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经济报记者 刘海林 通讯员 冯静铮

在安阳县北郭乡龙凤村,提起张合群的名字,乡亲们总会竖起大拇指:“他是咱老百姓的‘健康守门人’。”这位退役军人出身的乡村医生,用16年的坚守,书写着“退役不退志、医者有仁心”的动人篇章。

卸甲从医,守护乡土安康

1983年出生的张合群,2003年带着对军营的向往入伍,2006年8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2008年退役还乡。脱下军装,他换上白大褂,在家乡开办了北郭乡第一卫生室。“部队教会我责任与担当,如今我要把这份担当献给乡亲。”他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



诊所墙上,“随叫随到”四个大字格外醒目。无论暴雨倾盆还是零下严寒,只要电话响起,他立刻背起医药箱奔赴患者家中。村里留守老人多,他便定期上门巡诊;遇到行动不便的病人,他二话不说俯身背到诊所。“张医生比亲儿子还贴心。”70多岁的樊大爷感慨道。

医者仁心,甘守清贫岁月

在张合群的诊室角落,有个泛黄的纸箱格外显眼——里面是16年来累积的赊账病例,垒起来足有30公分高。村里五保户王好军患腰腿疼病多年,每次看病抓药都是全免;孤儿马可(化名)不仅看病全免,连去别的医院住院的钱都是张合群垫付的。16年来,他为患者垫付的医药费有30多万。“谁家没个难处?先看病要紧。”他总是这么说。



有一天深夜,张合群被一串急促的电话铃声惊醒,接通后,只听到电话里断断续续传来微弱的声音,他一个激灵,迅速穿好衣服,拿起医药箱就走出了家门。凭着多年来对相亲们的了解,他大约猜到是村里王老六的爱人打的电话,王老六常年在外打工,家里只有他爱人一人,多年的从医经验,让他有种不好的预感。可当张合群冒雨赶到时,却发现大门反锁,电话也无人接听。情急之下,他只好敲开邻居家的门,从邻居家搬来梯子翻墙而入,这才发现患者已昏迷在地。他立即采取急救措施,并与邻居合力将人送往医院。“再晚10分钟,后果不堪设想。”市人民医院医生的话,让王家人至今想起仍心有余悸。“多亏了张医生,他是我们全家的恩人啊!”王老六眼含热泪,激动地说。

初心如炬,诠释党员担当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主动认领"党员责任区",每月定期为60岁以上老人免费体检,为留守儿童建立健康档案。疫情期间,他背着喷雾器走街串巷消杀,自费购买中药包并挨家挨户发放,在村口卡点一守就是三个月。"我是党员,更是退役军人,关键时刻就得顶上。"他常说。

张合群家的大门从不落锁,他说:“门敞着,乡亲们的心就踏实。”诊室里,他胸前的党员徽章和身后“医者仁心”的牌匾交相辉映,见证着他的信仰与坚守。



为了不耽误乡亲看病,他吃饭时把医药箱放在桌边,电话一响立刻放下碗筷;忙起来顾不上吃饭,就啃口干粮对付;深夜出诊归来,干脆在诊室支张行军床凑合一晚。“当兵时保家卫国,现在守护乡亲健康,这都是我应该做的事。”他的脸上挂着淡淡的笑意,朴实地说。在他的诊室里,密密麻麻挂着数不清的锦旗,这是患者发自内心的声音,也是患者对他最大的奖赏。

从“橄榄绿”到“天使白”,变的是身份,不变的是为人民服务的赤子之心。张合群用脚步丈量着乡村的每一寸土地,用仁心温暖着每一个病患。他是乡村振兴路上的一盏明灯,照亮着乡亲们的健康之路。他用青春和热血书写着一名退役军人老党员无悔的初心使命和责任担当。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