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我站在灯火通明的机械厂车间内,身后是满脸焦急的总经理,还有一群看起来有些慌乱的年轻工程师。

“承杰,这条生产线你最熟悉,现在只能靠你来救场了!”

总经理的语气里满是恳求。

我轻轻抚摸着那台已经陪伴我三十多年的大型设备,嘴角不自觉地泛起一丝苦笑。

“我今天上午才刚办完退休手续啊。”

我轻声说道,目光缓缓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最后停留在那些年轻的面孔上。

“你们,真的准备好听我说实话了吗?”



会议室里挂满了彩带和气球,洋溢着喜庆的氛围。

“赵承杰同志,三十五年如一日,兢兢业业,技术精湛。今天我代表公司全体员工,感谢你为振华机械厂做出的卓越贡献!”

总经理宋志贤手捧一座水晶奖杯,脸上挂着官方却也真诚的微笑。

掌声在会议室里此起彼伏。

我站在台上,有些局促地接过奖杯和证书。

“谢谢大家。”

我清了清嗓子,声音有些哽咽。

“三十五年前,我刚进厂的时候,还是个懵懂的小伙子,什么都不懂。是老师傅们一点一点教我,手把手带我。从学徒到技术员,再到技术主管,我见证了振华从小作坊发展到如今的大型企业。”

我指了指墙上的老照片。

“记得那是1990年,公司引进第一条德国进口的自动化生产线,我有幸参与了安装调试。那时候他们几个年轻人,天天泡在车间,跟着德国专家学习,晚上回去还要翻译资料,研究图纸。”

台下的老同事们纷纷点头,脸上浮现出回忆的神情。

“现在,他们振华的核心设备全都是自己设计、自己制造,这是我最骄傲的事情。”

杨韬,我的老搭档,举起杯子:“来,为承杰干一杯!退休快乐!”

所有人都站了起来,向我致意。

我环视着这些熟悉的面孔,有人和我一起扛过设备故障到深夜,有人和我一起在工厂里度过无数个春节。

这些年来,他们一起经历了太多。

“感谢各位同事这么多年的支持和帮助。”

我微微鞠躬,眼角有些湿润。

退休对我来说,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结束。

从今天起,我将不再是那个被所有人依赖的技术主管,而只是一个普通的退休老人。

午餐会后,我回到自己的办公室收拾东西。

墙上挂满了奖状和证书,角落里堆着各种技术资料和手稿。

三十五年的职业生涯,积累了太多回忆。

我小心翼翼地将一本破旧的笔记本放进箱子。

那是我刚入厂时,记录师傅们口述经验的本子,字迹已经有些模糊,但对我来说,这比任何奖杯都珍贵。

我坐在椅子上,环顾着这个我待了三十五年的小小办公室。

每一件物品都承载着我的记忆:墙角那个工具箱,是我刚入厂时师傅送的;书架上那本德文技术手册,是我一字一句翻译出来的;桌上那个小模型,是团队攻克了一个技术难关后,大家一起做的纪念品。

想到这些即将成为过去,我心中不免有些落寞。

这时有人敲门,打断了我的思绪。

孙强,公司总工程师,走了进来。

“承杰,走的时候把技术资料都整理一下,移交给小严吧。”

我点点头:“我都整理好了,这两天陆续教他。不过有些东西,三言两语说不清楚。”

孙强摆摆手:“差不多就行,反正有问题可以随时请教你嘛。”

我眉头微皱。

这种敷衍的态度,正是我一直担心的。

技术不是简单的资料交接,而是经验的传承。

我想起这些年来,多次提出建立技术培训体系的建议,都被以各种理由推掉了。

“孙工,咱们公司的技术档案管理还是太薄弱了。我这些年的经验,如果不系统地整理出来,迟早会有问题。”

孙强笑着拍拍我的肩膀:“承杰,你太谦虚了。有问题,他们不是还可以请你回来指导吗?”

