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帝的皇14子胤禵,共有4个儿子,其中,有2个是嫡子:第2子弘明、第4子弘暟( kǎi)。
胤禵虽然在乾隆朝,被其侄子乾隆皇帝封为郡王,但胤禵的儿子中,只有嫡长子弘明,被封为多罗贝勒,同样是嫡子的弘暟,却始终没有受封任何爵位。
根据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八月二十四日定下的规矩,郡王的一个嫡子,可封为“长子”,作为今后袭爵的人选;郡王的其他嫡子,则都封为贝子。即便是郡王的庶子,也可封为奉国将军。
郡王一子封长子,其余子封贝子。...... 郡王庶出子,授为奉国将军。
——《清实录·圣祖仁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四十四》
乾隆朝续修的《大清会典》中则规定,郡王“长子”之外的嫡子,考试合格后,就封为一等镇国将军;郡王侧室生的庶子,考试合格后,封为三等镇国将军;郡王妾媵生的庶子,通过考核,可封为三等奉国将军。
郡王嫡子曰长子,仍袭郡王,余子封一等镇国将军。......郡王侧福晋子封三等镇国将军。......郡王妾媵子,均封三等奉国将军。
——《钦定大清会典(乾隆朝)·卷一》
今天,就通过史料来了解一下,没有获得爵位的弘暟,过得如何。
01
弘暟,出生于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十二月初八,只比他的同母哥哥弘明小2岁,是胤禵的第4个儿子。胤禵的嫡妻完颜氏,就只生了弘明、弘暟这2个儿子。
弘暟作为胤禵的嫡次子,还是很受康熙皇帝重视的。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五月十二日,在西北的胤禵给康熙皇帝递上的谢恩折中,就提到了,康熙将弘明、弘暟,都带到了热河去。那时的弘明,是15(虚)岁,而弘暟,也不过是13(虚)岁。
再,自臣家寄信内开:皇父仁爱臣子弘明,弘楷,携往热河,诸项食用之物均次第赐。
——《康熙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
弘暟是什么时候娶正妻的,没有查到。史料中倒是有记载着,弘暟的同母哥哥弘明,是在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成婚,娶的是表妹完颜氏。
史料中,有雍正二年(1724年)十月的奏折提到,弘暟的生母完颜氏去世之后一百天,胤禵带着子女给完颜氏上坟,之后,“长子、三子、四子之妻于十七日一同上京讫”。这里的“四子之妻”,指的就是弘暟的妻子,但不清楚是他的哪一任正妻。弘暟生母完颜氏去世的那一年,弘暟是18(虚)岁,至少可知,弘暟在雍正二年时,已经娶妻了。
弘暟的第1任正妻,是瓜尔佳氏,《爱新觉罗宗谱》中记为“头等侍卫都里玛之女”。弘暟的大哥,即胤禵的庶长子弘春的正妻,也姓“瓜尔佳”,记为“子庆德之女”,也就是废太子胤礽嫡妻的侄女。看到这些,或许会让人觉得,弘暟一个嫡子,其正妻的家世,还不如庶出的弘春的正妻。
《钦定八旗满洲氏族通谱》中记载着,世居苏完地方、后来被编入满洲正蓝旗的瓜尔佳·丹布的曾孙中,有叫“都理玛”的,但他的职位,写的是“原任二等护卫”。
又丹布之曾孙都理玛、尼雅汉,俱原任二等护卫。
——《钦定八旗满洲氏族通谱·卷一》
如果,《钦定八旗满洲氏族通谱》中记载的瓜尔佳·都理玛,果真是弘暟第1任正妻瓜尔佳氏的父亲,那弘暟的正妻,家世背景也不差。
瓜尔佳·都理玛的祖父,叫迈堪。迈堪的妻子叶黑勒氏,是顺治皇帝的保姆。顺治八年(1651年)三月初一,亲政不久的顺治皇帝,就将自己2位保姆的丈夫迈堪、满都礼,封为三等阿达哈哈番(三等轻车都尉)。后来经恩诏,迈堪一度升到一等轻车都尉,同时,迈堪还被授予散秩大臣的官职。
