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自强模范、湖南胜天无障碍旅游服务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 杨育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石文君 长沙摄影报道
1988年,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让湖南小伙杨育失去了右腿和左腿部分功能,右耳永久丧失听力。但这位身残志坚的张家界汉子,却用拐杖支撑起了不屈人生——从职场打拼到助残公益,从酒吧“无障碍服务区”到创办无障碍旅游公司,他始终以“干就对了”的劲头突破身体极限,成为照亮残障群体的“追光者”。
作为全国自强模范、湖南胜天无障碍旅游服务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杨育在5月20日于长沙举行的第七次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事迹报告会上做了分享。会后,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他的眼神中始终充满着自信与坚定,“要保持自信,无论是残疾人还是健全人,遇到任何事情,一个字‘干’,就会找到人生前进的动力。”
突破身体限制,拥抱无障人生
杨育的逐梦过程,充满了挫折与挣扎。
1983年,杨育出生在湖南省张家界市一个普通家庭。5岁那年,一场车祸夺走了杨育的右腿和左腿部分功能,右耳永久丧失听力。
经过7次全麻11次局麻手术,医生把杨育从死神手里抢了回来,但从此,杨育只能与拐杖作伴,疼痛如影随形,周围人异样的目光更像针尖般扎在心上。
看着其他孩子自由奔跑,杨育只能坐在角落默默羡慕。但他却有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儿,暗自发誓:身体可以残缺,灵魂绝不能褪色!
为了像健全人一样走路,杨育每天坚持练习,早已记不清摔倒了多少次,终于在9岁时学会了重新走路。学骑自行车时,杨育的双手磨出水泡,破了又磨出茧子,但他从未放弃。考驾照时,别人轻松完成的动作,杨育却要付出十倍努力。
“有人问我为什么这么拼?因为我知道,只有打破身体的枷锁,才能拥抱自由,走向外面更广阔的世界。”杨育说。
职高毕业后,杨育做过理发学徒、销售员、保险顾问和酒吧管理者,即便遭受嘲讽,杨育的斗志也从未熄灭。在保险行业,杨育连续三年拿下团队冠军;在酒吧工作时,杨育设计了“无障碍服务区”,让残障朋友也能在夜晚尽情放松,享受快乐。
认真做好每一件事,是杨育的人生态度。
从被助,到助人
2014年,在湖南省残联的组织下,杨育登上郴州苏仙岭,第一次体验无障碍旅游。当时,全国大部分旅行团都将残疾人拒之门外。这让杨育不禁思考:自己能不能做无障碍旅游,让更多的残友们也能走出家门一览祖国的大好河山?
于是杨育走访了30多个城市,调研了500多名残障人士的需求,发现传统旅游服务普遍忽视残疾人群体和个性化服务。
2016年,杨育创办了湖南胜天无障碍旅游服务发展有限公司,只为了跟自己一样行动不便的残障朋友,也能去看看张家界的奇峰异石,听听凤凰古城的潺潺流水。
第一位坐着轮椅登上黄石寨的孙大姐让杨育印象很深刻。“她眼含泪光地说,谢谢你让我这辈子圆了梦。那一刻,我知道自己选的这条路,走对了。”杨育回忆道。
如今,杨育的业务扩展到无障碍专车、公益助残,历年来帮助了数万人次。有人称杨育为“企业家”,但他始终认为,自己不过是将曾经他人伸向自己的援手,转而传递给了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多年来,他和公益伙伴们走遍张家界的边远地区和街头巷尾,开展600余次志愿服务。从关爱留守儿童到环保行动到公益助残,再到配合政府开展无障碍环境建设工作,推动200余处无障碍设施改造,累计服务时长超过2000小时。
杨育希望,自己作为被光照亮过的人,也能成为别人的光。
践行榜样力量
而获得全国自强模范荣誉称号,杨育认为,既是责任,也是激励他继续前行的动力。“我将努力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以奋斗姿态拥抱梦想,助力湖南省建设残疾人友好型省份,继续在无障碍环境建设和无障碍旅游事业上坚定前行,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的精彩人生。”杨育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说道。
对于自强精神,杨育也有自己的理解:“不管因为什么造成的残疾,都不能放弃自己,自己首先要自强,让关心和爱护我们的人更加放心,进而影响和帮助其他的人。”
谈及未来规划,杨育眼中闪烁着光芒,“我想打造一个全国无障碍旅游联盟,每个省份都能有残障朋友的‘旅行驿站’。不管大家走到哪,都能像在家一样方便、安心。我还想用VR技术,让那些因卧床无法出门的重残朋友通过科技,看看外面的精彩世界,实现‘云游四海’。”杨育表示,自己更希望能推动“无障碍旅游”写进国家政策里,让说走就走的旅行对残疾人来说,不再是奢望。
“真正的飞翔,靠的不是翅膀,而是一颗不屈不挠的心。未来,我会在无障碍事业上坚定前行。因为我相信,只要脚下有路,心中有光,就算折翼,也一样能翱翔天际!人定胜天!”杨育坚定地说道。
责任编辑:周南 主编:文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