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人在面临不同的问题的时候,他们的选择也不一样,有人坚守一个阵营,永远也不倒戈,而有的人却见风使舵,只做对自己有利的选择,这种人被形象地称为"墙头草",哪边风大,哪边倒。纵观我国历史,有很多这样的人,无疑的他们都留下了无法挽回的骂名,因为他们曾经都是受到戈前的阵营所器重,但有困难的时候,突然倒戈导致了曾经自己所在的阵营或多或少的受到了影响。我国有名的倒戈将军:吴化文,就是出名的"墙头草",但有这样一个人,他曾经的经历与吴华文非常的相似,却能够名垂青史。下面让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一、做军官不仗势欺人

在当时的大背景下,很多人迫于生计,只能参军入伍,张奇就是参军的一员,巧的是,他和吴化文同龄,而且他们最开始都加入了冯玉祥的部队,因为他作战非常勇猛,所以受到了冯玉祥的器重,与当时参加国民党是为了仗着权力,作威作福的吴化文不同,张奇每到一个地方都会,抓捕当地的恶霸,教训那些与恶霸相勾连的官员。



可以说,如果让张奇去到古代,他绝对是受百姓所爱戴的一方清官,将自己所管辖的地域治理的井井有条。在抗战时期,他的一个秘书是共产党的地下党员,在潜移默化中张奇对八路军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经过考察以后,也发现了他为人正直十分适合入党,但让他迟迟不能下决定的,是因为他还有一个心结未曾解开。

二、投靠汉奸却未迷失本心

在中条山战役作战失利后,张奇所带领的部队几乎全军覆没,而国民党时政迫切的想要找人来挽回这一巨大的损失,于是张奇顺理成章的成为的这次战役失利的替罪羊,并受国民党所迫害,好不容易逃走,以后却又被国民党所通缉,无奈之下,张奇只能投靠了自己的老上级,当时的大汉奸郝鹏举,他曾在郝鹏举的手下做了一段时间的保安处长,为此他心怀愧疚,感觉此事已经触碰了他的底线,也让他一直放不下心结去加入共产党的行列中,但后经我党所派之人与他讲述了相关政策以后,他放下心结,又说服了郝鹏举,让郝鹏举率兵在台儿庄发动起义,没想到时隔五个月,郝鹏举叛变,投靠了蒋介石,无奈之下,张奇曾暗中联系,想要回归党组织的怀抱,但是党组织认为他留在国军中所能发挥的作用更大,所以张奇又一次进入了国民党军队中。



三、渡江战役劝说部下起义

张奇回到国民党军队以后,很快因为当时的国民党军队中能够领兵作战的人才非常的少,他又受到了重用,担任国军106军282师师长这一职务,而他又秘密与党组织进行着联系,被审批为"中共特别党员"。而,感觉当时的中国共产党元气已尽,叛变的郝鹏举在率领自己的手下投靠国民党,以后被封为鲁南绥靖区司令长官兼第四十二集团军总司令,他的手下大多数也是曾经的汉奸,可想而知由他带领的军队战斗力有多么的惨不忍睹。在解放战争期间,郝鹏举的军队,被轻易的剿灭了,而他也在逃跑的过程中就地枪决。同样身处在国民党军队中的张奇,很早以前就不想再为国民党所卖命,所以他劝说自己手下的5000多名战士,共同起义,他们北渡长江,参加了渡江战役,最后张奇因为并没有在部队中而错过了少将军衔。



曾经的倒戈将军有很多,但是能够像张奇这样名垂青史的却寥寥无几,我想,张奇与其他"墙头草"最大的不同之处就在于,他是迫于外力,不得已才偏向强的一边,但是心中却始终保存着自己的底线。而其他人是,根据自己的想法来决定自己选择哪个阵营,他们基本上没有什么底线可言,我想这就是张奇能够名垂青史的原因吧!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