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网络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请悉知。
福建的军阀混战,就像是一场谁都不愿意退出的牌局,桌上换了一拨又一拨的人,却始终没有一个能坐稳庄家。
相比之下,湖南、湖北、广东都曾出现过一省之主,可福建这地方,谁都没能真正说了算。
有人说是地理环境复杂,有人说是经济基础薄弱,但如果说到“闽南王”张贞,他手里有兵、有钱、有地盘,怎么看都不像是个草台班子。
可就是这么一个人,最后连兵带地盘一起丢了,自己也被赶出了福建。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张贞的故事,要从他年轻时候说起。
他1884年出生在福建诏安一个做小生意的家庭,家里条件还算过得去,可他读书不怎么用功,18岁才上小学高级班,26岁才考进漳州府中学堂。
在那个年代,这年纪读中学的人可不多。
后来,他受革命思想影响,加入了同盟会,参与了辛亥革命。
民国成立后,他考上了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学的是炮兵。
这个经历,在后来让他在军队里混得还算不错。
他不是那种靠背景上位的人,而是一步步往上爬,从护法战争打到北伐战争,最后在蒋介石手下混了个师长的位子。
北伐成功后,他被派去福建,成了闽南的掌控者,驻扎在漳州、泉州一带。
福建军阀众多,谁都想占点便宜,但张贞靠着自己是福建人的身份,硬是站住了脚。
他的第49师编制完整,财政上还能自给自足,怎么看都不像是会很快倒下的样子。
可事情的发展,比他想的要复杂得多。
北伐后的福建,谁都想捞一把
北伐成功后,福建成了一个谁都想插手的地方。
蒋介石的中央军想控制这里,地方军阀也不想放手,甚至连红军都在这里建立了根据地。
张贞虽然握着闽南,但他并不是福建唯一的军阀,闽北还有卢兴邦、刘和鼎这些人,福建省内的派系斗争一直没有停过。
他手里的第49师,原本是北伐军编制下来的,战斗力不算强,但因为他能自己收税,手头的钱还算充裕。
他买了不少武器,甚至从德国、日本都搞来了装备,按理说,应该是福建最强的一支部队之一。
可问题在于,军队的战斗力,不是光靠钱就能堆出来的。
战斗力堪忧,一打仗就露馅
有钱能买枪,可买不到真正的士兵。
张贞的军队,大部分都是临时拼凑起来的,训练水平不高,军官派系斗争严重。1929年,他带着部队去潮汕作战,结果被粤军的杂牌部队轻松击败,损失惨重。
参谋长和旅长都战死了,部队伤亡七百多人。
这场战斗,让他的军队问题彻底暴露出来。
他的兵,不仅战斗力不足,连忠诚度都不高。
军官之间的矛盾严重,很多人根本不愿意真心跟着他干。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并非时政社会类新闻
更重要的是,他并没有真正的战略眼光,每次作战都被动应对,缺乏主动出击的能力。
剿共失败,自己反被打残
福建一直是红军的重要根据地之一,张贞奉命剿共,可他本以为红军不过是些地方武装,没想到红军的战斗力远超他的想象。
红军采取游击战术,他的部队根本抓不住对方。
几次进攻闽西都没有取得什么战果,反而让自己的兵力不断消耗。
1932年,红军东征,张贞的部队彻底遭遇重创。
龙岩、漳州一带的地盘被红军攻陷,他的部队被打得七零八落,最后仓促撤退。
这一战,他损失了三分之二的兵力,连旅长都被俘虏了。
这时候,他彻底慌了。
想找靠山,结果被排挤出局
红军撤出漳州后,第十九路军进入福建。
张贞以为,可以和他们合作,继续维持自己的地盘。
他幻想着,自己还能在福建站稳脚跟,甚至想借助第十九路军的力量,重新恢复自己的势力。
可第十九路军的人,根本不打算和他合作。
他们稳住他,让他以为自己还能继续掌控闽南,等自己彻底站稳脚跟后,直接把他逼走,把第49师收编,连他的亲信都被清理了。
张贞这时候才意识到,自己已经没有翻身的机会了。
最后的结局,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被赶出福建后,张贞一度精神失常,整天发脾气,甚至语无伦次。
后来,他去了南洋旅行了一段时间,才慢慢恢复过来。
再后来,他去了南京,被蒋介石安置了一个闲职,虽然还挂着将军的头衔,但再也没有实权。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他虽然官职连升,但始终没能再进入核心圈子。1949年,他跟着国民政府去了台湾,最终在1963年去世。
他的第49师,被第十九路军收编后,又经历了几次改编,最终在抗战结束前被裁撤,彻底消失在历史中。
福建军阀的历史,始终是一个不断更换主角的故事。
张贞曾经有过机会,他手里有兵、有钱,也算是有些资历的人。
但他的问题在于,他始终没有真正的军事才能,也没有政治眼光。
他以为靠自己是福建人,就能在福建站稳脚跟,可他没有意识到,真正决定他命运的,不是福建,而是更大的政治格局。
他输在了对局势的判断上,也输在了自己的能力上。
军阀混战的时代,谁都想当赢家,但不是谁都有这个本事。
福建的牌局换了一轮又一轮,张贞只是其中一个短暂的参与者,最终,他成了被淘汰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