我欲言又止,最终只是轻轻叹了口气。



我看着孙强离去的背影,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担忧。

这种过度依赖个人经验而忽视系统建设的做法,早晚会出问题。

收拾完办公室,我最后一次走过工厂的车间。

机器的轰鸣声,金属的味道,忙碌的工人,这些都是我生活了大半辈子的日常。

从明天开始,这一切都将与我无关。

走出公司大门,我回头望了一眼。

阳光下,“振华机械厂”几个大字格外醒目。

这里承载了我大半生的青春和汗水。

从今天起,我就是一个普通的退休老人了。

这个认知让我心中五味杂陈。

一方面我终于可以好好休息,陪伴家人;另一方面,离开了工作岗位,我又仿佛失去了人生的一部分。

“爸,来尝尝我做的红烧肉,专门为你庆祝退休的!”

赵旭超,我的儿子,将一盘色香味俱全的红烧肉放在桌上。

我家的客厅里,餐桌上摆满了丰盛的菜肴。

除了红烧肉,还有清蒸鱼、小炒青菜、木耳肉片、番茄蛋汤,以及我最爱的糖醋排骨。

妻子沈鸿雁笑着说:“老赵,从今天起,你可就是自由人了。明天带你去公园跳广场舞,他们舞蹈队正缺男同志呢。”

我被逗笑了:“我可跳不来那些花里胡哨的舞蹈。”

“怕什么,慢慢学呗。以后日子长着呢!”

说着妻子给我倒了一杯啤酒:“来,为你的退休干杯!”

我看着妻子欣喜的脸庞,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这么多年来,为了工作,我牺牲了太多陪伴家人的时间。

现在终于可以好好弥补了。

儿子在一旁问道:“爸,退休后有什么计划吗?”

我思考了一下:“打算先休息一段时间,陪陪你妈。然后可能去旅游,看看外面的世界。”

沈鸿雁插话:“还有啊,咱们终于可以去看你表哥家的新房子了。我都邀请他们好几次了,你每次都说工作忙走不开。”

我笑着说:“是啊,以后有的是时间。”

三人正举杯庆祝,庆祝我正式退休,桌上的菜肴还冒着热气,可我的手机却不合时宜地响了起来。

我拿起手机一看,来电显示是孙强。

“不会又有什么事吧?”

我犹豫了一下,还是接起了电话。

“承杰,出大事了!”

电话那头,孙强的声音异常紧张,还带着一丝颤抖。

“一号生产线出故障了,完全停摆了!技术部门的人都看过了,没人能解决!刚好赶上他们给英国客户的订单生产周期,如果延误交付,违约金高达上百万啊!”

听到这个消息,我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儿。

一号生产线可是公司的命脉,要是真出了大问题,损失可不仅仅是违约金那么简单。

“什么故障?”

我急忙问道,声音不自觉地严肃起来,眉头也紧紧皱了起来。

“具体说不清楚,系统报警,但找不到原因。你最熟悉这条线了,能不能过来看看?”

孙强的声音里满是期待。

我沉默了,心里五味杂陈。

这条生产线是公司的命脉,也是我亲手安装调试的。

平时有什么疑难杂症,都是我来处理。

可现在我已经不是公司员工了。

刚刚结束了三十五年的工作生涯,连庆祝的饭菜都还没吃完,就被要求回去救火?

“老赵,谁啊?”

沈鸿雁在一旁问道,她的眼神里满是疑惑。

我捂住话筒,小声说:“厂里生产线出问题了,让我去看看。”

沈鸿雁的脸色一下子就变了,她生气地说:“你都退休了,还找你?他们技术部那么多人,难道都是吃干饭的?”

沈鸿雁的话让我更加犹豫了。

是啊,公司有技术部门,有那么多年轻工程师,为什么一出问题就想到我?

电话那头的孙强听到了动静,着急地说:“承杰,我知道你刚退休,但这次真的是紧急情况。全公司上下都指望你了!”

