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鸡西市鸡东县向阳镇,有一个曾因 “省级贫困村” 标签黯淡无光的村庄 —— 忠信村。当时村民人均纯收入不足4000元,村集体欠外债高达100多万元。如今,这里村集体收入连续四年突破百万元大关,人均收入提升至1.6万元,2024年底村集体收入达到137万元。产业发展焕活力,人居环境换新颜,村民生活蒸蒸日上,这种蜕变源于鸡西市农业农村局驻村工作队以 “五个聚焦” 为笔,在黑土地上书写的乡村振兴壮美答卷。

产业兴旺:激活乡村振兴 “动力源”

驻村工作队以 “庭院经济破题、特色产业突围、三产融合升级” 为路径,让 “寸土” 生 “寸金”,构建起多元产业格局。

蒿柳养蚕 “试验田”:春节刚过,工作队便奔赴辽宁、佳木斯考察,引进蒿柳养蚕项目。该项目利用农户房前屋后田园地种植蒿柳,35--45天即可完成柞蚕放养,一次投入可多年收益。更具潜力的是,柞蚕可提取白蛋白,延伸至健康医药领域。工作队跟镇领导汇报后,得到向阳镇政府的认可和支持,同意在忠信村建设5亩试验田,并出资5000元赞助购买蒿柳,先由村委会副书记林喜波和工作队带头试验示范,待秋天做茧测产后再让普通农户干。目前,5 亩试验田已育苗 1.2万株,五月中旬已经移栽入田,一亩地挂蚕卵0.5--0.7斤,丰收做茧的蚕蛹产量能达到200--300斤/亩,秋季实际测产结果和效益分析出来后再向农户推广。







灵芝产业 “升级路”:申报省级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制定市级有机生产标准,冲刺 “蓝帽标识” 认证,推动灵芝从初级种植向深加工跨越,未来将开发生态有机认证的灵芝孢子粉、养生茶饮等产品。

生态大豆 “全链开发”:建设向阳镇生态大豆高端定制基地,联动海南沃龙公司洽谈笨榨豆油深加工项目,计划打造从生态有机种植、加工到销售的全链条产业。

小龙虾 “落户” 双叶湖:依托双叶湖水库生态资源,6 月将引进小龙虾养殖项目,探索 “水库生态 + 特色水产” 融合模式。

玉米秸秆“变废为宝”:工作队为村里打造玉米秸秆综合利用项目一期工程,2024年由鸡东县农业农村局立项,争取乡村振兴资金400万元,已经纳入鸡东县乡村振兴资金项目库,资金到位2025年项目主体及配套工程全面完工,秋天开始运营创收,生产生物质燃料颗粒和刺五加饲草草包,预计年增村集体收入 20 万元,同时带动 25名村民就业。





生态宜居:扮靓乡村振兴 “颜值线”

从 “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 到 “省级生态村”,忠信村以 “三清三建三提升” 为抓手,绘就生态宜居新画卷。

清脏治乱:拆除残垣断壁 52 处、危房 6 栋,配置 93 个垃圾箱,年清运生活垃圾 180 吨,实现 “日产日清”;

增绿添彩:补植 7000 株绿化树,种植 44 公里花卉带,打造 2 处景观花池,二组中心街获评市级 “美丽家园示范街”,10 户家庭荣获 “美丽家庭示范户”;





设施升级:改造桥涵 33 座、硬化道路 26 公里、安装 88 盏路灯,修建 1100 米石砌边沟,打抗旱井 22 眼,田间路直通地头,生产生活条件全面改善。 生态治理:构建长效 “管护网”。进行全面整治打造生态农业,倡导庭院经济,推广绿色有机生产技术,不断努力探索现代休闲文旅的发展路径,加快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三资清理” 拓财源:收回村民小开荒土地,清收承包费 80 万元,全部用于环境整治和产业发展。

网格化管理提效能:建立 “网格员 + 网格长 + 保洁员 + 党员巡查队” 治理体系,6 名网格员每日巡查,累计化解环境问题120 余起,实现 “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

乡风文明:涵养乡村振兴 “精气神”

