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马牛不相及”,形容事情毫不相干,这个成语我们经常使用,但一细想,“风”字是什么意思,这个成语便让人困惑不已。
不仅我们困惑不已,古往今来的学者也困惑不已,从这个成语诞生至今,解释层出不穷,但都让人觉得很是牵强,很难有一个让人彻底信服的解释。
“风马牛不相及”这个成语,出自《左传·僖公四年》,即《齐桓公伐楚》一篇:
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蔡溃,遂伐楚。楚子使与师言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
僖公四年,也就是公元前656年,春天,齐桓公率领着诸侯的军队入侵蔡国,蔡国崩溃,于是接着攻打楚国,楚成王派遣使臣来到军中,对齐桓公说:“您在北海,我在南海,我们风马牛不相及,没想到你竟然来到了我的国土上,这是什么原因?”
从前后文的语境,可以推测出,楚使说“风马牛不相及”,是指齐楚两地相隔很远,毫不相干。可是,“风”字具体是什么意思,却让人摸不着头脑。
对这个成语的解释,大约有以下几种:
一、“风”即情。词语 “风流、风趣、风月、争风吃醋”等都是这种用法。在“风马牛不相及”中,“风”活用为动词, 即发情, 这就是雌雄相诱。
唐·孔颖达《春秋左传正义》引服虔注云:“风,放也。牝牡相诱谓之风。”
牛马不同类,有生殖隔离,让牛马跨种族雌雄相诱,是不可能成功的。这一说法看起来很合理,但在外交场合说这么粗俗的比喻,实在让人难以相信。
二、“风”仍为雌雄相诱,但不是牛马跨种族相诱,而是说两国相距太远,牛马无法相诱。
三、“风”为“走失”。两国相距遥远,即使牛马走失,也跑不到对方的国土上去。
《尚书·费誓》:“马牛其风,臣妾逋逃,勿敢越逐。”“马牛其风”与“臣妾逋逃”结构相同,因此推测“风”与“逋逃”意思相近,意为“走失”。
四、“风”为“风向”。
明末张岱《夜航船》:“马喜逆风而奔,牛喜顺风而奔,北风则牛南而马北,南风则牛北而马南,故曰‘风马牛不相及’也。”
张岱的这种说法,不知有什么根据。
五、“风”为“风速”,风速之快,牛马不及。
六、“风”通“放”,放牧之意。“及”为“相诱”。放牛马于野,牛马不会跨种族相诱。
七、用八卦解“风马牛”,风为巽卦,方位指东南,马为乾卦,方位指西北,牛为坤卦,方向指西南。“风马牛不相及”,指这三个方向并不挨着,毫无关系。
八、重新断句,将楚使的话断句为:“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意为:“您在北海,我在南海,只有这风(能吹到您那里),牛马都走不到你那里去。”
这么多种解释,但都觉得有些牵强,你最认可哪一种解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