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碧城
被至亲抢夺家产,被婆家退婚,经受各种磨难不低头,不仅成为民国著名《大公报》的主笔编辑,还晋升为袁世凯的机要秘书,涉及教育,后期经商,她的人生堪称一部励志大片。
她就是将人生活成了传奇的吕碧城。
01
至亲背刺
1883年,吕碧城出生在安徽的书香门第,排行老三。
父母都是文艺青年,吕碧城自幼也耳濡目染在琴棋书画上样样精通。
在姐妹之中,吕碧城不仅才学最佳,面对大小事物时,也能自己想法,敢做敢当。
连父亲都忍不住感叹,如果吕碧城是个男儿身,一定能撑起吕家的门厅。
吕碧城12岁那年,父亲偶感风疾,本以为调养一阵就好了,谁知病情突然急转而下,不久就撒手人寰,留下她们母女5人。
然而,在父亲尸骨未寒之时,家族的亲人便以他父亲这一脉没有男孩为由,设计将吕碧城的母亲绑架,以此要挟她们交出家产。
就在族人觉得他们的计划就要达成时,12岁的吕碧城在他们松懈之时,将一封封求助信托人送到了父亲在朝廷为官的好友和朋友那里,请求他们的帮助。
得知吕家的遭遇,父亲的好友们及时赶到,合力解救了她的母亲。
但是,困于世家无子无法继承门户的礼法,最终也只能眼睁睁看着大部分父亲遗留的家产被族人分走,只剩下空空的宅院,留给她们母女。
12岁的吕碧城,靠着自己的机智和果断,虽然守护住了母亲和家,却被婆家拿着婚书退婚。
因为他们觉得吕碧城这样有思想有手段的女子如果嫁到自己家里,是他们管束不了的,之后还知不道闹出什么乱子。
看着女儿被退婚,母亲伤心不已,她觉得是自己没有用,把女儿的终身大事给毁了。
然而,吕碧城却对母亲说,不要哭,不结婚不是更好,我就一直照顾你,有什么好难过的。
她不知道的,那时女子被婆家退婚,就相当于要做老姑娘了,是不会有婆家会接受被退婚的女子。
因为,在当时的世家婚嫁理念里,能被人退婚的女子都是有污点的存在,会被人舆论和诟病,是不吉利的事。
所以,吕家的族人后来就用这一点来挤兑吕碧城和母亲,让她们把房产也交出来,不能毁了吕家的“清白”。
“靠山山会倒,靠人人会跑,只有自己最可靠”
12岁的吕碧城在变故中深深体会到了独立的重要性,也正是那一刻开始,女性要为自己争取地位,争取的话语权的,不依附男人生活的想法,在她的心中就埋下了种子,也为后来她一直致力于倡导女性自由解放。
02
崭露头角
图片源于网络
此后,在族人的一再逼迫和恶毒手段下,最终母亲决定带着她们去投奔自己的兄弟。
好在舅舅不忍心看到她们受苦,便收留了她们住下。
在舅舅家的日子里,吕碧城虽然衣食无忧,但毕竟也是寄人篱下,还是要看舅母他们的脸色行事的。
那段寄人篱下的岁月,也让她更加向往外面的世界。
她想出去学习,想要摆脱女子始终只能依靠男人的旧传统。
可是她的想法却遭到了舅舅的强烈反对。
作为清廷的官僚,舅舅对于西方的思想还是有抵触的,另外,他的思想里还是认为不管怎么样,女孩子还是要找个好人家成家才对。
一日,她如往常一般在家里看书,在前往舅舅的书房换书时,无意发现桌上有一份《大公报》,她随手拿起来阅读之后,马上就被报上的内容吸引。
那一刻,她要走出去的决心更加坚定。
为了获得舅舅的同意,她多次央求舅舅,然而得到的都是否定。
舅舅希望她还是找个合适的人家谈婚论。
得不到舅舅的支持,吕碧城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她等到夜深人静之后,将之前手抄的大公报所在的地址和省下的银两、衣装进包袱后,偷偷从后院翻墙而出,带着满心的憧憬坐上了前往天津的火车。
这一去,也成了她人生的重要的转折。
当《大公报》的创始人英敛之看着面前这个衣着朴素,可是眼中却闪烁着光芒的女子眼前一亮。
更让他没有想到的是,这女子接下来的言语和文字,彻底征服了他。
