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辛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编辑^W.n
在很多人看来,演员是一个光鲜亮丽的行业。一些明星向我们展示出来的是他们拿着天价的工资,过着普通老百姓难以企及的生活。他们根本就不用担心房价或者油价的涨跌,因为他们的收入让他们可以不用操心这些琐碎的事情。
高收入、高颜值这样的环境,让许多年轻人甚至是中年人,对演艺圈非常向往。加上一些媒体对明星从跑龙套到大腕的包装,人们更加相信,当群众演员也可以出头。目前我国的横店已经有20万群演,他们的真实生活是怎么样的?难道真的可以跨越阶级成为大明星吗?
前言
说着 "12345" 的台词,拿着123万的日薪,抱着这样的幻想,横店这座小镇聚集着 20 多万打工人。
可这些俊男靓女到了才发现,传说中的 " 造梦天堂 ",里面却是懒汉成群,光棍狂欢,美女过剩,以及一些近乎偏执的 " 疯子 "。
横店群演现状
一座横店城,窝着 20 万群演。
美女泛滥,光棍懒汉遍地,他们幻想能成为下一个 " 赵丽颖 ",或者未来是 " 王宝强 "。
毕竟都不是科班出身的,人家都可以,我为什么不行呢?
" 当横漂有钱赚,能混一天是一天。演个路人甲,扮个丫鬟,躺地上当死尸,反正也不累。轻松好玩,还管饭、发钱,何乐而不为呢?"
这是很多 " 横漂 " 初来横店时的心思。他们大多是俊男靓女,有人暂时没有工作,也没有家庭,想着一人吃饱全家不饿,万一运气来了还能一夜成名,毕竟这两者也并不冲突。
但是实际上群演的日子实在不像看上去那么舒服,要拼体力和胆量不说,还得比别人会投机。
凌晨三点,便是无数群演争命的开始,他们在宾馆门口、片场外扎堆儿,抢机会、抢收入,甚至抢别人丢下的盒饭。
女演员化妆得注意分寸,既不能让导演觉得粗俗,又不能显得过于普通;
男演员讲究形象条件,肌肉扎实的争取替身活,脸好看的靠外表吃饭,也都精心捯饬。
挑群演有讲究,剧组会派个目光如刀的群头,三两眼扫过去,谁是新来的菜鸟、谁又是老油条,全瞧出来了。
那么,横店真的是"懒汉的乐园"吗?记者走访发现,事实与这一标签相差甚远。横店群演的工作强度常常超出普通人想象。2024年夏天,一部古装战争戏在横店拍摄,100多位群演穿着厚重的盔甲,在40度高温下连续奔跑了8小时。
"群演工作看似轻松,实则很辛苦。"曾担任多部大制作副导演的王磊说,"拍摄现场没有空调,夏天暴晒冬天受冻是常态。
有些动作戏要反复拍几十遍,群演们必须保持高度专注,稍有差错就会前功尽弃。群演不是懒人能干的活,恰恰相反,这需要极强的毅力和职业精神。"
梦想终沦为温饱
来横店拍戏的多多少少都有些姿色在,日子一长,就有了“横店美女遍地走”的说法。
和美女一样泛滥的,是“光棍多”。这事儿也不难琢磨。群众演员这营生,好听点叫自由,说白了就是上顿不接下顿,今天有活儿,明天就可能得在出租屋里望天。
今天在这个剧组演个吆喝的小兵,明天指不定在那个剧组扮个路过的村民,更多时候,是好几天都没人喊你开工。
那点收入呢?普通群演,一个钟头也就十来块钱,一天忙活下来,能揣兜里百十块就算烧高香了,这还得被各路群头雁过拔毛刮去一层。
这点钱,在消费不低的横店,自己填饱肚子都得算计,哪还有闲钱谈情说爱、成家立业?
而且,干这行的,不少人就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状态。他们或许在老家也没啥念想,或者干脆就是想躲开家里的催婚和唠叨。在横店,剧组有时还管盒饭,连吃饭都省心了。
虽说钱是攒不下,婚也大概率结不成,但架不住天天能看见那么多养眼的美女啊,对一些光棍汉来说,这也算是一种别样的“精神食粮”了。
于是,他们就这么一年又一年地“漂”着,美女看着养眼,日子也算“快活”,只是这快活的泡沫背后,是悄悄溜走的青春和一眼望不到头的明天。
“坚持”熬成一种自我麻醉
都说演员在镜头前多风光,可群众演员吃的苦,没亲身泡在里面,你根本想象不到。一天十几个小时钉在片场,那是家常便饭。
这十几个小时里,真正对着镜头的时间,可能也就几分钟,甚至几秒钟。剩下的大把光阴,全耗在了“等”字上——等化妆,等戏服,等导演喊开始,等灯光师傅调好光,等机器摆到位。
夏天裹着厚棉袄拍冬天的雪景,热得你七窍生烟。冬天穿着薄纱演夏日的嬉闹,冻得你牙齿打颤。
这些,都是基本操作。一天折腾下来,腰酸背痛腿抽筋,扒拉着剧组那万年不变的盒饭,可能就为了在镜头前晃过一个模糊的背影,连脸都看不清。
多少人刚来的时候,也是一腔热血,幻想着哪天能被某个大导演慧眼识珠,从此麻雀变凤凰。可现实这盆冷水啊,总是浇得人透心凉。
导演的眼睛,都盯在那些腕儿和重要配角身上,谁有那闲工夫在乌泱泱的人群里大海捞针?别说被导演相中了,你辛辛苦苦拍了一整天,最后片子出来了,你捧着脸在电视上从头找到尾,可能连自己的一根头发丝儿都找不着。
有人说,不图出名,就当是赚点零花钱也行啊。可问题是,如今的横店,群演的饭碗,抢得头破血流。一个角色放出来,几百上千人扑上去。就算你运气好抢到了,一天一百来块,七扣八扣,再刨掉吃喝拉撒,能剩下几个铜板?
在这样的磋磨下,一些人实在熬不住,卷铺盖走了。但更多的人,似乎找到了一种独特的活法。他们把这种看不到头的苦熬,包装成“为梦想而坚持”,把那点比中彩票还渺茫的希望,当成救命稻草。
镜花水月的倒影
追逐梦想这事儿,本身没错,也值得人尊重。但或许更该问问自己,那份揣在怀里的“梦想”,究竟有几分真诚?追逐它的方式,又是否踩在了实地上?
如果只是为了逃避现实的鸡零狗碎,拿“梦想”当个遮羞布,在横店醉生梦死地混日子,那不过是在拿自己最宝贵的青春和生命,下一场注定空手而归的赌局。
横店就像一面巨大的镜子,它照出了影视产业纸醉金迷的光鲜,也照出了无数普通人在时代浪潮里最真实的渴望、挣扎与迷茫。
那些在镜头前一闪而过,甚至连清晰身影都无法捕捉的“路人甲”们,他们是影视作品里不可或缺的底色,也是这个“梦工厂”里最真实、最微不足道的尘埃。而这每一粒卑微的尘埃背后,都有着一个不为人知的故事,和一段冷暖自知的五味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