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真是急了,为了证明自己没有失利,什么“破烂”都拿出来显摆!
全球都知道,这次印巴冲突,印度被巴基斯坦打了满头包,然而印度就是不承认,还十分嘴硬的举办起了胜利日庆祝。
不仅如此,印度军方还发布视频,展示了印度军队在印巴冲突中“摧毁”的武器,声称这些是战利品。
包括但不限于,巴基斯坦已经打过来的导弹残骸,神风自杀式无人机以及一些弹药碎片,说实话这哪是战利品,分明是一堆“破铜烂铁”!
最近印度和巴基斯坦这对“老冤家”最近又掐了一架,这场空战发生在2025年,双方都宣称自己是大赢家。
巴基斯坦那边晒出了击落6架印度战机的证据,包括印度引以为傲、每架价值2.44亿美元的法国产“阵风”战机。
巴基斯坦用的武器也很硬核——中国产歼-10C战机搭配霹雳-15导弹,精准打击,毫不含糊。
而印度这边呢?不甘示弱,硬是把冲突中捡来的导弹残骸、无人机碎片等当“战利品”展示,还美其名曰“辛杜尔(朱砂)行动”的辉煌战果。
5月19日,ANI发布的视频里,印度军方把这些“战利品”摆得整整齐齐,活像个二手市场摊位。
视频里不仅有巴基斯坦的“哈塔夫”-1导弹和无人机,还有中国产的A-100火箭炮和霹雳-15导弹。
印度军方言之凿凿地说,这些都是他们“成功拦截”或“摧毁”的敌方武器,颇有种“打了大胜仗”的架势。
可问题来了:霹雳-15导弹是巴基斯坦用来打印度战机的,印度捡了残骸就说是“战利品”,这逻辑是不是有点“脑洞大开”?
更离谱的是,印度还声称这些霹雳-15导弹是在“辛杜尔行动”中被成功拦截的。
稍微有点军事常识的人都知道,空空导弹的拦截难度堪比登天,涉及战机机动性、雷达探测、战术配合等多个环节,连中美俄这样的军事强国都不敢说能轻松做到。
印度这波操作,简直是把“自欺欺人”写在了脸上。
说白了,印度的“战利品”根本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缴获。
所谓战利品,应该是像“草船借箭”那样,巧妙夺取敌方的武器装备,或者击落对方的战机、坦克,完好无损地带回来。
可印度展示的这些呢?大多是炸毁自家战机后散落的碎片,尤其是霹雳-15导弹,巴基斯坦用它干掉了6架印度战机,印度捡了点残骸就敢叫“战利品”。
这不等于说“我被揍了一拳,捡了块对方拳头上的皮就算赢了”?
更搞笑的是,印度还把中国产的A-100火箭炮也列进了“战利品”清单。
可根据公开信息,这款火箭炮压根没出现在印巴冲突的战场上,印度是怎么“缴获”的?难不成是“隔空意念”收来的?这种自说自话的宣传,实在是让人摸不着头脑。
而且一架阵风战机价值2.44亿美元,而一枚霹雳-15导弹最多不过200万美元,印度用天价战机“拦截”了廉价导弹,还喜滋滋地展示残骸,这操作堪称“丧事喜办”。
印度这是用六架战机换了六枚导弹残骸,拦截率100%,可喜可贺,全国放假十天!
还有人戏称:“日本要是按这逻辑,早就宣布自己拦截了两颗原子弹,战利品全球第一!”
这场“战利品”秀的背后,其实是印度政府和军方的精心策划,印度总理莫迪在冲突后高调宣布,印度的军事行动“震惊了巴基斯坦”,甚至逼得对方主动求和。
停火协议刚签,印度就全国庆祝10天,莫迪还四处发表“胜利演讲”,甚至向全球70个国家通报“战果”,这波操作,颇有种“皇帝的新衣”既视感。
为啥这么大张旗鼓?说到底,还是国内政治的需要,印度国内问题一大堆:经济压力、贫富差距、民族矛盾,哪样不让莫迪政府头疼?
打着“反恐”旗号挑起对外冲突,再把残骸包装成“战利品”,无疑是转移矛盾的好招数。
莫迪的算盘打得响:只要让民众觉得“印度赢麻了”,就能暂时稳住民心,巩固自己的政治地位。
但这种自欺欺人的宣传,真的能长久吗?印度民众或许一时被“胜利”的幻象蒙蔽,但国际社会可不傻。
巴基斯坦那边把击落印度战机的证据摆得清清楚楚,印度却还在硬拗“胜利”。
印度的这场“战利品”秀,不仅没赢得掌声,反而成了全球笑料。
今日俄罗斯等国际媒体第一时间转载了ANI的视频,但语气里满是质疑:把打自家战机的导弹残骸当战利品,这是什么操作?网友们更是毫不留情,各种花式吐槽层出不穷。
有人说:“印度这是开创了军事史先河,用战机当靶子‘缴获’导弹残骸!”还有人调侃:“三哥用阵风、苏-30、幻影2000组团拦截霹雳-15,战果辉煌,值得普天同庆!”
这些调侃虽然带着戏谑,但也点出了印度宣传的荒谬,军事领域的“战利品”本该是实打实的胜利象征,比如击落的敌机、缴获的坦克。
可印度偏偏反其道而行,把自家战机的“陪葬品”当宝贝秀,难怪国际社会看热闹的心态多过尊重。
说到底,印度的这波操作,暴露了其军事宣传中的老毛病:夸大战果、掩盖失败。
多年来,印度军方一直热衷于通过夸张宣传来提升国际地位,从“国产航母下水”到“月球探测器发射”,印度总喜欢给自己贴上“世界一流”的标签。
可现实呢?技术短板、训练不足、装备老化,这些问题不是靠几块残骸就能掩盖的。
更深一层看,印度的自大宣传还反映了一种战略焦虑,作为南亚大国,印度一直想在国际舞台上占据一席之地,却又在与邻国的较量中屡屡吃瘪。
这次印巴冲突,印度主动挑起战端,却落得个“偷鸡不成蚀把米”的下场,不仅损失了昂贵装备,还让国际形象大打折扣。
军事能力的提升,靠的不是自吹自擂,而是脚踏实地的技术研发和训练。
印度与其沉迷于“战利品”秀,不如正视自身问题,把精力放在解决国内矛盾、提升军事实力上,只有这样才能在国际军事舞台上赢得真正的尊重,而不是成为笑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