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特朗普先生向全球公布了一个美军的重要战机研发计划开始启动,即为F-35战斗机增加一台发动机后得到的F-55战斗机。这一全新的第5代重型战斗机计划,真能挽救日益衰落的美国空中优势吗?
特朗普偏好双发战斗机
说起来,这款被定义为“F-35pro max双引擎升级版”的F-55战机,本质上其实是美国军工体系在政治诉求与技术困境之间,寻找平衡的产物。其核心逻辑在于:通过最大限度地减少技术迭代研发的风险,来维持美军现有战机体系的规模优势。根据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的测算,美军已经在F-35项目上消耗了1.7万亿美元的全周期成本;而如果选择新研发重型隐身战斗机,美军的经费怕是要爆炸了。于是,在F-35战斗机成熟的架构上进行升级,这样不但可节省大量的研发成本,还可以确保研发及早取得成功。
双发版F-35可能与F-22有些类似
然而,美军这种“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战机研发思路,却面临着战斗机技术性能下滑的风险。“小步快跑”虽然能显著降低研发风险、研发成本、研发时间,但是却难以实现技术上的迭代升级。甚至莫说是技术上的升级了,单发改双发的F-55战斗机,其实还有技术降级的风险。根据美国媒体《航空周刊》的测算,由于放大了机身、增加了发动机,破坏了飞机的隐身外形设计,因此F-55战斗机的雷达反射面积(RCS)将从F-35的0.001㎡,增至0.005㎡。在远程空战成为主流的当下,隐身能力被削弱,是十分致命的技术降级。
F-35的隐身性能或将被破坏
同时,F-55重型第5代战斗机的研发启动,也暴露出美国六代机项目(NGAD)研发遇到了深层困境。比如,NGAD从中型机变成重型机、又从重型机变成中型机,这部分体现出了美国在六代机技术选择上的犹豫不决,以及对未来高技术风险的担忧。在此背景下,美军需要针对第六代战斗机研发失败的可能性,而寻找一条退路;F-55战斗机实质上成为了六代战斗机的“技术缓冲带”——通过将六代机的子系统降级应用于五代机平台,既满足了美军对先进重型战斗机的急需,又能够为第六代战斗机关键技术的突破争取到时间;而一旦六代战斗机无法实现突破,那美军也能实现部分实力提升,不至于毫无收获。
美国海军舰载型六代机效果图
当然,也有专家认为,美军的选择其实是“超级大国”和“守成大国”的思维。对于美国而言,现在对于空军的技术优势并没有那么高的追求,反倒是需要美国空军能够维持规模优势,并且降低各类风险。类似的例子还有第五代战斗机时代,美军F-22和F-35战斗机,都采用了最为保守的“常规布局”设计,真的是一点技术风险都不想冒。而作为后起大国的中国,则需要在规模有限的情况下,尽快实现技术上的超越,因此歼-20的技术设计要更为激进。
美国两款五代机均采用了正常式气动布局
不过,即便美国有这样或那样的理由,也改变不了特朗普宣布的这个F-55战斗机,其实是“老年养生哲学”的逻辑:以最低的成本,换来一丁点的提升。当中国在第六代战斗机赛道上实现快速领跑时,美国却依然困在“给五代机装第二台发动机”的思维定式中。这种对比或许预示着更深层的权力转移,美国的国运,或将败于创新生态的僵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