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鳖作为我国生态中数量比较稀少的水族,平时是很难遇到的。可是在2024年9月,上海钓友王先生竟然遇到了一大群的乌龟,还捞上来好多只。据王先生说,那天他像往常一样来到城市河道边准备钓鱼。这条河道经过治理之后水质清澈、两岸绿树成荫,是附近居民游玩的好去处。
王先生选好钓位后,将窝料一把把撒入水中,把藏在水下的鱼给吸引过来。可就在窝料刚刚散开不久,平静的水面上突然泛起一阵阵的水花。刚开始他以为是吸引来了一大群鱼,可眼前的景象让他大吃一惊,只见一只只乌龟从四面八方游来,伸长脖子争相吞食的窝料。这些乌龟越聚越多,不一会儿就形成了一大片龟群。
在他的印象中,野生乌龟在自然水域中已经十分罕见了,偶尔能遇到一两只都算是运气好,而眼前这一大片龟群简直是让他大开眼界。这些乌龟似乎不怕人,哪怕王先生就站一边它们也不跑。王先生见此情况,立刻拿起手边的抄网开始捞,竟然一下子就捞起来两只乌龟。
在短短几分钟内,他就轻松捞上来十几只乌龟。在城市河道中遇到鲫鱼、鲤鱼太正常了,但出现一大群乌龟就有奇怪了,并且从现场的情况来看,这条河道里的乌龟已经呈现出了泛滥的趋势。这到底是什么情况呢?
熟悉龟鳖的人一眼就能认出这些在河道中游动的乌龟并非本土物种,而是外来物种巴西龟,由于耳后有一块红斑,它也被称为红耳龟。这种原产于北美洲的外来物种有着凶猛的习性,在我国,巴西龟因为价格低廉、饲养简单,在观赏鱼市场很受欢迎,不过很多人在购买时并不了解它潜在的生态危害。如今出现在上海河道中的这些巴西龟,几乎可以确定是人为放生的。
当王先生用抄网捞这些巴西龟时,河岸边很快聚集了围观的市民。可随着围观人群增多,一些不同的声音开始出现,有几位上了年纪的市民连声劝阻,说乌龟通灵性,捞了会招来恶运,坚持要他立即将这些乌龟放回水中。
面对这些劝阻,王先生非常无奈,他耐心解释说这些都是外来物种,会对本土生态造成破坏,自己不是在伤害生灵,而是在保护生态环境。不过,王先生并没有说服这些人,有人坚持认为见龟就是福气,是不能捞它们的,把它们捞上来就是心肠太硬,是要遭报应的。
事实上,这些要求王先生放生的市民存在着严重的生态知识误区。由于巴西龟适应力强、繁殖速度快,它已成为全球公认的生态杀手。作为杂食性又偏肉食的物种,它的领地意识非常强,不仅会与本土龟类争夺食物资源和栖息地,还会大量捕食鱼卵,影响到鱼群发展,破坏水域生态平衡。
相关研究表明,一个水域一旦出现巴西龟的种群,往往会导致本土水生物种数量锐减。虽然大多数巴西龟都被当作宠物饲养,但它是可以吃的。如果在野外环境中发现了它们,可以直接带走食用。
总之,王先生的经历反映出一个令人担心的事情,那就是在生态保护意识日益增强的今天,还是有很多人对放生的理解停留在落后的观念上,忽视了科学放生的重要性。将外来物种放生到自然水域中,不仅不是在行善,反而可能酿成生态灾难,只有全社会形成正确的生态观念,做到科学合理的放生,才能避免因放生而破坏生态,守护好我们共同的自然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