授乳公迈堪、满都礼,三等阿达哈哈番。
——《清实录·世祖章皇帝实录·卷之五十五》
迈堪的次子傅达理(也写作富达理),是顺治皇帝身边的侍卫。顺治十八年(1661年)正月初七,顺治皇帝驾崩。紧接着,迈堪的次子傅达理,就跟着殉葬了,清廷给他赐谥号“忠烈”。
壬午。以一等阿达哈哈番侍卫傅达理,随殉世祖,予祭葬,谥忠烈。
——《清实录·圣祖仁皇帝实录·卷之二》
迈堪本人虽然没有为顺治皇帝殉葬,但他成为了顺治皇帝孝陵的守陵官员。
迈堪往守陵寝,以其长子一等侍卫嘎布喇管理。
——《钦定八旗通志·卷十四》
迈堪是在康熙十三年(1674年)去世的,康熙皇帝赐谥号“勤慎”。
(迈堪)康熙十三年卒,赐祭葬如典礼,谥勤慎。
——《八旗通志初集·卷之一百六十六》
不过,《皇朝通志》中,却将迈堪的谥号,记为“勤僖”。
一等轻车都尉乳公迈堪谥勤僖(康熙十四年四月谥)。
——《皇朝通志·卷五十三》
迈堪的妻子——顺治皇帝的保姆叶黑勒氏,是什么时候去世的,不得而知。康熙六十年(1721年)四月十九日,康熙皇帝在孝陵扫墓,叶黑勒氏与迈堪的曾孙怀诚(迈堪次子傅达理的孙子)、以及顺治帝另一位保姆李嘉氏的儿子喀都礼,请求康熙皇帝,给叶黑勒氏、李嘉氏恩封。康熙皇帝便封叶黑勒氏,为佐圣夫人;封李嘉氏,为佑圣夫人。
谕礼部,朕恭谒孝陵时,世祖皇帝保母叶黑勒氏之孙怀诚、李嘉氏之子喀都礼,叩请加恩。朕念两保母,旧侍禁庭,殚心夙夜,爰从吁请,特沛殊恩,著赠叶黑勒氏,为佐圣夫人,李嘉氏,为佑圣夫人。尔部遵谕行。
——《清实录·圣祖仁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九十二》
弘暟的第2任正妻,是张佳氏,记为“达兰泰之女”。
但无论是瓜尔佳氏,还是张佳氏,都没有为弘暟生下儿子,弘暟的7个儿子,都是妾室所生。
02
雍正四年(1726年)五月初二,弘暟的父亲胤禵、以及弘暟的同母哥哥弘明,被雍正皇帝下令禁锢在寿皇殿附近。
朕思寿皇殿乃供奉皇考、皇妣圣容之处,将允禵于附近禁锢,令其追思教育之恩,宽以岁月,待其改悔。伊子白起(即弘明),甚属不堪,著与允禵一处禁锢。
——《清实录·世宗宪皇帝实录·卷之四十四》
弘暟的异母大哥弘春,在雍正四年(1726年)时,上奏揭发他们的父亲胤禵曾经给过老八胤禩20万两银子、给过老九胤禟6万两银子。
谕大学士等,据弘春所奏,阿其那曾得过允禵银二十万两;塞思黑于康熙六十年,曾得过允禵银六万两。
——《清实录·世宗宪皇帝实录·卷之四十六》
弘春主动揭发八爷党,令雍正皇帝很满意。雍正六年(1728年)正月十四,雍正皇帝封弘春为固山贝子;在雍正九年(1731年)十月二十六日,又晋封弘春为多罗贝勒;接着又在雍正十一年(1733年)二月初九,晋封弘春为多罗泰郡王。
辛酉。晋封贝勒弘春,为多罗泰郡王。
——《清实录·世宗宪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二十八》
父亲与同母哥哥被幽禁、母亲已过世,异母哥哥又靠检举父亲换来了爵位,想必当时的弘暟,虽然不至于吃不上饭,但日子也不会怎么好过。
一直到雍正十三年(1735年)十月二十四日,继承皇位的乾隆皇帝下旨,准备释放被雍正皇帝监禁的胤禵、胤䄉。那一年,弘暟已经是29(虚)岁。
又谕:从前允䄉、允禵,狂肆乖张,不知大义,罪戾种种,皆获罪皇祖之人。我皇考悉皆宽宥,因恐其在外生事,复罹重谴,不得已加以拘禁,乃委曲保全之大恩也。今朕即位,念二人收禁已经数年,定知感皇考曲全之恩,悔已身从前之过,意欲酌量宽宥,予以自新。著总理事务王大臣、宗人府、九卿,会议具奏。
——《清实录·高宗纯皇帝实录·卷之五》
