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去爬清凉峰见到了好多鹿药,正值花期。鹿药
Maianthemum japonicum为百合科植物,由于它在全国都有生长,所以名也很多,如西南地区有叫偏头菜、竹叶菜的,东北则叫山糜子。
鹿药可以做野菜。吃鹿药这一习俗的地理跨度,就跟它的分布范围一样广。我在祖国东北极的长白山脚下吃到过,也在西南极的中缅边境吃到过。
所以这次爬山见了鹿药,我就没忍住想要掐点叶子尝尝的冲动。没想到生吃就也挺好吃的,嚼起来口感生脆,甜中微苦,隐约有点黄瓜味。
↑发芽的鹿药
若是做野菜,长这么大的鹿药就“太老了”,正经做野菜的人只会取用嫩芽,焯水去除苦味后凉拌或清炒,一道甜丝丝的野菜便做好了。
↑凉拌鹿药
各地会采来吃的也不局限鹿药这个物种,还包括高大鹿药、管花鹿药等。
↑清炒高大鹿药
在杭州这边,鹿药只生长在西部高海拔的山区,4月抽芽,视海拔高度,4月底至6月开花。花期时,具有弧型叶脉的叶片在茎秆两侧互生,一支白色花序生长在茎秆的最先端,花梗和花序轴上都布满了绒毛。花朵白色6瓣,花型是鹿药区别于属中其它物种的关键点之一,它的花瓣几乎互相分离。
长成后的鹿药大概能有5~9片叶子,身高能有半米高,直至霜降前后才慢慢萎蔫。这时鹿药的果实也成熟了,一颗颗红色浆果压弯了植株,跌到地里。秋季,鹿药地上部分会枯萎,地下的横走根茎会保存实力,等待来年再发。
虽说鹿药很美味,但我非常不建议读者朋友们自己去采。它跟有毒植物藜芦长得很像,且生境一致,两者经常混杂生长,因误食藜芦进医院乃至死亡的案例在网上能搜到很多。网上现在“打野”相关的内容很多,但很少有人警示其中的风险,盲目跟风非常危险。
与时令野菜在餐馆偶遇,也未尝不是一件乐事。
作者 :蒋某人
图片:蒋某人
本作品采用 (CC BY-NC-ND 4.0) 许可协议进行许可
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nc-nd/4.0/deed.zh
转载请务必保留以上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