我能感受到孙强话语中的焦急。

作为老同事,孙强平时待我不错,这次主动打电话来求助,想必情况确实严重。

赵旭超在一旁劝道:“爸,你就去看看吧,一直以来不都是你负责的吗?”

沈鸿雁瞪了儿子一眼,没好气地说:“你懂什么?你爸辛辛苦苦干了一辈子,好不容易退休了,厂里二话不说就让我去救火,这像话吗?”



赵旭超缩了缩脖子,但还是小声说:“爸爸只是去看看,又不是回去上班。”

沈鸿雁更加生气了,她提高了音量:“看看?今天是看看,明天又是什么?他们是不是觉得你爸退休了就没事做,随叫随到?”

我陷入了两难境地,心里像有两个小人在打架。

一方面,我理解妻子的情绪。

今天是我退休的第一天,本该好好庆祝,享受家庭时光;另一方面,我又放心不下那条我参与安装的生产线。

“孙工,我……”

我犹豫着,不知道该怎么开口。

孙强急忙说道:“承杰,总经理说了,只要你能解决问题,公司一定重谢!”

我摇摇头,无奈地说:“不是钱的问题……”

我看着满桌的菜肴,看着妻子失望的眼神,又想着公司面临的危机,心里乱成了一团麻。

“那你考虑一下吧,事态紧急,越快越好。”

孙强说完就挂了电话。

餐桌上的气氛瞬间凝固了,大家都沉默不语,只有窗外的风声呼呼作响。

“你不会真想去吧?”

沈鸿雁问道,语气中带着明显的不满,她的眼神里满是委屈。

我看着热气腾腾的饭菜,胃口全无,心里像压了一块大石头。

我想起了那条生产线上的每一个零部件,每一个参数,心里隐约有了判断。

但是我刚刚才办完退休手续啊,难道真的要回去吗?

我试探着说道:“鸿雁,你别生气。我就去看看,很快就回来。”

沈鸿雁冷笑一声:“看看?你以为我不了解你?一旦去了,肯定又要忙到半夜。今天是咱们一起庆祝的日子,你就这么放下家人,跑去给公司救火?”

我知道妻子说得有道理。这些年来,为了工作,我错过了太多家庭时光。儿子的毕业典礼,妻子的生日聚会,多少次因为突发的工作问题而推迟或取消。

“鸿雁,我……”

我张了张嘴,却不知道该说什么。

“你什么你!今天你要是去了,以后就别指望有清静日子过了。他们肯定会觉得,你退休了也是随叫随到的!”

沈鸿雁的话说到了点子上,她的眼眶都红了。

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脑海里不断浮现出生产线上的场景和妻子失望的脸庞。

电话又一次响起,这次是宋志贤,公司总经理。

来电显示的那一刻,我就明白,情况比我想象的更严重。

总经理亲自打电话,这在以往很少发生。

“老赵啊,我是小宋。”

宋志贤的声音从电话那头传来。

他故意用这种亲切的称呼,尽管平时在公司里,我从来不这么叫我。

“听孙工说了生产线的事情,情况很紧急啊。你看……”

宋志贤的语气里带着一丝讨好。

我打断了他:“宋总,我上午才办完退休手续。”

宋志贤尴尬地笑了笑:“是啊,真是不凑巧。他们也不想打扰你的退休庆祝,但确实是特殊情况。”

宋志贤停顿了一下,声音变得诚恳起来:“老赵,你在振华工作了三十五年,是他们最资深的技术专家。那条生产线你比任何人都熟悉。如果你能帮这个忙,我代表公司向你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感受到宋志贤话语中的紧迫感。

作为总经理,宋志贤平时很少直接处理技术问题,这次亲自打电话来,说明问题确实棘手。



“我知道,我知道。”

宋志贤的语气更加恳切:“但这不是一般的故障啊。英国客户的订单如果延期,不仅是违约金的问题,还会影响他们公司在国际市场的信誉。”