雍正十三年(1735年)十一月,之前与胤禵一起被幽禁的弘明,被乾隆皇帝封为多罗贝勒。对于同样是嫡子的弘暟,乾隆皇帝没有给与相应的爵位,不过,在雍正十三年(1735年)十二月,乾隆皇帝封弘暟为散秩大臣。乾隆二年(1737年)七月初六,乾隆皇帝又封弘暟,为正蓝旗汉军副都统。
以散秩大臣弘暟,为正蓝旗汉军副都统。
——《清实录·高宗纯皇帝实录·卷之四十六》
过了1年,即乾隆三年(1738年)十一月初八,乾隆皇帝调弘暟,为正红旗满洲副都统。乾隆八年(1743年)三月十二日,弘暟被升为镶蓝旗汉军都统。
以正红旗满洲副都统弘暟,为镶蓝旗汉军都统。
——《清实录·高宗纯皇帝实录·卷之八十》
史料中,有乾隆十六年(1751年)五月二十七日,宗人府递上的题为“为镶蓝旗汉军都统宗室弘暟因病解任知会户部该旗事”的奏折。这一年,弘暟只有45(虚)岁。
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十二月三十日,弘暟去世,终年52(虚)岁。
03
弘暟共有7个儿子,其中的5个儿子——长子永行、第3子永苏、第5子永穆、第6子永脈(mài或mò)、第7子永化,都是其媵妾田氏(田玉之女)所生。弘暟的第6字永脈,在出生的第2年,即乾隆十年(1745年)八月十二日,就夭折了。
弘暟的儿子中,官职最高的,是次子永慤(què)。永慤的生母,是弘暟的媵妾安氏(安八之女)。弘暟的第9女,也是这位安氏所生。
永慤,出生于乾隆四年(1739年)二月十六日,其父弘暟去世时,永慤是20(虚)岁。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十一月,24(虚)岁的永慤,被授为三等侍卫。也是在这个月,永慤的异母大哥永行,同样被授为三等侍卫。不过,永行在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五月十五日就去世了,只有33(虚)岁。
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闰三月,永慤被升为二等侍卫。
乾隆四十年(1775年)正月初一,永慤的4弟永快(生母为弘暟的妾高氏)去世,终年34(虚)岁。
到了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十二月,永慤又升任头等侍卫。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十二月,乾隆皇帝将永慤外放去当辽阳城守尉。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正月,永慤启程去盛京赴任时,他的堂哥永忠(弘暟同母兄弘明的长子),专门给他送行,并为此写下了题为《正月送从弟道静(永慤)之辽阳城守尉任》的诗一首。
永慤在辽阳城守尉任上,一干就是10年。永慤离家期间,即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八月初二,永慤最小的异母弟弟永化去世,终年41(虚)岁。
史料中,有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十二月初七,题为“为辽阳城守尉因母年老请赏京城差务,著仍为头等侍卫在班领上行走事”的上谕。可见,永慤的母亲,那个时候应该还在世。
回到京城后的永慤,也不仅仅是担任头等侍卫,史料中,有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二月初六,宗人府递上的题为“为头等侍卫镶蓝旗宗室永慤补放教长知会该旗事”的奏折。
嘉庆五年(1800年)四月二十日,永慤的3弟永苏(官至护军参领)病逝,终年59(虚)岁。
