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观音桥夜市:麻绳系着的母爱与困境…

在重庆观音桥热闹非凡的夜市,烟火气弥漫在每一个角落。在熙熙攘攘的摊位间,一根磨出毛边的麻绳显得格格不入,却又格外引人瞩目。30岁的陈芳(化名)就用这根绳子,将自己和10岁的女儿小雨紧紧拴在一起。



在油锅热气腾腾的炸洋芋摊位前,陈芳忙碌着,她单手熟练地翻炒着洋芋,那是一家人生活的希望,而另一只手则始终牢牢攥紧绳结,一刻也不敢放松。“这绳子拴着我和女儿的命。”陈芳说道,声音里满是无奈与坚定。



时间回到2018年的一个冬夜,3岁的小雨突然发起了40度的高烧,被紧急送往医院后,确诊为病毒性脑炎。那一刻,陈芳的生活被彻底打乱,原本平静的家庭陷入了困境。



此后的七年里,陈芳带着女儿踏上了漫长而艰辛的求医之路,这一路的奔波和花费,让这个普通的农村家庭不堪重负。



在治疗的第三年,丈夫留下2000元后,便消失得无影无踪,只留下陈芳独自面对生活的重压。去年,外婆和母亲又接连病逝,这对陈芳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如今,在夜市摆摊的折叠桌上,除了摆放着辣椒罐和收款码,还压着一张张泛黄的康复治疗单,那是小雨治疗的见证,也是陈芳生活的重担。



“拴着是怕她乱跑,上次差点被摩托车撞到。”陈芳一边快速翻动着油锅里的洋芋片,一边说道。她的手腕上,热油烫出的疤痕和绳子的勒痕交织在一起,仿佛在诉说着生活的苦难。



每晚八点,是陈芳一天中最忙碌的时候,她会准时解开绳子,将女儿绑在后背,开始送两小时的外卖。有一次,在暴雨天送外卖的途中,她不慎摔下山城陡坡,生死瞬间,她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女儿,即便手肘缝了七针,她也没有掉一滴泪。



摄影师张林偶然间将镜头对准了这个特殊的摊位。画面中,陈芳微微佝偻着腰,专注地翻炒洋芋,而麻绳另一头的小雨,则正拿着彩色蜡笔认真地涂画着。张林了解到小雨的治疗费还有很大缺口后,悄悄扫码支付了2000元,想要帮助这对母女。



但陈芳随后却追着张林,塞给了他三十份洋芋,诚恳地说:“治病钱不能白拿,您多吃几顿就当帮我们。”



随着事件的发酵,三天后便登上了热搜,引发了3.2亿次的阅读量,也让更多人看到了脑瘫患儿家庭背后的残酷现实。据了解,我国有200万脑瘫患儿家庭,其中超过六成家庭因为康复治疗而陷入贫困。重庆某三甲医院康复科主任透露,每天都有大量家长带着被褥在康复科走廊排队等床位,很多母亲因长期的压力和焦虑,甚至出现了幻听,总觉得孩子在喊疼。



面对网络上“带女儿赴死”的争议言论,心理咨询师李薇表示既痛心又理解:“这不是威胁,是求救信号。”目前,重庆残联已启动援助程序,为陈芳母女提供帮助。



但这一事件也引发了更深层次的思考,当像陈芳这样的家庭不得不用麻绳来保障孩子的安全,用自己的力量对抗命运时,社会又该如何构建更完善的制度性保障,为这些家庭织就一张坚实的防护网呢?



深夜,结束一天的忙碌后,陈芳总会留最后两颗洋芋,和小雨坐在台阶上,静静地看着轻轨穿楼而过。“医生说多认颜色能刺激神经。”陈芳说着,将辣椒面撒成彩虹的模样。

此时,山城的雾气渐渐弥漫,笼罩着夜市的招牌,那根磨损的麻绳在路灯下轻轻摇晃,它见证了陈芳母女的艰辛与不易,也丈量着母爱的深沉与苦难的漫长。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