我眉头紧锁,心里十分沉重。

这个英国客户我是知道的,是公司近年来好不容易开拓的高端市场,关系到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你们技术部不是有江工吗?我跟我一起负责过那条线好几年了。”

“江工去年跳槽了,去了竞争对手那边。”

宋志贤的声音里带着一丝无奈。

我一愣:“那小张呢?他也很熟悉设备啊。”

宋志贤支吾了一下:“小张……他现在负责销售了,很少碰技术了。”

我心中一沉,一种不好的预感涌上心头。

公司一直以来重销售轻技术的风气,让我很是无奈。

好多技术骨干都转行或者跳槽了。

听到这里,我的心情更加复杂了。

看来公司的技术团队已经青黄不接了。

那么多年轻工程师,却没有一个能独立解决问题。

“老赵,你也知道,现在年轻人不愿意踏实钻研技术了。一心想着当管理,做销售,技术岗位留不住人啊。”

宋志贤的话让我想起了自己多次提出的建议:提高技术人员的待遇,建立技术晋升通道,重视技术培训。

这些建议大多被以“成本压力”、“人员流动性大”等理由搁置了。

现在恰恰是这些问题,让公司在关键时刻缺乏技术支持。

我犹豫着说道:“我实在是不方便,刚退休,家里……”

“老赵,公司发展到今天,有你的一份功劳啊。现在公司遇到困难,你难道坐视不管吗?”

宋志贤开始打感情牌,声音里带着一丝哀求。

沈鸿雁在一旁使劲摇头,脸上写满了不满,她的眼神里充满了愤怒。

她小声但坚定地说:“别去,他们就是想利用你的感情。今天去了,以后有事没事都会来麻烦你。”

赵旭超递给父亲一张纸条,上面写着:爸,您就去看看吧,解决了问题也是对自己能力的证明。

看着儿子的纸条,我内心的天平开始倾斜。

作为一个在岗位上奉献了一辈子的技术人员,我对那条生产线实在难以割舍。

它不仅仅是我职业生涯的骄傲,更是公司得以运转的关键所在。

我犹豫了许久,才缓缓开口:“我可以过去看看,但能不能解决,我可没法打包票。”

电话那头的宋志贤明显松了一口气:“太好了!我这就派车去接您。”

挂了电话,沈鸿雁立刻就不乐意了:“你怎么就答应了呢?你这退休第一天就这么泡汤了!他们把你当成什么了?救火队员吗?出了问题才想起你,平时给过你什么好处?”

我伸手想拉住妻子的手,却被她巧妙地躲开了。

“鸿雁,别生气。我在那条生产线上工作了十多年,对它的了解最深。要是真出了大问题,我不去看看,心里始终不踏实。”

沈鸿雁冷笑一声:“你就是这样,心里永远把公司放在第一位。这么多年,因为工作你耽误了多少家庭聚会?错过了多少重要时刻?现在好不容易退休了,还是放不下!”

她的话让我心头一震。

确实,这些年为了工作,我牺牲了太多陪伴家人的时间。

儿子上大学时,我因为设备调试没能参加开学典礼;妻子过五十岁生日时,我因为处理设备故障只匆匆露了一面;去年春节,我为了赶工期,初三就回到了工厂。

现在回想起来,我心中满是愧疚。

沈鸿雁气呼呼地说:“你呀,就是太老实了!你想过没有,你已经退休了,万一在厂里出了什么事,工伤保险什么的都没有了,到时候怎么办?”

这个问题让我愣住了。

确实,我的身份已经变了,不再是公司的员工了。

从法律层面来讲,要是在公司发生意外,责任归属会变得极其复杂。

赵旭超赶紧打圆场:“妈,你别这么说。爸爸只是去看看,又不是去一线操作,能有什么危险?再说了,这也是对爸爸专业能力的认可啊。”

沈鸿雁白了儿子一眼:“你懂什么?你爸这辈子都在为公司操心,好不容易退休了,就该好好享享清福了!他们那边技术部几十号人,连个设备故障都解决不了,平时都干什么去了?”

