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尤其是在楼市,各位有没有注意?现在楼市爆发了4大“怪象”,这意味着什么呢?如果今年有购房计划的话,不妨提前来了解一下,看看这4大怪象指的是什么?或许对你买房子有很大的帮助。



关于楼市,各种政策的出台,包括降准降息,还有《住宅新规》的一个颁布,这也让楼市,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结构性变革。表面上看似“量升价跌”的回暖信号,实则暗藏多重矛盾与风险。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些怪象。

第一个怪象:新房价格与二手房价格“冰火两重天”

一线城市豪宅开盘即售罄,部分新房价格同比上涨超6%,而二手房挂牌价却持续下跌。例如,上海浦东某小区房源降价100万元仍无人问津,北京二手房成交周期延长至18个月。



这些可不是空穴来风,有数据显示2025年1月,全国100个城市新房均价同比上涨2.76%,而二手房均价同比下降7.22%。

出现这个原因,笔者认为,和首套房贷利率低至3.25%,有很大的关系,同时,人们也明白核心地段新房,将成为“政策红利”下的避风港。



想要投机的人,这个时候,就不要抱有侥幸心理了,二手房流动性枯竭,你也只能是被迫“割肉”离场。

第二个怪象:空置房激增与人口外流并存

像北京、上海空置率超全国平均水平,部分三四线城市空置率甚至高达15%-20%;同时,年轻人逃离大城市,回流三四线城市。



现在全国住房空置率在12.1%,三四线城市套户比普遍超1.2,鹤岗等城市房价跌至每平方米千元。2024年城镇人口净流入城市仅剩15个,东北地区人口外流速度加快。

按照目前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已经达到了7.8亿平方米,按当前销售速度需6年以上才能被消化。



另外,老龄化加剧(北京老年人口占比21.3%),年轻人口向核心城市集中,但高房价挤出刚需。如今的90后更倾向“租房自由”,一线城市年轻人失业率突破21%,收入与房价“剪刀差”扩大至40倍。

第三个怪象:政策松绑“强心针”效果有限

多地取消限售、降低首付至15%、下调房贷利率,但市场反应冷淡,购房者观望情绪浓厚。



2025年一季度,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仅增长2.8%,但三四线城市降幅仍达15%-20%。上海、深圳核心区域政策松绑后,二手房成交量同比微增5%,但价格跌幅扩大至8%。

从这些数据当中,我们不难看出,购房者的信心严重不足,烂尾楼风险未完全消除,购房者对开发商负债率(平均85%)高度警惕。



第四个怪象:房企“大洗牌”与国企主导市场

你发现了,现在民营房企正加速退出市场,央企、地方平台主导核心地块开发,三四线城市库存积压严重。

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房企到位资金同比下降4.1%,民营房企销售额预计再跌30%。国企拿地占比突破70%,北京、上海核心区土地溢价率逆势上涨20%。



看得出来,政策推动“好房子”建设,低效产能将被淘汰。另外就是,地方政府优先保障国企项目,避免“保交楼”压力。

从这些怪象当中,其实我们也可以发现,现在核心城市与非核心区、新房与二手房、国企与民企的“马太效应”持续扩大。 在政策的支持下,还是难以改变,长期供需矛盾。



此外,城镇化红利消退,产业聚集推动人口向核心城市迁移,三四线城市面临“去库存”阵痛。

楼市“变局”已至,普通人如何应对?笔者认为,要优先选择核心地段、品质升级的“好房子”,利用低利率窗口期锁定成本。对于投资的人来讲,要注意远离高杠杆、远郊库存,关注保障房、养老地产等政策红利赛道。最后笔者想说的是,这场楼市变革,既是风险,也是机遇。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