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5月18号,青岛黄岛区某医院急诊科的电话响起,一名9岁的男孩被送进了抢救室,已经呼吸心跳骤停了,医生是拼尽全力,却也没能留住他的生命。
三天以后,警方的通报是揭开了真相,男孩的父亲王某元因为孩子玩游戏充值,用电线抽打儿子长达数个小时,所以就导致孩子全身淤青,内脏损伤抢救无效死亡了。
目前这个小男孩的父亲王某元已经被刑事拘留了,案件正在进一步的侦办中。
根据知情人透露,事发当天,男孩因为偷偷用父亲的手机给游戏充值,被当场发现了,愤怒的父亲就抄起电线对孩子进行长达数个小时的殴打。
直到母亲下班回家才发现孩子面色惨白,浑身发抖,才慌忙地送去医院,然而还是太迟了,孩子的心跳在送往医院的路上就已经停止了。
这样的事情也比并不是个例,就在两个月前,浙江温州一位母亲因为辅导作业情绪失控,把9岁的女儿是活活打死了。
2024年,青岛某个武术俱乐部8岁的男童因为动作不规范被教练虐打致死,主犯被判无期徒刑。这些案件背后都是一个又一个失控的成年人和一群无声承受着暴力的孩子。
暴力管教还是不会非常普遍而且还是披着为你好的外衣,什么不打不成器,棍棒底下出孝子这类传统教育观念至今还是被很多家长奉承了,但是现实却是暴力从来不是教育,而是无能的一种情绪鲜血罢了。
根据心理学研究显示,长期遭受家庭暴力的孩子,大脑的发育会受损,出现自我否定暴力倾向或者逃避的一个行为。
青岛这个事件中,父亲或许曾经被打骂,教育驯化了,当他把拳头挥向孩子的时候,不仅是终结了一个生命,更是把自己推向了法律的深渊。
现实中许多父母是把手机丢给孩子以求片刻的安宁,却在他犯错的时候用暴力来推卸责任。这种平时放任出事暴打的一个矛盾现象也是暴露出了很多家庭教育的结构性缺失。
根据2024年的一个报告,全国涉未成年人家暴案件达到1.2万起,其中37%的施暴者是父母。当邻居听到哭喊的时候,往往是以家务事为由选择沉默。青岛这个案件中如果有人早一步报警干预的话,或许能改变这个结局。
《未成年人保护法》《反家庭暴力法》是有明确规定的,殴打未成年人是属于一个违法行为,不管是怎么样的一个错误,也不应该进行暴力殴打。
如果你是这个小孩的邻居,你会去报警干预吗?对于这个事情你有什么看法?
本文信息综合自:
青岛9岁男童被父亲殴打致死案件通报
武术教练虐童案判决
儿童逆商教育研究
家庭暴力法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