赵旭超被母亲的气势镇住了,不敢再说话。

我看着妻子气呼呼的样子,心里十分矛盾。

一方面,我确实想好好休息了;另一方面,想到那条我亲手安装的生产线可能因为我的不作为而导致公司遭受重大损失,我又觉得过意不去。

这一刻,我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

“鸿雁,就当我去看看老朋友,解决了问题我就回来。两个小时,最多两个小时。”

沈鸿雁气得转身进了卧室,重重地关上了门。

赵旭超叹了口气:“爸,您去吧,我会劝妈妈的。不过,您得答应我,不管能不能解决问题,两个小时内一定回来。”

我点点头,起身去换衣服。

这个退休第一天,注定不会平静了。

站在卧室里,我看着挂在墙上的全家福,陷入了沉思。

照片里我和沈鸿雁站在中间,儿子赵旭超站在一旁,全家人笑得十分灿烂。

那是去年春节拍的,也是难得的全家团聚。

我心里五味杂陈。

这些年为了工作,我牺牲了太多陪伴家人的时间。

多少个节假日,我都在厂里加班处理故障;多少次家庭旅行计划,因为生产任务突然增加而取消。

沈鸿雁从来没有抱怨过,一直默默支持我的工作。

儿子赵旭超从小就很懂事,理解父亲的工作性质,即使在同学面前,也为有一个技术专家的父亲感到骄傲。

现在好不容易退休了,本该好好弥补这些亏欠,却又被公司的电话打断。

我换上外套,看着镜子中的自己。

岁月的痕迹已经爬上了我的脸庞,曾经乌黑的头发也已经花白。

三十五年的工作生涯,我付出了太多,收获了尊重和成就感,但也错过了太多家庭时光。



“还要再去一次吗?”

我问自己。

在内心深处,我清楚,这不仅仅是去不去看设备的问题,而是一个原则问题。

如果这次轻易答应,以后类似的请求肯定会源源不断。

我想起了自己刚进厂时的情景。

那时的老师傅们技艺精湛,待人热情,毫无保留地传授技术。

他们常说:“咱们做技术的,就是要把本事教给下一代,不能带到棺材里去。”

中年时,我也曾带过不少徒弟。

我总是不厌其烦地解释每一个细节,鼓励年轻人提问,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教训。

我希望这些年轻人能够超越自己,成为更优秀的技术人才。

可现在呢?

年轻人浮躁,不愿意下苦功夫钻研技术;公司也过分追求短期利益,忽视了技术传承。

每次设备出现故障,总是第一时间想到我,却不重视日常的技术积累和人才培养。

这种状况,是难以持续下去的。

我穿上外套,看了看手表。

下午三点,正是工厂最忙的时候。

我想起孙强在电话里焦急的语气,又想起沈鸿雁愤怒的眼神。

两相权衡之下,我决定还是去看看。

我轻声自语:“算了,去看看吧。不管怎样,那条生产线凝结了我大半辈子的心血,不能眼睁睁看它瘫痪。”

但同时,我心里也暗暗做了决定。

这次不能再像以前那样无条件帮忙了。

是时候让公司重视技术传承问题了。

我想起了一年前提交的那份《技术人才培养和知识传承建议书》,当时被压在了办公桌底下,从未被讨论过。

也许现在是重提这些建议的时候了。

我拿起手机,给沈鸿雁发了条短信:“我尽快回来,晚饭前一定到家。爱你。”

发完短信,我深吸一口气,离开了家。

振华机械厂的大门口,一辆黑色轿车早已等候多时。

“赵师傅,快请上车,厂里都等急了!”

司机小冯是我的老熟人,满脸焦急。

一路上,小冯不停地抱怨:“这次可真够呛,国外来的大客户,几百万的订单啊!总经理急得头发都快掉光了,技术部的人围着设备转了一上午,就是找不出问题。”

我静静地听着,脑海中已经开始分析可能的故障点。

“最近生产线有什么变动吗?”

