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关注,了解更多行业资讯


导 读

在城市化快速推进的时代背景下,都市人愈发向往青山绿水、远离喧嚣的田园生活,将乡村视为心灵栖息地。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全国乡村旅游接待总人次为7.07亿,同比增长8.9%;全国乡村旅游接待总收入4120亿元,同比增长5.6%。

近年来,“网红村”的概念兴起,不少村落以生态体验为纽带,改变着传统休闲度假的方式。它们的成功之道不仅在于独特的自然风光,更在于生态资源与文化内涵的深度融合与创新表达。在四川成都,距市中心30公里的温江区寿安镇年接待游客超200万人次,一场以生态为底色的“流量革命”正在悄然上演。

内容来源:《乡村振兴数智观察》2025年4月下

作者:郑笑眉,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发展策划研究所,规划师;

彭剑波,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发展策划研究所,所长,正高级工程师

立体生态画卷,自然交相辉映


寿安镇作为环成都城郊度假乡村旅游带的核心节点,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丰富的生态资源。当地拥有5万亩的花卉苗木、充足的水系资源与丰富的林盘景观,水、林、田、园、湖等自然要素交相辉映,形成了一幅立体的生态画卷。

依托这些资源,寿安镇量身打造了一系列旅游产品,实现“生态资源产品化”。在当地,生态资源不再只是静态的风景,而是通过精心的设计与包装转化为可触可感的消费体验:65公里长的“北林绿道”将全域特色资源及林盘院落串珠成链,成为全域型生态乡村公园,每天吸引上千人前来打卡;汪家湾花海项目利用河滩湿地,打造出色彩斑斓的花海景观,成为雪山下的网红打卡地,吸引了众多年轻人特别是摄影爱好者前往取景,单季吸引游客超10万人次。


图:四川成都温江区北林绿道(寿安段)3月进入桃花盛花期

图源:公众号“金温江”

改造闲置资源,形成体验场景


在现代消费时代,单一的自然景观已难以满足游客多元化的需求。寿安镇利用闲置资源进行“微改造、精提升”,将“园子变景点、园林变景区”,通过创新的场景营造手法,融入了现代“轻奢”度假的元素,为游客营造了独特体验。

例如,寿安镇岷江村打造了岷江书院、九坊宿墅、灯塔营地等不同类型的“轻奢”度假产品,将传统住宿模式升级,与自然景观深度融合,形成了“诗画栖居”的体验场景。据统计,当地民宿在周末的入住率高达95%,平均溢价水平比城市酒店高出30%,充分体现了生态赋能的独特魅力与经济价值。

又如,天星村“数字游民社区”对闲置林盘、厂房等进行低成本的改造,将其转变为兼具办公与度假功能的多元场景,满足追求工作与生活平衡的年轻人对现代办公环境的需求,吸引了“数字游民”300余人次入驻,形成了自由共生的“数字游民生态圈”,也为乡村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打造既有商业价值又富有生态内涵的“田园商务办公”样板,2023年村企合作成立的四川岚星生态农业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年收入117万元,村集体实现增收20万元,成为乡村振兴的新范式。

文化创意参与者,传统技艺吸引力


寿安镇不仅拥有独特的自然风光,更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当地是古蜀鱼凫文明的发祥地,也是川派盆景发源地。传统的农耕文化、非遗工艺和地方手工艺在历史的长河中得以传承并不断创新。

位于寿安镇的和合之道国际艺术园区将绿色生态与高雅艺术相融,打造集艺术、文化、创意、教育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园区。园区引进名家工作室和艺术手工坊,与多所高校联合办学、建设写生基地,开展美育教育和艺术展览,并常态化开展剪纸、陶艺、扎染等研学体验课程,常年举办文化艺术活动。

天星村的花木编艺公园,则将花木编艺与生态美学结合,将传统苗圃打造为“网红迷宫”,受到了广大游客的喜爱和好评。花木编艺工坊的短视频教学活动,让游客成为文化创意的参与者,不仅提升了游客对手工技艺的了解,也拉升了本地花木苗圃的商业价值,体现出“体验经济”的强吸引力。


图:寿安镇天星村编艺博览园

图源:公众号“成都发布”

坚守生态红线,托起诗意温情


政府在乡村建设中的规划引导作用不可忽视。为了防止过度商业化带来的生态破坏,寿安镇在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生态保护的原则,制定科学的“生态红线”,出台景区高峰限流等措施,为乡村旅游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政策保障。

同时,多元主体的参与也为项目的可持续运营注入了活力。寿安镇通过“乡村主理人”计划,培训村民成为生态讲解员;组建民宿合作社,让村民参与到经营中,实现利益共享。

从寿安镇的“出圈”实践中,我们看到生态资源转化为流量密码的无限可能。生态型“网红村”的流量密码本质是“生态价值×创新表达”。在这个模式中,生态不仅仅是乡村旅游的“卖点”,而是一种高级IP,独特的自然景观和生态要素构成了无可复制的核心竞争力,并在尊重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增值转换。

场景营造和文化赋能是实现流量转化的关键一招。乡村通过整合艺术、非遗、农耕文化等多元元素,以沉浸式体验项目为亮点,提升度假产品的内涵,让游客在参与中感受到与自然的情感共鸣,以此推动口碑传播和品牌持续输出,使“网红村”的IP更具独特性和竞争力。

但也应看到,“网红村”的运营面临过度商业化的风险。如何在吸引流量的同时,保持生态乡村的原真性和可持续发展,成为每一个“网红村”必须面对的问题。

从寿安经验来看,生态赋能带来的不仅是一时的流量爆发,更是发展模式和生活方式的革新。无论是清晨穿过北林绿道的第一缕阳光,还是夜幕下稻田音乐会的悠扬旋律,每一处细节都折射出乡村与都市的融合共赢。

我们期待更多的乡村能够因地制宜探索出兼顾生态保护与商业开发的双赢之路,每一座村落都因生态赋能闪烁出独特而持久的光芒,托载起时代的诗意与温情。


排版|李刚

封面图/图片|供稿部门

供稿|清华同衡 城市发展策划研究所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