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5月21日报道 法国《回声报》网站5月19日刊登题为《极右翼势力为何在欧洲持续扩张》的文章,作者是登樊尚·科朗。全文摘编如下:

周一,罗马尼亚中间派亲欧总统候选人获胜次日,所有欧洲国家都松了一口气。从冯德莱恩到马克龙,欧盟主要领导人纷纷祝贺布加勒斯特市长尼库绍尔·达恩击败极右翼候选人乔治·西米翁。

周日还有另外两场选举。在波兰,亲欧自由派候选人拉法乌·特扎斯科夫斯基在首轮投票中领先,但是接下来与持欧洲怀疑论的民族主义者卡罗尔·纳夫罗茨基的第二轮对决,将比预期激烈得多,因为另外两名极右翼候选人总共获得20%多的选票。

在葡萄牙,中右翼的总理保住了执政地位,但极右翼“够了”党取得历史上最佳战绩:以23%的得票率与直到去年还在执政的社会党打个平手。“够了”党将拥有58名议员,实现惊人的跃升:2019年他们仅有一名议员。

法国欧洲学院客座教授蒂埃里·肖邦认为:“一场又一场选举中,欧盟国家的大多数选举都呈现出党派分化日益加剧,民粹主义政党、尤其是政治光谱中极右翼势力崛起的特点。”

据蒂埃里·肖邦分析,这些持疑欧或恐欧立场的激进右翼或极右翼政党,如今在欧盟成员国的国家议会中占据的席位超过20%,几乎是2017年的两倍。而这只是平均值,在法国、波兰、荷兰等国,比例更高。

德国外交关系协会的米兰·尼克强调:“这是一种普遍趋势,不仅限于欧洲。”原因多种多样且相互叠加:不平等和社会流动性低、中产阶级对阶层降级的恐惧、生活成本、对移民的敌意以及对无能的传统政党的不满……

比利时智库欧洲政策中心的埃里克·莫里斯认为:“欧盟显然对这一切不负有责任,但它是抗议性投票和反精英情绪的理想靶子。”

蒂埃里·肖邦分析称:“随着乌克兰战争爆发,又增加了地缘政治因素,但这具有两面性,尤其在中欧地区。感受到外部威胁有时会促使人们支持稳定和传统的政党。但当这种恐惧转化为愤怒时,就会导致更为激进的投票行为。”

另一个有利于欧洲激进右翼势力的外部因素是特朗普,他公开支持波兰的卡罗尔·纳夫罗茨基、罗马尼亚的乔治·西米翁等人。米兰·尼克指出:“极右翼政党过去通常处于孤立状态。如今,他们可以说自己是全球趋势的一部分,这对于说服更广泛的选民非常重要。”

极右翼势力对欧盟的影响并不一致,因为不同国家和政党怀疑欧洲的程度存在巨大差异。如今很少有政治领导人主张退出欧盟,这与几年前的情况不同。就连德国选择党或荷兰的海尔特·维尔德斯也不得不淡化他们的反欧言论,以免吓退选民,就像2017年后法国的玛丽娜·勒庞所做的那样。

埃里克·莫里斯分析说:“这些政党现在表示,它们想按照欧尔班总理的模式从内部改变欧盟。它们打算通过增加在欧盟理事会和欧洲议会的席位来影响欧盟的政策,尤其是在移民和环境领域。”(编译/王忠菊)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