到了嘉庆六年(1801年)四月初九,嘉庆皇帝又要将63(虚)岁的永慤,外派去担任古城领队大臣。
赏头等侍卫永慤副都统衔,为古城领队大臣。
——《清实录·仁宗睿皇帝实录·卷之八十二》
但是,永慤还是以要照顾家中年老的母亲为由,请求留在京城。于是,同年的四月十一日,嘉庆皇帝改授永慤,为镶红旗汉军副都统。同年的十一月,永慤被授为密云副都统。
以新授古城领队大臣永慤母年老,命留京,授镶红旗汉军副都统。
——《清实录·仁宗睿皇帝实录·卷之八十二》
嘉庆八年(1803年)正月初二,永慤的5弟永穆去世,终年61(虚)岁。至此,永慤所有兄弟,都已不在人世。
嘉庆九年(1804年)十月十九日,嘉庆皇帝任命永慤为阿克苏办事大臣,永慤没有再拒绝赴任,或许是因为,他的母亲,已经病逝了。这一年,永慤已经是66(虚)岁。
密云副都统永慤,为阿克苏办事大臣。
——《清实录·仁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三十五》
嘉庆十一年(1806年)九月二十二日,嘉庆皇帝授予永慤正黄旗汉军副都统一职。
以阿克苏办事大臣永慤,为正黄旗汉军副都统。
——《清实录·仁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六十七》
没过几天,即嘉庆十一年(1806年)九月二十五日,嘉庆皇帝又晋封永慤,为镶黄旗蒙古都统。
以正黄旗汉军副都统永慤,为镶黄旗蒙古都统。
——《清实录·仁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六十七》
史料中,有永慤在嘉庆十二年(1807年)二月十三日递上的题为“奏卸任回京折”的奏折,那时永慤的职位,还是“阿克苏办事大臣”。虽然《爱新觉罗宗谱》中,并没有记载永慤被授为都统后的职位有过变动,但《清实录》中有载,永慤在嘉庆十二年(1807年)二月十六日,被授为荆州将军。
以镶黄旗蒙古都统永慤,为荊州将军。
——《清实录·仁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七十五》
嘉庆十四年(1809年)六月二十七日,永慤递上了题为“题报解任回京养病交印事”的奏折,那一年,他已经是71(虚)岁高龄。
嘉庆十五年(1810年)七月二十七日,永慤病逝,终年72(虚)岁。
结束语
或许因为弘暟没有爵位在身,所以,他那5个被乾隆皇帝指配给外藩蒙古子弟的女儿,都没有获封品级。
例如,弘暟的长女(弘暟媵妾荆氏、也写作金氏所生),是在乾隆三年(1738年),嫁给了巴林部的诺尔布扎木苏。《玉牒》中并没有明确记载弘暟的大女婿是来自巴林部,不过,蒙古历史文献专家乔吉老师在他撰写的《关于清代备指额驸产生的年代》一文中提到,清史学家杜家骥老师请他翻译的一份乾隆年间的理藩院蒙文档案中,记载了,在乾隆三年(1738年)四月十九日,乾隆皇帝给弘暟女儿指定的夫婿,是巴林公主(即固伦淑慧公主,孝庄文皇后所生之女)的后代——诺尔布扎木苏。乔吉老师又从蒙文《水晶念珠》中考证出,巴林公主的孙子纳木达克(公主长子鄂齐尔的长子)的孙子,就叫“诺日布扎木苏”。
《清实录》中记载,乾隆七年(1742年)十二月三十日时,诺尔布扎木苏(也写作诺尔布扎木素),已获封四等台吉,这与《水晶念珠》中记载的诺尔布扎木苏的爵位相符。
公主之孙四等台吉罗布藏、那逊额尔赫图、五哲斯古楞、达赖、五勒木吉、诺尔布扎木素、达尔汉古鲁格、索诺木、五十八、......
——《清实录·高宗纯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八十一》
(注:本文由[@]原创,禁止抄袭,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