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20日清晨7点,当第一缕阳光洒向南京东路时,一群身着红色马甲的志愿者已早早集结。这里是黄浦区“学雷锋志愿服务日”的固定阵地,十余年来,志愿者们以行动诠释奉献与爱的真谛,将雷锋精神融入城市血脉,让春日的温暖在街头巷尾流淌。
排队理发现场
多元身份汇聚,共绘奉献图景
这支志愿者队伍主要由皇甫学雷锋团队组成,有来自上海浦东新区星星彩自闭症关爱中心的老师和星星的孩子、上海雨花敬老家园、艾托金生物医药(苏州)有限公司员工、还有退伍军人以挺拔身姿维持秩序,有退休干部用丰富经验协调现场,有企业家自费添置服务物资,有教师将知识融入趣味问答,更有普通居民、社区热心人主动加入。不同职业、不同年龄的他们,因一份共同信念凝聚成“红色暖流”。
现场排队按摩
服务细节显匠心,温情互动暖意浓
按摩组6名志愿者中,退伍军人老张的推拿手法刚柔并济:“部队里学的救护技能,现在还能帮街坊解乏,值了!”中医把脉区,退休医务干部蒋军医生细心叮嘱居民节气养生要点;理发组里,企业家陈先生手持推剪动作娴熟:“年轻时在部队给战友理发,这门手艺没想到几十年后还能派上用场。”
趣味回答现场
趣味问答区则成了教师的“三尺讲台”,语文教师周老师将雷锋故事编成快板谜语,引得老少竞相抢答。主持人皇甫拥新用沪语串联全场,当看到社会热心人士孙阿姨自掏腰包为答题居民加赠洗手液时,他即兴调侃:“今朝奖品多到要用卡车装,雷锋精神果然是‘传染性’最强的好习惯!”
两小时太短,温情却绵长
9点收工时,各服务点前仍排着蜿蜒的队伍。教师志愿者小林翻着写满居民健康需求的便签本感慨:“这些‘课后作业’比备课笔记更让人踏实。”据统计,单次活动累计服务超61人次,而每月递增的报名志愿者数量,更见证着爱心的薪火相传——新加入的“00后”大学生志愿者已开始向老一辈志愿者学习磨剪刀、练把脉手艺。
皇甫学雷锋团队负责人表示,这项持续12年的品牌活动已不仅是服务,更成为连接不同群体、传递城市文明的精神纽带。下月20日,志愿者们将继续服务,让温情服务始终与时代脉搏同频共振。
从退伍军人的“战友情”到企业家的“社会情”,从教师的“育人情”到街坊的“互助情”,在这座城市的晨光里,雷锋精神正以千面归一的温暖,书写着新时代“人民城市”的生动篇章。(记录者:杨代飞)
责任编辑:丁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