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高校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创新联盟


2025年4月9日,闽南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张龙海以《以文化认同凝心 用创新传承铸魂——学习宣传2025年全国两会精神》为题为全校部分师生讲授形势与政策课。张龙海表示,高校文科应以文化赋能学科发展,通过传承、创新与传播,构建“文化滋养学科发展-学科反哺文化繁荣”的共生机制,并主动顺应人工智能生成式时代的发展潮流,充分发挥“文科 + AI”的融合优势,共同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同时强调,全体师生要厚植文化根基,要善用数字工具赋能文化创新,紧跟科技发展步伐,借助数字技术创新文化表达,运用新媒体技术传播文化,创作更符合大众需求的文化作品,促进从“文学+”到“文化+”的转变,有效激活文化产业,让优秀文化浸润社会生活。


分析认为,张龙海提出“文科+AI”融合发展战略,并强调以数字工具赋能文化创新,主要基于以下多维度背景和战略考量:

一、回应全球教育与科技融合趋势

(一)文科数字化转型的必然性。全球范围内,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正深度重构人文社科研究范式(如数字人文、计算语言学、AI辅助艺术创作)。传统文科需借助数字工具突破方法论局限,例如通过自然语言处理(NLP)分析古籍文献,或利用虚拟现实(VR)复原文化遗产场景。

(二)国际教育竞争新赛道。哈佛、牛津等顶尖高校已率先布局“数字人文”、“AI+社会科学”领域,国内高校需跟进以保持学术前沿性。张龙海的倡议旨在通过“文科+AI”抢占交叉学科高地,提升学校国际学术影响力。

二、服务国家“新文科”建设与地方文化战略

(一)对接教育部“新文科”政策。教育部明确提出推动文科与新兴技术交叉融合,培养“文理兼修”的复合型人才。闽南师范大学作为福建省重点建设的文科强校,需通过“文科+AI”实践响应政策导向。

(二)赋能福建文化强省与闽南文化保护。福建省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如闽南语、南音、土楼),但面临数字化传承与创新的挑战。通过AI技术(如语音识别、3D建模)可构建闽南文化数字资源库,开发沉浸式文化体验产品,助力“海丝文化”国际传播。

三、提升学科竞争力与办学特色

(一)差异化发展路径。闽南师范大学在传统文科领域(如中国语言文学、教育学)积淀深厚,但需通过“AI+”注入新动能。例如:语言学科:利用AI构建闽南方言语音数据库,开发智能方言教学工具;艺术学科:结合生成式AI(如AIGC)探索数字艺术创作,推动非遗文化活化;教育学:研发AI教育机器人,优化个性化教学方案。

(二)跨学科平台建设。通过设立“数字人文实验室”、“智能文化创意中心”等平台,整合文科学院与计算机学院资源,吸引企业合作(如与腾讯共建“方言保护计划”),形成产学研协同创新链。

四、适应就业市场需求与人才培养变革

(一)文科人才技能升级需求。企业对文科生的能力要求从“单一文本能力”转向“数字素养+文化洞察力”。例如:新媒体行业需具备数据分析能力的编辑;文旅产业需懂AI工具的文化策划师。“文科+AI”课程体系(如开设《AI辅助写作》《文化遗产数字化》课程)可提升学生竞争力。

(二)培养“T型复合人才”。通过项目制教学(如“AI+闽南非遗数字化”课题),让学生同时掌握人文理论和技术工具,解决如“如何用区块链技术保护文化版权”等实际问题。

五、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与文化产业发展

(一)技术赋能文化创新场景

1.文化IP开发:利用AI生成闽南文化主题的动漫、游戏内容,打造区域文化品牌。

2.智慧文旅:通过AR/VR技术复原历史场景,提升游客体验(如漳州古城数字化导览)。

3.数字出版:开发AI驱动的古籍智能标引系统,推动传统文化资源活化。

(二)反哺学科与地方经济

科研成果转化可吸引政府文化项目资金,同时通过校企合作(如与字节跳动共建文化传播实验室)形成商业化路径,增强学校自我造血能力。

六、响应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

(一)落实《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政策要求到2035年建成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高校需在文化数据采集、处理、传播环节发挥技术支撑作用。例如,闽南师大可通过AI技术参与“中华文化资源库”建设。

(二)助力两岸文化融合。利用数字工具(如元宇宙平台)构建两岸青年共同参与的闽南文化虚拟社区,促进文化交流与认同,服务国家对台工作大局。

七、战略价值与未来图景

张龙海校长的“文科+AI”战略,本质是通过技术杠杆撬动传统文科的转型升级,实现三大目标:

1.学术创新:以数字工具突破人文研究边界,产出标志性成果(如全球首个闽南语AI合成主播);

2.社会服务:成为福建省文化数字化建设的智库与技术引擎;

