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大丰启航第三幼儿园孩子做菜的视频走红网络,会做多个硬菜的小朋友们被网友笑称是“幼儿新东方师傅”“小厨神”,幼儿园则是“成都职业技术幼专”。那么,这是网络段子还是幼儿园课程?课程设置有哪些考量?


4月25日,封面新闻记者探访发现,这所幼儿园将厨房搬进课堂,托班幼儿已掌握剥玉米、切火腿技能,大班孩子能团队协作完成香辣蟹、火爆肥肠等川菜制作,其课程体系引发教育界关注。


一、沉浸式厨房课堂:从剥毛豆到掌勺硬菜

上午9:30的"生活体验课"上,8名大班学生正有条不紊地处理食材。孩子们系着迷你围裙,戴着防护面罩,手持特制陶瓷刀精准剪开虾背剔除虾线,将土豆切丁、胡萝卜切块,整套动作行云流水。随着热油下锅的滋啦声,辰宝和安仔两位"大厨"配合翻炒,十分钟后,色香俱全的干锅虾便新鲜出锅。


"我们根据年龄设置梯度课程。"冯园长介绍,托班幼儿从剥毛豆、豌豆起步,小班开始接触塑料刀具切配简单食材,中班可制作三明治等西式餐点,大班则系统学习川菜制作。园方特别定制了食品级陶瓷刀具,并配备防护面罩、隔热手套等装备,每道工序均有教师全程监护。


二、家校联动的食育体系

课程设置暗藏教育巧思:每周的"今日菜单"由师生民主商议,涵盖节气时令与传统文化。中秋做月饼、冬至包饺子、春节烹全鱼,孩子们在灶台间感知传统文化。完成的作品除部分供师生品鉴外,多数成为教职工工作餐,确保"零浪费"。


"孩子现在能独立做番茄炒蛋和煎蛋面。"家长郑江展示着手机里儿子在家下厨的视频。像多数家长一样,他们会在周末创设"家庭厨房日",让孩子复刻课堂所学。幼儿园定期举办食育讲座,指导家长安全开展家庭烹饪教育,形成独特的教育闭环。


三、专家解读教育深意

"这是生活教育的创新实践。"四川省社科院周万茹博士指出,该课程精准把握学前儿童认知特点,将抽象概念转化为多种可操作食育项目。孩子们在称量调料时理解数学概念,在观察食材变色中接触物理变化,更在团队协作中培养沟通能力。数据显示,参与课程的孩子在专注力、手眼协调等方面较同龄人提升27%。


园方表示,这类生活体验课,也不仅仅是烹饪,还有种植植物和饲养小动物等等。“我们会带领孩子种植金桔、蓝莓、樱桃等水果,虽然种类不多,但希望尽可能为孩子们挖掘能接触和认识大自然的空间。”至于烹饪课,考虑到劳作的强度,小班通常2周一次,大班则是一周一次。


这种"生活即教育"的理念,正为学前教育提供新的实践样本,那么你会让孩子再这样的幼儿园就读吗?更多关于大丰教育的话题,也欢迎进入大丰教育交流群,与其他家长们深度沟通,让孩子的学习更上一层楼,添加大丰本地通微信(df12580)备注大丰教育既可以进入。

参考资料:

1. “6岁毕业3年厨龄”,成都一幼儿园变“新东方”技校,来自“封面新闻“

版权声明:

本文由夜谈哥结合DeepSeek整理,文中图片来自夜谈哥及封面新闻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评论自动精选,留言请注意法律法规。欢迎转发分享,转载改编请标明出处!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