驻村工作队以 “五个忠信” 党建品牌为引领,推动文明新风浸润乡村,让 “软实力” 成为 “硬支撑”。

“五个忠信” 树标杆:打造 “红旗忠信、文明忠信、和谐忠信、富裕忠信、宜居忠信” 党建品牌,累计开展党员培训 200 余人次,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等理论,成功入选省委组织部《引领乡村振兴的坚强堡垒》案例库。

主题党日 “活起来”:每月开展普法宣传、环境整治等主题活动,全年 12 场实践活动覆盖全体党员,同步开展面点制作、养殖技术等实用培训,实现 “理论充电” 与 “技能提升” 双结合。





评选晾晒 “扬正气”:开展 “美好家庭”、“最美党员庭院”等评选活动,50 余户挂牌示范,形成 “评先争优” 良性循环。村民段有东妻子---李大姐获评 “好媳妇” 后说:“牌子挂在门口,既是荣誉更是约束。”

文化惠民 “聚人心”:新建 1000㎡休闲广场、乒乓球室,每周放映电影,春节、七一组织文艺演出,村民自编自演的《忠信新貌》快板、拔河比赛、篮球、羽毛球等文化体育赛事活动项目成为 “保留节目”,群众幸福感显著提升。

治理有效:筑牢乡村振兴 “根基石”

以 “蓝色稳心” 行动构建 “自治、法治、德治” 融合体系,让乡村治理更有精度、更有温度。

推行村级小微权力清单,每月公开党务、村务、财务,设置 6 个网格员、6 名网格长和 16个公益岗位,组建 6 支党员巡查队,全年化解土地纠纷、邻里矛盾 19 起,信访量同比下降 60%;





建立 “忠信村智慧治理平台”,群众扫码即可反映问题,办结率达 98%,实现 “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邀请法律顾问入村开展普法讲座,结合乡村技能培训、田间课堂普及法律知识。

发挥乡贤作用,成立 “和事佬” 调解队,成功调解各类纠纷 30 余起,形成 “大事一起议、矛盾一起调” 的共治格局。

生活富裕:托起乡村振兴 “幸福梦”

2024 年,忠信村人均收入达 1.6 万元,脱贫户人均收入达 1.8万元,民生保障网越织越密。

产业带动:2 个扶贫项目年收益 10 多万元,收益主要用于脱贫户增收和村级公益事业建设,直接惠及 27户46名脱贫人口。

就业帮扶:设立 16个公益性保洁岗位,开展养殖、家政等技能培训,脱贫户杜海刚利用 15 万元扶贫贷款发展养牛,年增收 8 万元,带动全村 67 户养殖户年出栏肉猪 2000 头、肉牛 150 头;

消费助农:工作队牵头定期组织单位干部职工、同学、居住地小区市民购买村民庭院散养大公鸡、大鹅、生猪等,帮助农户屠宰送货上门,拓展销售渠道。去年为养殖户销售生猪2000余斤(高于市场价格3-4元/斤),销售庭院散养大公鸡200余只(高于市场价格50元/只),大鹅160余只。直接增收 3 万余元,“庭院经济 + 爱心认购” 模式成为村民增收新亮点。

民生实事 :新建 1000㎡休闲广场,新增文化一体机,满足村民文体需求;申请 172 盏太阳能路灯安装完毕,照亮村民夜间出行路;成立爱心超市,每季度开展 “面对面” 帮扶,累计捐赠衣物 2000 余件、生活物资价值 5 万余元,困难群众生产生活更有保障。





从 “贫困落后” 到 “五星闪耀”,不仅是我们乡村振兴战略的生动实践,也是党领导下基层治理的创新典范。忠信村环境的变迁,充分展示了我们是如何通过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和发挥党员作用,推动乡村环境的蝶变。如今的忠信村,已斩获省级基层党建示范点、省级文明村等多项荣誉,但奋斗脚步从未停歇。当产业的 “引擎” 轰鸣、生态的 “画卷” 舒展、文明的 “新风” 劲吹、治理的 “基石” 稳固、幸福的 “成色” 更足。

以农村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环境改善为重点,敢于尝试新业态和新模式,一个 “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的新忠信,正在黑土地上阔步前行,为乡村振兴提供着可复制、可推广的 “忠信样本”。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