小冯想了想:“好像上周更新了控制系统的软件,厂家例行升级。”

我轻轻点了点头,神情中带着思索。

软件升级极有可能致使参数出现变动,要是没能及时进行调整,极大概率会引发故障。

车子缓缓驶入厂区,径直朝着一号车间开去。

远远地,我就瞧见车间外围着一群人,一个个都眉头紧锁,满脸愁容。

宋志贤和孙强站在人群最前面,一瞧见我,立马快步迎了上来。

“老赵,你可算到了!”

宋志贤满脸都是焦虑,平日里那西装革履、精神抖擞的模样早已不见踪影。

额头上的汗珠不停地滚落,眼中的焦急之色尽显无遗,足见情况有多么紧急。

孙强也急忙上前几步:“承杰,太感谢你能来了。他们实在是没办法了,才来打扰你。”

我没有多说什么,径直朝着那台庞大的设备走去。

这是一条从德国进口的高精度机械加工生产线,堪称公司的命脉所在,每天创造的产值占公司总产值的三分之一。

它价值数千万,是公司多年前斥巨资引进的核心设备。

我曾带领团队参与了这条生产线的安装、调试以及后续的维护工作,对它的每一个零部件、每一个参数都了如指掌,就如同熟悉自己手掌上的纹路一般。

设备四周围满了技术人员,操作面板上的红灯不停地闪烁着,还发出刺耳的警报声,仿佛在焦急地诉说着故障。

我环顾了一圈,发现这些技术人员大多是年轻的面孔,只有寥寥几个是我认识的老同事。

这更加印证了我心中的担忧:公司的技术队伍确实出现了青黄不接的状况。

我直截了当地问道:“故障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一个年轻工程师赶忙回答:“上午十点左右,系统突然报警,紧接着整条生产线就停止运转了。他们仔细检查了机械部分,没有发现任何异常;电气系统也进行了全面检测,一切正常;软件系统更是重启了三次,可还是老样子。”

我微微点头,走到控制台前,熟练地操作起来。

控制屏上跳动着各种参数和警报信息,对于普通人来说,可能看得一头雾水,但在我眼中,这些信息都有着清晰的规律可循。

我调出故障记录,逐条仔细查看报错信息。

“最近有没有对系统进行过升级或者改动?”

我一边问,眼睛一边紧紧盯着屏幕。

孙强摇了摇头:“没有大的改动,就是上周更新了一下控制软件,是厂家的例行升级。”

我眼睛一亮:“更新之后有没有重新校准参数?”

“参数?应该没有吧,升级又没对硬件进行变动。”

孙强的语气中带着一丝疑惑。

我没有说话,继续查看系统日志。

我的表情渐渐变得凝重起来,额头上冒出了细密的汗珠。

这种系统故障看似简单,实则隐藏着不少技术陷阱。

如果处理不当,很可能会导致更严重的损坏。

车间里安静得鸦雀无声,所有人都屏住呼吸,眼睛紧紧地盯着我。

空气中弥漫着紧张的氛围,连每个人的呼吸声都显得格外清晰。

宋志贤在一旁低声问孙强:“怎么样?承杰能解决吗?”

孙强耸了耸肩:“别人我不敢说,承杰来了,至少有七成把握。”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我的表情越来越凝重。

我拿出随身携带的笔记本,翻到某一页,对照着控制屏幕上的数据。

这本笔记本记录了我这么多年来遇到的各种技术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案,是我最为珍贵的技术财富。

小张,一个年轻工程师,偷偷瞄了一眼我的笔记本,被上面密密麻麻的参数和注解震惊了。

他从未见过如此详尽的技术记录。



“我大概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了。”

我终于开口,声音沉稳而又笃定。

所有人都如释重负,齐刷刷地把目光投向了我。

我顿了顿:“但是……解决起来并不简单。”

这句话让所有人的心又提了起来。

“什么意思?难度很大吗?”