此后,吕碧城不仅成为了《大公报》的第一位女编辑,也成为中国近代新闻史上最早的几位女性编辑、撰稿人之一。。
在报社的日子里,她不忘初心,坚持为女性发声,希望在新思潮的带动下,让女性崛起,不再受到欺压,她呼吁女性要掌握自己的人生主动权。
她的文章点评铿锵有力,不惧权贵,有理有据,一时间她的文章,引起了不少名流的关注和推崇。
这一年,21岁的吕碧城成为一代女性的代表,她推崇女性可以拥有自己的工作,可以有自己的思想,可以通过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不需要依附任何人,得到众多进步女性的认可。
吕碧城也成了大家心中的偶像。
图片源于网络
03
办学堂 涉政要
随着吕碧城的名气和影响力的扩大,吕碧城发现的教育的重要性,
同时,她也认为,想要更多的进步女性摆脱家庭的束缚,学习新的文化知识,学校是一个重要的途径。
于是,在英敛之的帮助下她开始接触到了各界名流,希望自己办学校的想法,能得到他们在资金上的支持。
通过多方努力,在津的社会名流,共同筹资、选址、建校等完成后,在天津道尹唐绍仪等官吏的拨款赞助下,1904年9月,“北洋女子公学”成立。
随着她的名气越来越大,很多名流也开始展开对她的追求,但是她始终难以跨越内心的鸿沟。
正如她自己所言,她一直主张的是女性解放,但是婚姻和感情上,大家更多的还是遵循旧制,这和自己的主张是完全不符合的。
因此,尽管那时她已经25岁,但是在感情上还是一片空白。
不过她从不为此焦虑,她明白,有些事,只要自己认可便行,没必要按照世俗的眼光生活。
1912年,29岁的吕碧城成为了袁世凯机要秘书。
她也由此成为中国近现参与政要的女性之一。
然而,袁世凯后来心口不一的做法,也让她看到了更为很黑暗的一面,因此,她毅然辞职,前往上海发展。
图片源于网络
03
成首富 入空门
1913年,在辞去袁世凯秘书一职后,吕碧城并没有从操就业,而是凭借敏锐的眼界,开始操作起了国际贸易。
她开始将中国的商业等商品销售到国外,打开了海外市场。
由于操作顺利,她便迅速积攒起了自己的财富链条,在商业上创造了又一个属于她的传奇。
这期间,很多人都想走进她的内心。
但是早年被亲人背刺,后来遭婆家摒弃,又见惯了人性险恶,尔虞我诈的政坛,她对爱人和被爱这件事已经完全不敢涉及。
她害怕走进情感的世界后,最终受伤的还是自己。
就这样,她因为长期接触外贸,便索性前往美国的哥伦比亚大学读书。
在那里,她学习文学和美术,接触不一样的世界,她才发现,女性独立原来是如此美好的事情。
她完全不用考虑其他,一切都可以追寻自己的内心,做快乐的自己。
后来在机缘巧合之下,她接触到了谛闲法师。
47岁时,她选择皈依佛门成为居士,法号宝莲。她不仅翻译佛教书籍,之后还选择去修行,一边游历各国,还继续通过报刊发表自己的所见所闻。
1943年,61岁的吕碧城在香港离世,她将全部财产捐赠给佛寺,并在遗嘱中要求不留尸骨,还强调,要将自己的骨灰投入海中喂鱼。
结 语
吕碧城的一生,真的连编剧都不敢写成这样,但是吕碧城却用她坚韧,一次次和命运抗争,拿到属于自己的权益。
尽管在感情生活上她没有获得圆满,但是对于她自己而言,此生是无憾的。
毕竟在经历了人性的背刺之后,还能坚定信念去拯救更多的女性,不是任何人都可以做到的。
她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后辈女性,即便拿到的都是最烂的牌,只要自己低头,就没有人任何人能阻止你出牌。
希望,更多的人在看完吕碧城的人生故事之后,也能找到属于自己心中的那份坚守,在当下经济萧条,困境重重的时代,我们也要学习她的坚韧,在绝境中为自己拼出一条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