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丢那猩,编号A-114,南宁动物园终身囚徒。"
如果黑猩猩会写自白书,开头大概是这样的。
这次我扔的石头准头不错——正中那个举着自拍杆尖叫的人类眉心。听着刺耳的救护车声,我捶打胸脯发出长啸。这当然不是庆祝,而是绝望的控诉:为什么没人问问,场地里为什么会有石头?更没人关心,灵长类动物学家早就警告过,我们投掷物体的精准度是普通人类的五倍?


表面看这是起意外事故,实则是一场蓄谋已久的"合法伤害"。
让我们用刑侦思维拆解这场悲剧的三重共犯结构:

第一被告:动物园资本
日本旭山动物园曾用二十年完成从"动物监狱"到"生命教育基地"的转型,其秘诀就一句话:让动物展现自然行为。

而我们的动物园呢?2022年"丢那猩"因扔泥巴走红后,园方门票收入暴涨300%,却将动物行为学家的警告当耳旁风。

这让人想起《神雕侠侣》里的情节:裘千尺被困深潭练就枣核钉,如今黑猩猩被囚方寸之地,可不就精进了投掷技能?只不过金庸写的是武侠传奇,我们演的却是现实恐怖片。

第二被告:流量经济
某退役驯兽师在匿名采访中透露:"现在动物表演短视频的流量密码就三个——反差萌、拟人化、小伤害。"于是海豚被迫微笑,黑猩猩刻意暴躁,白虎重复踱步。平台算法不会告诉你,这些"可爱瞬间"背后是电击棒、饥饿训练和精神药物。

就像《鹿鼎记》里海大富训练太监们互殴取乐,今天的直播间里,700万人正在为"丢那猩暴打饲养员"的摆拍视频点赞。

第三被告:集体癫狂
古罗马斗兽场遗址有句铭文:"这里的人们曾为死亡欢呼。"

两千年后,南宁动物园的游客们举着手机高喊:"丢准点!"当第一个游客开始投喂薯片,第二个游客模仿猩猩动作,第三个游客扔回矿泉水瓶时——这场人性退化实验的数据样本就已足够显著。


判"丢那猩"故意伤害罪?先看看更该上被告席的几位:

罪名1:反自然囚禁
对比三亚海豚馆猝死的"乐乐",尸检显示其胃部有38枚硬币;再看广州动物园患抑郁症的白虎"大壮",笼舍面积仅相当于国际标准的1/20。这些隐形伤害从不上热搜。

罪名2:系统性虐待
某动物保护组织潜伏拍摄的画面显示:为让黑猩猩保持"活泼",驯兽师会在表演前12小时断水断食。这解释了什么?为什么"丢那猩"总精准砸向手持食物的游客。

罪名3:娱乐至死
当抖音#丢那猩话题播放量突破20亿时,同期"黑猩猩濒危保护"话题阅读量不足200万。这个数字对比,比任何石头都更具杀伤力。


解决方案或许藏在德国莱比锡动物园的设计里。

  1. "人性五米线":所有灵长类展区设置不可逾越的缓冲区。
  2. 逆向观赏:让游客进入封闭舱,观察自由活动的动物。

最后想起《倚天屠龙记》里空见神僧的话:"也有佛性。"

畜生

可惜在流量为王的时代,连人类都快丢失了人性,又遑论动物权益?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