宋志贤紧张地问道,额头上的汗珠越冒越多。

我合上笔记本:“这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更是管理问题。”

宋志贤和孙强面面相觑,不明白我为何突然提及管理问题。

“老赵,现在最重要的是恢复生产,其他的事情可以以后再谈。”

宋志贤急切地说,额头上的汗珠不停地滚落。

“你看,你是他们的技术顾问,公司付给你顾问费,你来主持这次抢修工作,怎么样?”

宋志贤的语气中透露出迫切,仿佛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

我摇了摇头:“我今天上午才办的退休手续。”

我的语气平静,但眼神却无比坚定。

宋志贤一拍大腿:“这个好办!我们可以签一份临时合同,聘请你为技术顾问,薪酬好商量!就算是按天计酬,也绝对不会亏待你!”

我环顾四周,车间里挤满了人,有公司的高管,有技术部门的工程师,还有焦急等待的一线工人。

每个人的眼神中都充满了期待和焦虑。

这一刻,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责任重量。

“宋总,我想先问你几个问题。”

我的语气依然平静,但眼神变得更加坚定。

“你问。”

宋志贤擦了擦额头的汗水,勉强挤出一丝笑容。

“公司最近五年,技术培训开展了多少次?技术档案更新了吗?老员工退休前,有没有进行系统性的技术交接?”

我的问题一针见血,直直地戳中了公司管理的痛点。

宋志贤一愣,没想到我会问这些问题。

他下意识地看了看周围的管理层,发现大家都低下了头,避开了眼神接触。

他支吾了一下:“这个……公司这些年发展迅速,客户订单不断,大家的精力都放在生产上了,这些方面可能……”

我直截了当地说:“可能疏忽了,对吧?”

宋志贤尴尬地点了点头,脸上的表情既有无奈,也有愧疚。

孙强在一旁解释:“人员流动太快了,很多老员工刚培养出来,就跳槽了,培训投入和回报不成正比啊。”

我转向那些年轻的工程师们:“你们谁看过这条生产线的完整技术档案?”

年轻人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没有一个人回答。

空气似乎凝固了,气氛变得更加紧张。

一个工程师小心翼翼地说:“赵师傅,技术档案太零散了,而且很多是十几年前的版本,根本找不全……每次有问题,他们都是直接请教您。”

我叹了口气。

我并不感到意外,但心中还是涌起一阵失落。

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希望能将自己的经验传授给年轻人,建立一个系统的技术传承机制。

但公司似乎并不重视这一点。

“我猜也是这样。这么多年,公司一直依赖几个老员工的经验,却没有建立系统的知识传承机制。”

我的话让在场的管理层一个个都垂下了脑袋,谁也说不出话来。

宋志贤脸上有些挂不住,可更多的是着急:“老赵,这些问题咱以后慢慢解决。现在最要紧的是把生产线赶紧抢修好,不然这损失可就大了去了!”

我瞅着眼前这位总经理,回想起过去这几年,自己不知道提了多少回技术培训和档案管理的事儿,可每次都被“成本压力”和“进度紧迫”这些理由给搁置了。

我心里一阵失望,还夹杂着无奈。

这种管理思路,到最后肯定得闹出更大的乱子。

我语气平静地问道:“宋总,你知道这次故障是怎么回事吗?”

宋志贤摇了摇头,眼神里满是迷茫和焦急。

“上周软件升级之后,得重新校准十七个关键参数。可这事儿压根没人知道,为什么呢?因为知道这事儿的老工程师秦峰去年退休了,而我那些经验呢,既没被记下来,也没传给新人。”

车间里安静得掉根针都能听见,所有人都瞪大了眼睛,震惊地看着我。

我的话就像一把锋利的刀子,直直地戳中了公司管理的要害。

技术传承出现了断层,这才是这次危机的根源所在。

我看着满屋子的管理层和技术人员,缓缓地说出了一番让所有人都为之震撼的话: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