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意见》后,国新办于5月20日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住房城乡建设部、自然资源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金融监管总局等五部门参加,介绍《意见》有关情况。昨日,央视《新闻1+1》栏目特别推出“推进城市更新,接下来怎么干?”专栏,连线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长杨保军展开深入解读。
本文字数:3828字
阅读时间:12分钟
央视新闻《新闻1+1》栏目连线杨保军理事长(完整版)
Q
主持人
城市更新就是城市的新陈代谢,它跟人的新陈代谢不一样,人的新陈代谢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但是城市的新陈代谢需要人的缜密思考和设计。最新的城市更新行动的部署跟以往究竟有什么不同呢,接下来我们就连线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长杨保军,杨理事长深度参与了这一份意见起草的全过程,也深入了解各地城市更新的一些实践经验。
首先我们来看城市更新这项工作已经推进了几年了,现在从中央层面总结出来一个《意见》,是有些什么考虑?这是一个问题。另外您怎么看?我们看到里面有8项任务,这8项任务里面明显是与我们理解的,以往老旧小区的改造是有拓展的,怎么看待这种城市更新的新的拓展?
杨保军
从2020年中央部署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的工作以来,一批试点城市陆续就进行了先期的探索,在探索的实践当中形成了一些经验,同时也存在一些困惑和挑战。比如说城市更新的内涵到底是什么?哪些方面的工作任务算作城市更新?另外城市更新它是一个选择题,还是必答题,它是一时之需,还是我们整个城市转型发展的必然的选择。
另外在推进工作当中,遇到了一些跟现行的涉及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等有不一致、不兼容的地方又如何应对?还有资金不足的问题怎么破解?这些都是前期试点探索当中我们面对的一些问题。
我们知道城市更新它不同于新区的开发建设,对于新区开发我们有非常成熟的模式和经验,但是城市更新需要我们去创新探索。经过5年的探索,中央要把已经形成的经验以及遇到的问题,要去解决它,经验要上升为政策制度安排,而问题要去破解。所以文件在这个时候推出来,其实就是为将来持续推进城市更新指明了方向,确立了基本的原则,明确了它的任务以及提供了根本的遵循,特别是保障机制方面有强有力的举措。实际上地方政府对这份文件也是期待已久,期望也很高,这就是文件一经发布就引发各界关注和热议的一个缘由。
您也谈到了我们早期对城市更新的理解是局部的,首先是聚焦于老旧小区的改造,它是一项很得民心的民生工程。随后我们发现除了老旧小区以外,我们还有一些老旧街区,还有一些老旧的厂区,还有一些城中村,所以也扩进来了,叫三旧的改造。但是这一次部署更加全面系统了,涵盖了8个方面的任务,从保安全到保基础的民生,再到将来要促进城市功能的完善,结构的优化,还有催生出我们城市发展的新动力,所以说是一个系统的战略部署。
Q
主持人
其实说到城市更新,人们最关心的是钱从哪来,不管是改老旧小区,还是说把城市的其他功能做进一步的优化,都需要钱,那钱从哪来呢?
杨保军
资金问题永远是一个大问题,这一次的《意见》当中加大了中央财政对地方城市更新的支持力度。我们看到列举了几个方面,一个是包括中央预算内的投资,中央财政的资金以及地方政府投入,还有相关的地方政府可以做的一些税费减免的政策。另外,各类金融机构信贷给予支持,以及要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进来,甚至我们也鼓励产权所有人自己出资来自主的更新。
我们从实践当中来看,其实地方政府对于城市更新有旺盛的需求,但是普遍感到资金不足。这几年我们看到中央不断加大了对城市更新资金的支持力度,也成功撬动了一批重点项目的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银行也在不断创新金融产品,也在大力支持,但是总体来看,社会资本进入的比例并不高。这就说明了在一些制度性安排,政策性方面,还有进一步改革的空间。因为从未来来看,更新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如果仅仅依靠政府财政是不够的,所以我们还要想办法通过制度创新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进来。
Q
主持人
我们再来看看还有一个关键的要素就是土地用途的变更,比如说到城市更新时,有个地方本来是一个用途,但是在有了城市更新的思路之后,可能改变用途更有利于发挥这块土地的作用,就是这块土地的变更怎么解决?
