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难想象,一款成本只有2块钱的产品,经过包装美化,再加上商家的“嘴遁”,最后居然能要价19800!
奇怪的是,有这么大的利润差,不少人依然被骗,就算有消费者发现不对想要维权,商家一般也不会有反悔之意,甚至逼迫消费者就范,认清现实。
而且现在不少网购平台依然有这款商品,赶紧看看,不要再被骗了!
信息源: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请理性观看
“新技术”
如果大家最近碰到房屋漏水忙于装修,应该能在网上看到一种“新技术”,号称“不用砸墙、不用砸瓷砖,只用灌注一种“胶水”,两三个小时就能解决问题。
要知道,漏水问题一般都要大张旗鼓的“翻新防水”,还要花好长时间去修复,如果真有这么一种胶水解决这些问题,那简直就是现在装修的福音。
最近家住上海的张先生就曾因为卫生间漏水想要找人上门维修,网上翻来翻去,就找到了那个用胶水维修的广告,随即叫来了维修人员。
当时张先生看这一斤胶水大概需要260块钱,维修人员也只说张先生家的情况只需要四五斤左右,价格还能接受,张先生当时就同意维修人员进行维修工作。
然而灌完之后,维修人员却坐地起价,说自己其实灌了76斤,价格大概在13000元。
当时张先生就不乐意了,便和维修人员讲道理,但维修人员嘴遁实在太厉害,怎么也不想让自己吃亏。
事已至此,张先生也只能祈祷这“新技术”有效,可偏偏自己楼下还是漏水,别说治本了,连治标的效果都没有。
值得一提的是,张先生的遭遇其实也并非个例,同样家住上海的刘女士因为看到“39元上门检测”服务联系维修人员上门维修。
可等到他们用胶水修复完成,第二天刘女士依旧发现了漏水情况,而维修人员又换了说辞,说是胶水七天之后才能完全凝固。
然而一直等到七天之后,刘女士的家还是漏水。
除此之外马先生也遇到过诸如此类的问题,而他遇到了维修人员维修过后额外加注胶水,且坐地起价的情况,而当时维修人员给他的要价,是19800元。
没治标没治本,还花了不少钱,消费者们自然不愿意,以至于很多消费者向警方进行了举报,警方也因此掌握到了很多证据。
而那些涉嫌诈骗以及强迫交易的罪犯,自然也被警方抓捕。
到这里,骗局的真相终于慢慢展开。
2元成本卖200
根据调查,这些嫌犯所用的胶水有两种,分别是A胶和B胶,通常是混合使用,因为这两种胶水会发生反应,最终化为胶状物,以此来修复漏水部分。
然而具体是怎么反应的,具体要怎么去施工,很多嫌犯却说自己没有受到过专业培训,并且也不清楚设备的原理和施工的规范。
他们只知道,这些产品在老家的价格很低,大概只有正规产品的一半价格。
看来,不光这些产品可能是三无产品,连这些人都有可能是“无资历、无能力、无对规范了解”的三无人员。
不过现如今,也确实存在正规的“免砸墙注胶”,而材料是丙烯酸盐灌浆材料。
只是这些胶水其实一般不会用在居民家庭的漏水维修,因为施用这种注胶需要高压注浆设备,施工难度也比较大。
而要是没有专业资历的人去操作注浆机,或者根本不用专业的设备,这不仅很难堵住缝隙,还有可能会造成开裂、老化等更多的安全隐患。
但那些犯罪分子可不管,他们眼里只有利润,便从各种渠道买来了低价、三无胶水,打着“非破坏装修、能够快速解决”的幌子去实施心理诈骗。
值得一提的是,他们的低价胶水成本价格仅仅只有两块到三块,就算他们想要拿这些胶水去维修,一百斤也才两三百块钱,可他们偏偏定价一斤就要两三百,甚至还有更高的。
可见他们完全没把法律放在眼里,满脑子想的恐怕只有挣钱。
不过这么一看,这些犯罪分子的手段其实也很明显,消费者应该一眼看出问题才对,那为何还是有很多消费者上当受骗呢?
很大一个原因,就是那些犯罪分子对自己进行了包装。
在人员配置方面,他们一般是团伙作案,一个小组大概是两三人,并且驾驶的火车上有注浆设备等一些看起来比较专业的工具,无形之中就给了消费者一些可靠的感觉。
除此之外,他们的胶水桶上面还被犯罪分子弄了些英文的表示,并且还专门弄了个二维码。
为了把戏做足,这个二维码其实可以扫出来,一些扫出来是德国的“纳米结晶灌浆料H-81”。
但这些资料一般也是非法分子们自己编辑的,也就是说,他们能够用各种胡言乱语忽悠顾客。
或许也正因如此,那些不法商家敢把价格调高到令人难以置信的地步。
而一旦有顾客质疑,他们就能信誓旦旦的表示自己的胶水都是“高端货”,自己的价钱其实已经相当便宜了。
当然这些包装其实也只是不法商家诈骗中的冰山一角,从上面许多顾客被骗的经历中我们不难发现,这些犯罪分子还很会“坐地起价”。
在见到有消费者对自己的维修有想法后,这些不法分子就会先自己压低价格,减少对消费者的压力。
等到维修的时候,他们就多用胶,类似于“先斩后奏”,等到维修完成,不法分子就会告诉消费者自己其实用了很多胶,那价格自然就高。
不过很多时候消费者其实并不打算买单,毕竟这和之前说好的不一样。
但这些商家也有方法,就是用短信或者电话来恐吓消费者,来让他们给自己付款。
一来二去,不少消费者就这样遭殃。
那事已至此,这些犯罪分子的下场如何?我们又该如何防范?
不要投机取巧
虽然说这些犯罪分子的罪行差不多算是一种案件,但因为他们其中的行动有所不同,案件处罚其实可能也各不相同。
但能够知道的是,等待他们的绝不是什么好下场。
其中涉案罪犯李某因为强迫交易罪被判处了有期徒刑三年三个月,罚金三万元,其他罪犯的案件还在进一步的侦办。
罪犯有了下场,我们消费者也需要提起警惕。
至于如何去做,我们应该了解,一般的流程都是先签合同在进行规范施工,其中的明细应该也在合同上,有了合同,维权就很简单了。
除此之外,从上面的事情中我们也不难看到,遇到自己不好维权的,也可以打电话报警,毕竟自己可是受害人,也不能让加害者逍遥法外。
做到这两点,我们的维权路应该就不难了。
参考资料:
环球网-成本2元卖200元,家里漏水维修竟要上万元!起底“免砸墙堵漏”骗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