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濑溪河畔的春风里,看着游客们捧着热腾腾的卤鹅边走边啃,你很难想象这座重庆小城正悄然掀起一场文旅革命。荣昌的突围,不是靠砸钱造景区,而是用一碗卤鹅和一句“停车不收费”的承诺,硬生生在竞争白热化的文旅赛道撕开了一道口子。
当“停车自由”成为城市名片
“节假日所有政府停车场免费,路边停车不罚款”——这话从区委书记口中说出来时,台下媒体人手里的录音笔都抖了一下。怎么说呢,在“停车难”几乎成为全国景区标配的今天,荣昌这招简直像在旅游界扔了颗深水炸弹。
你懂的,停车问题背后是复杂的利益链:景区停车场承包费、交通罚款收入、节假日溢价管理……但荣昌偏偏反其道而行,把全区机关大院的车位变成游客的“免费驿站”。区文旅局的朋友告诉我,光是清明小长假,政府停车场就接待了超过2000辆车次,有些外地游客停好车后,还专门跑到区政府门口拍照打卡。这种“政府让利”的魄力,可能比任何广告都更能让人记住这座城市的温度。
对了,突然想起去年在某个网红城市被贴罚单的经历。对比之下,荣昌的“停车自由”就像给游客吃了定心丸——不用担心玩到一半看手机查挪车通知,这种松弛感,或许才是当代旅游最稀缺的体验。
领导合唱背后的流量密码
如果告诉你,四位区领导组团唱了首《来了就是一家人》,还冲上热搜,你会不会觉得这是某部荒诞剧的桥段?但荣昌区就这么干了。区委书记领衔的“政务男团”用带着川渝口音的歌声,把濑溪河的桨声灯影、百年卤鹅的老灶香气,唱成了洗脑神曲。
这波操作妙在哪呢?首先打破了“领导必须严肃”的刻板印象——视频里高书记挥手打拍子的样子,活脱脱像个社区文艺骨干。其次,把城市营销从“我说你听”变成了情感共鸣。歌词里那句“海棠香国等您来”,巧妙植入了荣昌三宝(折扇、夏布、陶器)中的海棠文化,听着听着你就想查查机票价格了。
话说回来,这种政务创新风险不小。唱跑调了怎么办?被网友群嘲怎么办?但荣昌主政者显然算准了传播规律:在注意力稀缺的时代,真诚比完美更重要。果然,评论区清一色的“想去书记家蹭卤鹅”,这流量转化率,可比砸钱买热搜实在多了。
一只卤鹅撬动的产业革命
别小看街边那些冒着热气的卤鹅摊,在荣昌,它们可是被写进“4321”战略文件的重点产业。你或许不知道,这里每年要吃掉200万只鹅,卤料配方传了五代人,现在连产业研究院都成立了。
去年有个叫“甲亢哥”的国际网红,被本地博主用卤鹅“投喂”后发了条短视频。结果呢?荣昌卤鹅的搜索量一周暴涨300%,连澳洲华人超市都开始求购真空包装。区政府反应快得惊人,马上推出“鹅经济”全产业链计划:从养殖标准到品牌包装,从直播带货到美食研学,硬是把街边小吃做成了百亿产业。 (aksqx.com)
我在卤鹅非遗传承人老张的作坊里,亲眼见过他们研发的“旅行者套餐”——独立小包装的鹅翅、鹅掌配酸梅汤,包装上印着濑溪河手绘地图。老张边打包边念叨:“以前总觉得祖传手艺登不上大雅之堂,现在连区领导开会都带着我们的礼盒当伴手礼。”这种产业升级,可能比建十个景区更能留住城市的文化根脉。
金点子如何变成真金白银
今年四月的座谈会很有意思:政府把媒体、企业、网红、游客代表全请到一张桌子上,主题就一个——“怎么让荣昌更好玩”。有自媒体人提议搞“卤鹅盲盒挑战”,有文旅专家建议开发鹅形文创雪糕,甚至还有游客代表提出在停车场设置免费充电桩——你猜怎么着?这些建议全被记下来贴了满墙,据说五一前就要落地三成。
这种“开门搞旅游”的胸襟,在很多地方可能只是走个过场。但荣昌动真格的:他们成立了应对五一的专班,连市场监管局都派了专员驻点卤鹅街,说是要实时处理消费投诉。我在卤鹅旗舰店遇到个浙江客商,他边啃鹅脖子边感叹:“我跑了二十几个城市找代工,就这儿政府办事不绕弯子。” (m.yfadh.com)
或许有人会问:搞这么多创新,不怕步子太大吗?但看看数据就知道答案了:今年清明假期荣昌游客量同比翻了两番,卤鹅产业链带动就业超万人。那些曾经外出打工的年轻人,现在忙着在家门口开民宿、做直播,这种改变,可比GDP数字更有说服力。
走在万灵古镇的青石板路上,擦肩而过的可能是举着自拍杆的汉服博主,也可能是刚从卤鹅品鉴会出来的米其林评审。这座把“政府让利”刻进基因的城市,正用最接地气的方式证明:文旅创新的真谛,或许就是让每个人都能毫无负担地享受一碗卤鹅的滚烫鲜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