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魏先生拍摄的斑鳖“苏苏”。受访者供图


将头露出水面的斑鳖“苏苏”。受访者供图

  它个头不大,来头却不小。它比大熊猫还珍贵,全球已知存活个体仅2-3只,中国境内仅存1只。这就是被称为“世界上最孤独的动物”——斑鳖。
  近日,在苏州上方山森林动物世界内,一只像乌龟又像鳖的动物缓缓冒头,然后悠然自得地开始“划水”,这一幕被游客拍了下来。他们上网查看才知道,这是斑鳖。
  这只生活在苏州上方山森林动物世界内的斑鳖名叫“苏苏”,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目前我国境内发现的斑鳖仅此一只。
  斑鳖有哪些习性?能否进行人工繁育?人类该如何加强对淡水龟鳖的保护?4月27日,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1
游客幸运拍到斑鳖冒头

  作为淡水龟鳖类进化的活化石,斑鳖已在地球上生存了2.7亿年。
  4月27日,记者联系到在苏州上方山森林动物世界拍到斑鳖的游客小李和魏先生。小李来自上海,是一名动物摄影爱好者。据他回忆,4月19日12点左右,“苏苏”突然探出水面,在池中徘徊片刻后,朝着他所在的方向游来,小李激动地拍下了“苏苏”的清晰画面。
  小李说,这是他第四次探望“苏苏”,其中三次成功目睹了它冒头。与前两次相比,这次“苏苏”距离他格外近,因而得以拍摄到更为清晰的画面。
  同样专程到苏州看望“苏苏”的,还有来自广东的魏先生。4月13日8点30分,魏先生进入动物园,一直等到11点50分,才看到“苏苏”露头。魏先生说,在当前天气条件下,中午是斑鳖出现概率较高的时段,当天他幸运地捕捉到“苏苏”在左岸寻觅螺蛳的画面。

2
斑鳖﹃苏苏﹄有多少岁?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鳖,斑鳖曾广泛栖息于我国黄河、长江、太湖、钱塘江、红河以及越南马江流域,但由于一直被认为是其他物种,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刚确定身份时就已濒危。
  苏州上方山森林动物世界的斑鳖“苏苏”是雄性,此前,曾有让斑鳖繁衍后代的计划,将长沙动物园的雌性斑鳖“湘湘”与“苏苏”配对。2008年5月,“湘湘”来到苏州,与“苏苏”成功交配并产卵,可遗憾的是小斑鳖在孵化初期便死亡,未能成功诞生。2019年4月,中外专家团队对这对斑鳖夫妇进行第五次人工授精后,“湘湘”却抢救无效死亡。
  此后,“苏苏”就成了国内现仅存的一只斑鳖,并在苏州上方山森林动物世界生存至今。
  4月27日,苏州上方山森林动物世界园区经营科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苏苏”在园区内生活得很好,并一直对外展出。斑鳖的最佳观测期是每年的五月到十月中下旬。
  “这段时间游客来,不一定能看到斑鳖,因为还不是最佳观测期。”这位工作人员说,平时“苏苏”习惯栖息于水底,当天气比较暖和时,它的活动比较频繁,会露出水面,做出“晒背”等行为。对于“苏苏”的年龄,该工作人员表示不确定,“它20世纪50年代建园时就存在,年龄应该很大了,但不太确定具体年龄。”

3
斑鳖目前仍无法人工繁育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水产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研究室副主任、“龟鳖遗传育种创新团队”首席专家、副研究员李伟告诉记者,斑鳖之所以被称为“世界上最孤独的动物”,是因为目前全球发现的斑鳖仅2-3只,其中我国1只,越南可能还有1-2只。斑鳖繁殖极其困难,性成熟晚(约20年),雌雄配对难,且人工繁育技术尚未突破。
  斑鳖背甲可长达1米以上,体重可达100公斤以上,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鳖之一。其背甲呈灰绿色,布满黄色斑点,故名“斑鳖”。其头部有独特条纹,栖息于深水河流、湖泊,偏好沙质河床。属肉食性动物,捕食鱼类、甲壳类,“雌鳖需上岸沙地产卵,幼鳖孵化后入水,成活率极低。”李伟说。
  关于斑鳖人工繁育的问题,李伟认为,以目前的情况来看无法进行人工繁育,因为全球已知雌性斑鳖已死亡。其次,还存在技术瓶颈,精子冷冻、人工繁育和克隆等技术在龟鳖类中还存在一定难度。如要进行人工繁育,可能要依赖野外发现新个体,或突破干细胞生殖技术。
  该如何加强对淡水龟鳖的保护?在李伟看来,应该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并行,比如划定保护区,修复其产卵沙滩。严格打击非法捕捞、贸易,此外还可以建立人工繁育中心(如鼋的成功案例)。李伟举例称,他们团队在鼋繁育保护研究方面的成果,说不定可以为此类濒危动物的保护带来一些启示。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宋潇 实习生 姚媛媛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