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内推码的本质:HR的"人肉筛选器"

某大厂HR私下透露:

  • 通过内推码的简历,处理速度比官网快3倍
  • 内推成功率是普通投递的2.5倍
  • 但最终录用率...只比普通渠道高8%

这暴露了一个残酷真相:内推码根本不是福利,而是HR的精准捕捞网



大厂HR的算盘:

  1. 降低筛选成本
  2. 员工不会推荐太差的人(影响自己声誉)
  3. 相当于让10万员工当免费猎头
  4. 制造虚假繁荣
  5. 每个内推码生成都计入HR的KPI
  6. "本月收到5万份内推"比"5千份网申"好看多了
  7. 测试人脉质量
  8. 能拿到核心部门内推码的,本身就有资源价值
  9. 普通员工的内推?只是HR数据库里的分母



二、内推码背后的三国杀

1. 员工的算盘

  • 赚3000-5000元/人的推荐奖金
  • 但80%的人根本拿不到:
    ▸ 需要被推荐人通过试用期
    ▸ 多数岗位奖金池早就被领导嫡系分完

2. 求职者的幻觉

  • "有内推=走后门" → 其实只是插队到待宰区
  • "认识人好办事" → 除非你认识副总裁级

3. HR的真相

  • 用内推码完成招聘量KPI
  • 用内推失败案例证明"不是我们不招人,是确实没人才"



三、内推码如何异化成"帮派门票"

某大厂真实事件

  • 算法团队要求内推必须加"#A3"后缀
  • 新人入职要报推荐人工号
  • 年终考核时,"派系"成员互相打高分

但大厂根本不怕拉帮结派,因为:

  1. 定期轮岗制(2年必须换部门)
  2. 强制末位淘汰(每年洗牌10%)
  3. 项目制运作(今天队友明天对手)

说白了:

  • 基层员工的小团体?不过是HR眼里的过家家
  • 真正的大佬早用"师生制""校友圈"这些更高级玩法



四、普通人的破局指南

如果你要内推:

✅ 问清部门是否有真实HC(招聘名额)
✅ 要求查看岗位最近3个月离职率
✅ 确认推荐人是否参与面试考核

如果你被内推:

别信"包过内推"(骗子最爱这话术)
警惕要简历密码的(可能被倒卖信息)
拒绝付费内推(100%是坑)

最高级玩法:

  1. 在GitHub等技术平台积累作品
  2. 让猎头/HR主动来挖(反客为主)
  3. 把内推码当备胎(同时走正常渠道)

终极真相
大厂内推码就像超市会员卡——
你以为享受了特权,
其实只是帮商家完善用户画像。

真正值钱的不是内推码,
而是你牛逼到不需要内推码。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