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极简中国近代史系列的第六篇,欢迎关注本系列。

上文说到,奕山、杨芳等人交了600万“赎城费”重新赎回广州城,送走了义律这帮大神,拿到了钱的英国人志得意满,从广州返回香港,打算休整一下后继续勒索大清。

然而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英国人的飞扬跋扈最终还是遭到了报应,痢疾和疟疾开始在英军中流行,病员超过1100人,海军指挥官辛好士病死。这场突如其来的瘟疫使英军几乎丧失了战斗力。

好不容易熬过了瘟疫,凶猛的台风又开始袭击香港,共有6艘船沉没、5艘船被毁或吹至岸上,22艘遭到程度不同的损伤。这场台风不光帮大清出了口恶气,还开了一个很恶趣味的玩笑。



台风吹沉了义律乘坐的路易莎号,义律和海军司令伯麦等一帮大员流落到了一个小岛上,岛上的居民夺走了他们的衣物,义律提出付款1000元请他们用小船送之回澳门。双方的讨价还价持续了很久,从1000元升至3400元。最终岛民接受了条件。

然而,这些村民们并不知道这些金发碧眼的夷人们真实的身份,他们也不知道,自己错过了一场怎样泼天的富贵。

在广州城里,奕山开出有明码标价的悬赏,其中:

义律 10万元 奏赏四品翎顶

伯麦 5万元 奏赏五品翎顶

两桅船(路易莎号)2万元

天知道,如果村民们真把义律等人送到了奕山面前,奕山能吹出一个多么富有想象力的牛皮。

前文我们聊过,第一次鸦片战争的两条主线,一条是琦善、奕山等人先后坐镇的广东战场;一条则是伊里布、裕谦等先后主政的浙江战场。

广东这条主线就说到这里吧,下面咱们回头聊一聊浙江这条线以及一鸦中,唯一值得一提的主帅裕谦。

前文说到,英军的舰队到达中国沿海后,首先发动的就是定海之战并占据了定海,以此为据点北可攻击天津北京,南可骚扰福建广东。两江总督伊里布作为钦差大臣,被道光派往浙江,意图扭转浙江局面,收复定海。

1840年8月23日,伊里布到达宁波。伊里布在清朝中晚期的满族大臣中,算是很有能耐的一位人物了,至少不是凭借自身高贵血统升官,而是少有的科班出身,二甲进士,学霸级人物。



步入仕途后,又凭借能力一帆风顺平步青云,常年主政云南,处理边疆少数民族问题极为擅长。只可惜,虽然都是“夷”,但英夷已经完全超出了他过往处理西南“蛮夷”时的认知。

刚到浙江的伊里布,一心打算按照道光帝的要求剿灭英夷,但是很快,见识了英国人的实力后,伊里布立刻就转变成了铁杆的主和派,拿出了不撞南墙不回头的决心同英国人和谈。为了不开战,他不惜多次违抗道光催促进攻定海的旨意,能拖一刻是一刻。

你还别说,伊里布拖来拖去,竟让他拖出了不小的“战果”,驻扎在定海的英军,饱受病魔的袭击,1840年7月到12月,住院为5329人次,死亡448人。就死亡数字而言,英军在舟山病死的人数是其两年多战争中战死人数的5倍。

这一次,清军完胜。

玩笑归玩笑,我们实在没必要去责备伊里布,毕竟他选择的是求和,同投降还是有本质区别的。求和是基于对双方实力有清醒认知的前提下做出的让己方损失最小的理智判断,伊里布无疑是明智的。相较于奕山等人莽撞的进攻,导致广州失陷,支付600万赎城费,伊里布看起来似乎更加的老成谋国。

然而,能做出准确判断的人毕竟是少数,当时的清朝,包括道光在内,绝大多数人是无脑主战的,伊里布的停战举动,极不得人心,很快成为同官们的众矢之的。于是,伊里布也迎来了自己“下岗”的时刻。

1841年2月10日,道光免了伊里布的钦差大臣差事,任命主战最力的江苏巡抚裕谦前往浙江接任钦差大臣,“专办攻剿事宜”

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最激进的铁杆主战派,终于登场了。

此时英军方面的全权代表,也已经从义律换成了璞鼎查。璞鼎查率领英军从广州出发北上攻陷了厦门,然后矛头直指浙江,他面前的对手,就是裕谦。

裕谦的主战,可不仅仅只是说说,这样一位翰林出身的文臣,在践行自己的主战立场上,尽显狠辣手段。



英军在占领定海期间,有四名“通夷”的汉奸被捕获,他下令公开斩首,并且把首级传送各地展示,以儆效尤。

为了报复英军在定海掘坟的暴行,他下令掘开英军的坟墓,将数百具尸体刨出挫骨扬灰,然后弃之大海。

不过这都不算啥,还有更狠的,1841年3月定海军民捕获一名英国俘虏,他下令绑出营门,“凌迟”处死,枭首示众。

再后来,战争局势紧急之时,裕谦则更加激进,1841年9月,镇海军民捕获两名英方俘虏,他竟将“壮士饥餐胡虏肉”的诗化语言变为实际,下令对一名白人俘虏“先将两手大指连两臂及肩背之皮筋,剥取一条”,制作为自己坐骑的马缰,然后“凌迟枭示”;对另一名黑人俘虏亦“戮取首级,剥皮枭示”。

这些举动为裕谦赢得了巨大的声望,一度被世人誉为“林则徐第二”,但同时,也彻底断绝了自己的后路,要么获胜,要么战死,裕谦和英国人之间,已经不可能有第二条路可走了。

那么,抱定了不成功便成仁信念的裕谦,又是怎样备战的呢?很遗憾,翻遍史料,我们没有见到任何特殊的地方,仅仅是增加了兵员,并且在定海城沿海一带修建了长长的土城墙。

在裕谦的逻辑里,规模宏大的土墙已经足以抵挡英国人从海上射来的炮火。如果英军绕后,从陆上发起攻击,那么这些“腰硬腿直”,不善陆战的夷人,更不足惧,会被我大清弓马娴熟的勇士杀戮殆尽。

裕谦的自信,连主战派的祖师,裕谦的偶像,目前正在镇海帮办军务的林则徐都不赞同,多次建议要集中兵力,加强内地的防守,以固门户。

只可惜,裕谦是不会听的。

至于为什么,我们很有必要深入分析一番,这就涉及到主战派,或者说主剿派思想的理论来源。第一是天朝思想、第二是理学思想。

这两种思想对近代中国危害极大,在他们共同作用下,使得近代中国一次次挨打,却一次次的毫不悔悟,最终被这个世界越抛越远,甚至差点落入万劫不复之地。

它们就如黑白无常一般,死死掐着大清的命脉,阴魂不散,硬生生将清朝拖入了阎王殿。

下一节,我们再详细解说这两种思想对于中国的危害。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