杨保军
我们知道城市建设用地为了合理的开发使用,要有一个依据,过去我们是要依据城市的规划来合理确定用途,但是我们注意到人口的变化、技术的进步、产业的调整以及转移,就使得原有的用途不合适了,或者是迭代了。因此许多城市就出现了一些建设用地,甚至于建筑的闲置状况,这实际上是一种资产的浪费。我们城市更新也要去想办法盘活这部分资源和资产,要实现出它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所以这一次的更新文件针对这个问题也提出了解决办法,因为按照以往过去的做法就是说即便现在闲置了,但是用途是早就确定了的,不能随便变更。使用年限也是确定了的,因为国有土地出让是有法律的依据,所以说要变而不能随意的变化,要经过一个比较繁琐的程序做规划的调整。
另外还有土地出让如何来考虑国有资产不流失,得要怎么补交,用什么方式来补交地价,这样一来,就使得社会资本进入城市更新的初期成本加大了,就使得大家犹豫不前。这次的文件在完善土地用途政策方面提出了许多创新性的举措。比方说允许土地不同使用功能的混合,也允许采用一些容积率的奖励、转移政策,还允许对于功能转换、用途改变,给予过渡期的探索,这样就大大降低了初期的成本,使得很多的企业就有了这种积极性,这样更有利于调动各方参与更新的积极性。
Q
主持人
在过去5年的探索里面,关于老旧小区的改造,各地都在做尝试,核心问题是怎么加装电梯,怎么加装充电桩,增加健身面积等等。实践下来,您觉得这件事情如果能够相对快速也更可持续发展的话,要克服哪些最核心的问题?
杨保军
这些年各地在老旧小区改造方面确实做了大量的工作,也让许多老百姓受益。核心问题是两个,一个是人的问题,一个是钱的问题。为什么说是人的问题?因为老旧小区改造的目标实际上十分明确,一方面是属于解决安全的问题,像管线老化这些,另一方面解决品质提升的问题,是十分明确的。但是如果要行动,还需要老旧小区的居民能够达成一致的意见,比如说加装电梯,在住在高层的人,特别是高层的老人,他们是迫切需要电梯的。我们国家老龄化的社会进程已开始,加装电梯体现了对人的关怀,但是一楼的住户不需要电梯,可能还受到一些影响,所以说往往意见不一致。如何加快推进,我觉得要发挥好我们基层党建引领作用,要跟大家多沟通,取得一致意见,同时也可以探索利益的共享分配机制,给予底层适当补偿,这是一个好办法。
其次当然就是资金方面,中央还有包括地方政府在老旧小区改造方面是有资金支持的,未来还可以探索有条件、有意愿的地方,也可以自主出一部分资金或者是产权的事业单位,也可以帮助一部分,共同来推进老旧小区更好更快的更新。
Q
主持人
其实人们最关心的就是在城市更新的过程中,如果能够更好的优化,实现可持续的发展?怎么才能够把进程可持续,这是大家最关心的。
杨保军
过去的更新大多数都是政府出资占大头,老百姓当然是支持,企业在观望,也在尝试小心的进入。我们知道政府的财力要做的事情很多,但是现在的财力不那么充裕,所以说完全依靠政府的投入,显然是不可持续的。可持续的路径在前几年探索当中已经基本明朗了,那就是政府要引导,甚至于投入一部分资金来撬动,但是最重要的是要动用市场机制,就是吸引企业社会资本进来。当然还有公众的参与,这三个部分合起来,我们才能够可持续的推动。所谓市场要进来,我们就必须找到一条市场进来,能够获得微利的一种模式,这就需要我们多方面的协同改革才能够实现。
Q
主持人
我们又回到一个最初始的问题,因为说到可持续,就一定要对这个问题有一个共同的认识和理解。我们说到城市更新的时候,在过去5年的实践里面,大家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是不是统一?刚才我们通过您的解释,还有各地的尝试发现城市更新实际上是微调,但是在过去5年有没有看到仍然是通过大拆大建的方式去实现城市更新的情况?
杨保军
在过去城市更新当中确实存在大拆大建的现象,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在2021年时,住建部就下发了一个文件,即《关于在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中防止大拆大建问题的通知》,这几年大拆大建的现象已经没有了,为什么不能够大拆大建?因为我们的城市是由历史累积而成的,一些老街区、老房子虽然可能破旧了,但是它沉淀了千百年来这座城市的历史和文化,留住了老百姓的记忆和情感,这也是宝贵的资源。
这次文件进一步强调了,我们要把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放在前边,要在全过程当中注意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并且通过合理的活化利用和现代生活融合起来。
本文内容节选自央视网《新闻1+1》栏目。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发布的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以任何形式进行牟利。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于第一时间协商版权问题或删除内容。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新闻发布会实录 | 事关城市更新!多部门重磅发声!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重磅 | 中央明确城市更新“路线图”!《关于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意见》出台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要闻 |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加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有力有序推进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