫌大锅饭“糙”,其实机关食堂翻台特别快,新鲜出锅的最香,错开一点高峰,运气好还能抢到刚出锅的招牌菜~
当然,也不是所有体验都是“美滋滋”。比如平价带来了巨量拥挤,那几天队伍排得老长了,从大厅拐到院子门外。我那天和隔壁桌一个“追星”的小哥唠嗑,他专门赶来体验,排队四十分钟还开心得不行。期间有段差不多停电了,厨房一阵小忙乱,大厨冷静应对,竟换手炒菜锅没停……这种“烟火加人气”的体验,成了荣昌假期的限定回忆。
不过嘛,我也偶尔吐槽下。比如品种虽全,但有时盛菜手快眼疾,还真有点“军事化管理”。有次小声问:“能不能多点卤鹅?”直接被大姐敲竹杠,“家家有规矩,不浪费!”哈哈,后来我反倒习惯了,反正回旋一圈还能续。
与其说机关食堂是网红,不如说这是老百姓难得的“集体食欲大满足”。有人说商家会压力大,是的,外面馆子偶有生意难做,但良性竞争总归能拉高整个城市的餐饮水准嘛。说实话,让老百姓实实在在吃上一口“靠得住”的饭,比什么营销壁垒都要重要。
最后总结下吧——我觉得机关食堂会火,不是偶然,归根结底就是实惠、实诚、让人有归属感。希望以后食堂师傅们能多歇口气,别累到“眼袋掉下来还得连轴转”。我建议大家能错峰打卡,顺顺路逛一圈,感受下本地的真实生活气息。别忘了,每天打菜之前跟窗口师傅说声“辛苦了”,顺便多点素菜,少让主厨们累坏~
有空来荣昌,“政府食堂”不是噱头,是味蕾和心情都能回家的地方。等哪天大厨能带熊猫眼笑着和我们聊天,才是真的“餐饮大和谐”哈~
本地吃货先签个到,下回围观的你来了记得留言,“今天你吃到哪道招牌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