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在新疆木垒哈萨克自治县照壁山乡双湾村百合种植基地,村民们正抢抓农时,将从福建省南平市引进的百合种球栽种到地里。再过数月,这些种球上将会开出绚丽的百合花,既可作为自然景观吸引游客前来打卡,也可当作鲜切花供应市场,还能作为上佳的食材和药材,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从一颗百合种球的引种试验,到一个特色产业的渐显雏形,这个由福建援疆南平分指挥部干部人才接续7年推动实施的特色种植项目,正从试验田走向示范园。”南平分指挥部副指挥长余松杰感慨地说。

在木垒英格堡乡菜籽沟村,20余亩观赏百合已形成梯次花期布局的种植模式。余松杰介绍,这里种植了索邦、西伯利亚等特色品种,预计花期可日均接待游客超千人次,通过“订单农业+乡村旅游”双轮驱动,带动当地村民增收。

最让余松杰高兴的是,在西吉尔镇水磨沟村的百合试验田里,去年引种的20亩观赏和药用百合种球已发出新芽。水磨沟养心谷负责人周成德介绍,引种百合的难点就是种球越冬,在南平分指挥部技术专家的指导下,这里试种的百合不仅夏季如期开花,还顺利度过寒冬,为当地百合种植奠定了良好基础。

在昌吉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新疆农业博览园里,3000余平方米温室里的百合鲜切花刚销售完。2024年11月19日,来自南平市的3万颗百合种球在这里的温室大棚试种,并于今年2月陆续向市场销售鲜切花,市场反响良好。

至今历时7年,来自东南沿海福建省南平市的百合是如何在天山脚下的木垒扎下根?

南平市延平区是“中国百合之乡”。经过多年发展,百合花已成为南平市鲜切花产业中的主力,产业规模巨大。

2019年,南平分指挥部引进南平市的6个百合花品种到木垒,进行“南种北迁”试验种植,希望将南平百合培育成木垒农牧民的致富花。

然而在2019年春季,当首批南平百合种球跨越山海落户木垒时,质疑声此起彼伏。

“戈壁滩上能种这么娇贵的花?只怕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当地村民的担忧不无道理——木垒气候干旱,冬季寒冷,与湿润多雨的闽北气候形成鲜明对比。

面对各种质疑,南平分指挥部干部人才与当地村干部抱着先试一试的想法,将百合引入木垒。面对气候、气温和土壤差异等挑战,两地农业技术专家联合攻关,通过改良基质配方、创新节水灌溉、培育抗逆品种等技术手段,逐步攻克了百合种植中的一个个难题。

“南种北迁”难题攻克后,又一难题摆在了南平援疆干部人才面前——百合花销路问题。

余松杰说,乌鲁木齐市、昌吉市等地花卉市场的经销商不会为了几亩、十几亩的百合花驱车200多公里到木垒进货。而每年试种的百合,除了吸引游客前来观赏打卡,销售量始终有限。

只有扩大种植规模,才能更好撬动市场。为此,今年南平分指挥部支持木垒几个乡镇将百合种植面积扩大到80余亩,除了推广种植观赏百合,还试种了10亩食用百合。

“今年我们种植的南平百合,预计亩产可以达到600到800公斤,按市场均价每公斤90元计算,亩均效益非常可观。”照壁山乡双湾村党支部书记郭常明,连续7年在村里推广种植南平百合。他说,南平百合在木垒引种并扎下根,不仅为当地发展特色种植、乡村旅游开辟了新路子,也引导着村民不断转变思想观念、增强创新发展意识。

从东南沿海到西北边陲、从最初3亩试验田到如今80余亩推广示范园,从单一观赏品种到观赏食用药用多元发展,余松杰说,这条由百合花铺展开来的“芳香之路”,凝结着南平市援疆干部人才努力的智慧。

“七年援疆路,托起木垒特色产业振兴梦,我们希望这朵百合花能为当地乡村产业振兴注入新动能。”余松杰说。(盖有军)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