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5月21日电 题:怎么建设?有哪些指标?钱从哪来?——解读《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行动方案(2025—2027年)》

新华社记者高敬

生态环境部等部门印发的《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行动方案(2025—2027年)》21日对外发布。美丽河湖的内涵是什么?如何建设各美其美的美丽河湖?记者采访了生态环境部水生态环境司副司长刘静。

刘静介绍,美丽河湖一般应具备以下条件:

水资源方面,具有稳定的补给水源,水体流动性较好,河湖生态用水得到有效保障,稳定实现“有河有水”;

水生态方面,河湖水域及其缓冲带生态环境功能得到维持或恢复,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有代表性的土著物种得到重现,稳定实现“有鱼有草”;

水环境方面,流域内各类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河湖水质实现根本好转或水质稳定达到优良,公众的景观、休闲等亲水需求得到较好满足,人民群众反映的生态环境问题得到妥善解决,稳定实现“人水和谐”。

此次印发的行动方案明确,到2027年,美丽河湖建成率达到40%左右;到2030年,美丽河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到2035年,美丽河湖基本建成。

刘静说,生态环境部等部门组织制定国家层面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清单,共确定2573个河湖水体,基本覆盖我国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生态环境敏感脆弱、社会关注度高的大江大河干流、重要支流和重要湖泊水库。如长江干流6300余公里、黄河干流5400余公里实现全覆盖,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确定的210个重点湖库覆盖90%以上。同时,鼓励地方因地制宜将群众身边的小微水体等纳入保护与建设范围。

在目标设置上,行动方案聚焦近三年重点任务,从巩固深化水环境治理、加强基本生态用水保障、积极推进水生态保护修复等方面,细化制定了15项目标。同时,充分考虑地方工作基础和承受能力,重点在提质增效上下功夫。

在水环境治理方面,行动方案进一步巩固深化水环境治理,作出系统部署。

入河排污口整治是一个“牛鼻子”,可以通过溯源等,进一步有的放矢进行治理。行动方案将其作为一项重要措施,提出到2027年,建成排污口监测监管体系。

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比较分散、容易反复,是当前工作中面临的挑战之一。行动方案提出,到2027年,城市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综合效能显著提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率达到60%以上,农村黑臭水体基本消除。

在生态流量保障方面,行动方案明确了加强基本生态用水保障有关要求。

记者了解到,生态流量是指为保证河流生态服务功能,用以维持或恢复江河湖库生态系统基本结构与功能所需的最小流量。行动方案提出,到2027年,跨省重点河湖生态流量得到有效保障,基本完成已建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生态流量确定(核定)工作,有序推进其他水利水电工程生态流量确定(核定)工作。

在水生态保护修复方面,行动方案着重部署提升河湖生态系统健康水平,促进“人水和谐”。

据介绍,我国已经连续三年开展长江流域水生态考核试点工作,黄河流域也开展了水生态考核的相关探索。行动方案明确,到2027年,长江流域水生生物完整性指数有所提升,黄河流域水生生物多样性下降趋势得到初步遏制,长江、黄河等重要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基本建立。

美丽河湖建设离不开资金和技术。对此,行动方案提出,在科技支持方面,加强水生态环境领域科技创新,强化关键技术研究,发挥国家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综合服务平台作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刘静表示,在资金保障方面,中央财政积极支持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引导和鼓励地方财政及社会资本加大投入;同时,倡导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等模式,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

编辑:钱景童 责任编辑:刘亮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