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价值千万的名画被70英镑的赝品取代,你会是那十分之一的鉴伪者吗?

2015年,伦敦达利奇画廊上演了一场颠覆认知的实验:将弗拉戈纳尔真迹替换为70英镑的仿作,邀请观众“鉴伪”。结果令人震撼——在观众数量为平时四倍的情况下,仅10%的人识破骗局。

在全球艺术市场,每年有超过30%的流通作品被质疑真伪。这些伪造品不仅造成数十亿美元损失,更在解构艺术权威的根基:当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可能出自无名画工之手,当拍卖行的天价成交实为精心设计的骗局,我们究竟在为何种“真实”买单?

艺术史学家胡贝图斯·布廷撕开这个隐秘世界的帷幕,追溯三个世纪的艺术造假史,揭示其中堪比谍战小说的精密运作系统——从调配18世纪颜料的地下实验室,到操纵拍卖行的金融操盘手,赝品产业链的每个齿轮都严丝合扣。

本书既是一本鉴伪指南,更是一把手术刀,剖开艺术圣殿金箔下的黑色秘密。下次当你驻足画作前,或许会本能地追问:眼前震颤灵魂的美,究竟是天才的灵光,还是欲望投射的幻象?

一部所有艺术从业人员必备的艺术史著作

通过搜集大量艺术史上的伪造案例,

揭示造假者如何利用技术、历史知识

和市场漏洞制作赝品,

分析收藏家、画廊和拍卖行为何有时会“自愿受骗”,

揭示艺术市场中的欺骗网络


(点击封面跳转至小程序购买)

艺术赝品:欲望的诱饵

[德]胡贝图斯·布廷(Hubertus Butin)著

吴宁 译

精装·408页·32.0万字

89.00元

2025年5月出版


作者介绍

[德]胡贝图斯·布廷(Hubertus Butin),艺术史学家、策展人、鉴定专家。1964年出生,上世纪90年代曾任职于格哈德·里希特工作室,深谙当代艺术创作与理论。自1991年起,他出版多部艺术研究著作,包括《当代艺术专用词词典》,并长期为全球博物馆、收藏家及拍卖行提供专业鉴定服务。

译者介绍

吴宁,北京大学西语系德语专业硕士,奥地利萨尔茨堡大学文学博士,现旅居奥地利。近十多年中,与歌德学院(中国)和国内多家出版社保持密切的翻译合作关系,译有《德意志之魂》(合译)《技术伦理学手册》《西方通史:当前时代》《焦虑的社会——德国当代的恐惧症》《马克斯·韦伯——跨越时代的人生》《众神的黄昏——1900至1940年德国知识界的沉浮》等。

目录

第一章 导言/001

第二章 赝品、复制品和篡改原作/015

第三章 原作和灰色地带/028

第四章 赝品问题/045

第五章 造假者/063

第六章 艺术繁荣/078

第七章 收藏家/086

第八章 投机家/101

第九章 拍卖行、艺术品经销商和网上卖家/135

第十章 评估师、鉴定师和专家/166

第十一章 公共媒体/200

第十二章 博物馆馆长/235

第十三章 艺术家/259

第十四章 结束语/295

注释/299

参考文献/335

图片来源/401

鸣谢/403

策划:吴禹霖

编辑:吴禹霖

审校:李雪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