3.教育迭代:培养适应智能时代的“新文科人才”,重塑人文社科教育的价值。

因此,校长张龙海提出的要充分发挥“文科+AI”的融合优势,要善用数字工具赋能文化创新这一布局不仅契合国家战略需求,更使闽南师范大学在“数字人文”领域形成全国性示范效应,成为地方高校“文科突围”的标杆。

张龙海,男,福建长泰人,1968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在职研究生学历,文学博士,教授,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现任闽南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


闽南师范大学是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福建省“双一流”建设高校。学校现有江滨、圆山两个校区,本科专业69个。全日制普通本科生、研究生22000余人。学校现有1个博士点(中国语言文学),1个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闽南文化与两岸交流研究),28个硕士点,2个学科(中国语言文学、数学)入选福建省一流学科。

全国高校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创新联盟

全国高校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创新联盟(简称:高校联盟)是由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中南大学、东北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重庆邮电大学、东北林业大学、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曲阜师范大学、黑龙江大学、海豚大数据科技等全国54家高校、企业共同发起,于2018年5月26日在北京中国科技会堂正式成立。迄今为止,联盟发展会员300多家, 覆盖全国20多个省市。联盟由一批积极投身于“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教育事业的高校、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和个人自愿组成的公益性、全国性学术交流服务平台。中国工程院原常务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潘云鹤、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国良、中国工程院院士李伯虎担任联盟名誉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建荣担任联盟理事长。联盟工作接受工信部、国家网信办等政府部门行政管理和业务指导。联盟主要工作是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加盟微信13651193492)

华算人工智能研究院

华算人工智能研究院全称是“山西省华算人工智能研究院有限公司”,是经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管理委员会批准,于2023年10月在太原成立的第一批专业研究人工智能、赋能数字经济产业发展的独立法人组织。华算人工智能研究院依托全国高校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创新联盟专家委员会及理事会资源,按照山西省委省政府、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管理委员会发展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的系列文件精神和工作计划,将研究院打造成为山西省发展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的示范应用推广平台,同时面向全国开展人工智能业务。华算人工智能研究院名誉院长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李伯虎担任。研究院内设AI产业学院共建中心、实训实习就业中心、实验室建设中心、专家智库等6个职能部门。欢迎加入华算人工智能研究院专家智库,共同赋能高校AI人才培养及产教融合事业发展。

高校区块链专委会

全国高校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创新联盟区块链专委会(简称:高校区块链专委会),是由北京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北京交通大学、郑州大学、贵州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山西农业大学、佛山科学技术学院、陕西师范大学、中国网安、海豚大数据科技等全国40多家高校、企业和机构共同发起,于2019年12月7日在广东省佛山市正式成立。目前发展高校及企业会员70多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教授陈纯担任高校区块链专委会名誉顾问;福州大学教授蔡维德、中国计算机学会区块链专委会主任斯雪明教授、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副所长狄刚担任高校区块链专委会名誉主任;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区块链中心主任陈钟教授担任高校区块链专委会主任。高校区块链专委会主要工作是促进高校区块链教育,为高校区块链专业建设及学科发展提供专家咨询服务。

高校元宇宙专委会

全国高校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创新联盟元宇宙专业委员会(简称:高校元宇宙专委会),是由清华大学、湖南大学、浙江大学、四川大学、汕头大学、河北金融学院、保定市元宇宙协会、英伟达中国、海尔衣联网研究院、海豚大数据科技(天津)有限公司等全国20多所高校、企业和机构共同发起,于2022年11月5日在北京正式成立。中国工程院院士、计算机软件与虚拟现实领域专家赵沁平担任高校元宇宙专委会名誉顾问;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学院名誉院长、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委高级顾问李伯虎担任高校元宇宙专委会名誉主任;清华大学信息国研中心可信软件和大数据部常务副主任邢春晓担任高校元宇宙专委会主任委员。目前已发展高校及企业会员30多家。高校元宇宙专委会主要工作是促进高校元宇宙教育、加强校企合作、推动元宇宙专业建设及学科发展,为元宇宙教育教学提供专家咨询服务。

高校数字经济专委会

全国高校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创新联盟数字经济专业委员会(简称:高校数字经济专委会),是由华算人工智能研究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四川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联合大学、北京物资学院、北京印刷学院、西藏民族大学、河北金融学院、重庆财经学院、苏州城市学院、北京中关村软件园、百度、海豚大数据科技等全国60多家高校、企业和机构共同发起,于2024年1月12日在北京正式成立。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姜旭平、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赖茂生、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姜奇平、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吕本富担任高校数字经济专委会主任委员。高校数字经济专委会主要工作是促进高校数字经济专业建设及学科发展,推动产学研合作,为高校数字经济专业教育教学提供专家咨询服务。

联盟“资料图书馆”












微信咨询

说明:转载文章和图片均来自公开网络,推送文章除非无法确认,都会注明作者和来源,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往期精彩文章(单击就可查看):

. 办

. 》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