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日战争中,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地雷战称得上是全民皆兵的运动,涌现出李勇、李混子、姬纪海等一大批民兵爆炸英雄,其中李混子以炸火车闻名全国。李混子和他的爆炸小组以自制地雷为武器,在平汉线上炸出一条“死亡走廊”,书写了一部“土发明战胜洋枪炮”的民兵智慧传奇。
冀中大地上的爆破英雄
李混子,1924年4月生于河北省新乐县李家庄(今新乐市北李家庄)。李混子家境贫寒,尽管父亲农忙下地,农闲干木匠活,全家人还是吃了上顿愁下顿。混子出生一年还没有取名字,后来他父亲叹气道:“穷混吧!”从此,李混子就成了他的大名。
李混子中等身材,黑黑的脸,头上总是蒙着一块粗布,不爱说话。他没读过书,但天资聪颖,从小就爱琢磨。李混子13岁参加抗日儿童团,不久担任村青年抗日先锋队指导员,1939年,被破格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
平汉铁路这条被日军控制的“钢铁动脉”穿新乐县而过。目睹一列列日军火车运走从中国各地掠夺来的粮棉、矿产,又运来屠杀中国人的军火和部队,李混子满腔愤慨。
当时冀中区办起爆破训练班,各村也普遍建立了专门的爆炸小组。李混子参加了两期爆破训练班,开阔了眼界,提高了爆破技术。1943年冬,他带领爆炸组用废弹壳、旧铁罐、石块等制作雷体,就地取材研制黑色炸药,并自告奋勇,拆了一个敌人的臭炮弹制作了三个地雷。
经过潜伏侦查,李混子发现新乐和定县(今定州市)接壤的东紫烟村东北地段属于新乐、定北、定南日伪“三不管”区域,敌人防范比较薄弱。李混子和爆炸组背着这三颗地雷,拿着铁锨,绕过岗楼,翻过封锁沟,来到此处埋雷。第一次没有经验,路基上都是石子,不好挖坑,地雷还没埋好,就听见火车汽笛声由远及近,随着“轰”的一声,一股烟雾腾起,火车晃了晃照样开走了。
初战未捷,大家都有点泄气。分析原因发现,一是药量小,二是地雷浮搁着爆炸力小。第二天,正当大家为缺少炸药发愁时,县武委会指示他们配合八路军反“扫荡”,切断日军控制的平汉铁路,并送来了两箱黄色炸药。李混子立即组织大家装置了四个特大地雷。他们又抬着地雷向东紫烟村进发,将地雷埋在枕木中间,用炉灰、石子伪装好。大家趴在沙岗上忍受了一夜刺骨的寒风,直到天亮,火车才姗姗而至。随着“轰隆隆”几声巨响,土石飞扬,车头被炸得七零八落,其它车厢也被炸出道轨,七个押车日军全部被炸死。李混子土制的“铁西瓜”第一次使日寇的“钢铁巨兽”腾空解体。
铁路线上的生死博弈
火车被炸,日军损失严重,挖空心思加强防范。他们沿铁路每隔二三里修筑一个碉堡,碉堡之间火力可以交叉,形成一条严密的火力封锁线。同时,日军在铁路两侧挖了两丈宽一丈五尺深的大沟,在易于布雷地段的路基上洒上石灰水,人走过便留下痕迹,并增派日军昼夜沿路巡逻、工兵排雷,甚至强征民夫充当护路员日夜往返巡查。李混子爆炸组两次布雷,敌人都顺着地雷拉火绳摸上来,爆炸组险些与敌遭遇。
李混子根据敌情变化,采取了新的斗争策略。一方面,李混子爆炸组在伪装布雷点、隐蔽拉火绳上下功夫,采用暗色的线,雷线浅埋,甚至等火车开来再挂引线等办法,与敌人周旋。
另一方面,李混子多次召开“诸葛亮会”,集思广益,研究地雷改进办法。受老鼠夹子的构造启发,李混子试制了一种不用拉火绳的“姻缘雷”。他们将一根细黑线一头系住引信,一头拴在道轨上,车轮压断黑线即起爆。这种地雷成功让火车头又“跳起了舞”,一长串火车车厢像无头蛇一般拱起脊梁栽倒在一边,12个押车日军也送了命。
为应对敌人工兵排雷,李混子爆炸组刻苦钻研,经过反复试验,又研制出两种不用拉力、只靠震动就起爆的地雷。一种是“压簧挑线雷”,即把弹簧用三根杠杆依次压住,最后一个杠杆放一石子,石子受震动或碰撞掉下,杠杆依次张开,弹簧即拉雷起爆。另一种是“硫酸雷”,即在雷壳内放一个盛有硫酸不封口的小瓶子,只要雷体一倾斜,硫酸流出即时起爆。李混子将这两种地雷同时布放。敌人的两个巡逻兵发现了“硫酸雷”,提心吊胆地起出地雷,得意洋洋地抱回岗楼向日本小队长佐佐木请赏。岗楼里七八个日伪军全都争着围观,不料雷一歪,一声轰响,半边屋顶被掀翻,围观的敌人全部丧命。不久,“压簧挑线雷”也将一列日军火车炸得歪出道轨。
面对“排雷命归西,不排火车翻”的问题,狡猾的日军挖空心思又出新招数。他们改变行车方法,把火车头夹在车厢之间。这个诡计一时得逞,李混子爆炸组几次爆破都只炸毁了几节车厢,炸不着火车头,敌人简单处理后火车照样开动。于是,李混子就化装成护路民夫,在铁道上观察了几天,发现火车头前一般是七八节空车厢。回来后经过多次试验,李混子把导火索按七八节车厢的行程时间切取,制成了“延时雷”,又根据车头比空车厢压力大的原理,发明了“压发雷”,破解了这一难题。
日军诡计层出不穷,民兵们见招拆招越战越勇。直到1945年对日全面反攻,李混子爆炸组活跃在从东紫烟村到新乐县城之间25里的铁路上,研究雷、布雷、炸车,让铁路沿线逐渐变成侵略者的“露天坟场”。
1945年8月底,李混子出席了冀中第七军分区召开的爆炸事迹展览会。他以对日军反攻作战中炸毁敌火车头3个,车皮19节,炸死炸伤日军73人的战绩被评为“爆炸英雄”,荣获奖章1枚、手枪1支、子弹50发,还有一面写着“敌人遇见骨碎,火车碰上翻身”的锦旗。
雷火中的战斗传奇
除了是炸火车的能手,李混子还是摆地雷阵的强将。
日本投降后,国民党又掀起内战。李混子爆炸组刀未入鞘,马未卸鞍,便投身解放战争中。他根据军分区领导扩大战果的指示精神,利用自己在爆炸展览会上学到的新技术、新经验,组织群众学习埋雷、防雷。
1946年7月,地主李洛玄依仗国民党53军21团的势力,要回乡“勘乱”,扬言要活捉李混子。村党支部和爆炸组制定了“招待”对策。全村男女老少齐动员,坚壁清野,连夜抢修了两个街口碉堡和村中心岗楼。李混子指挥民兵在村里村外、房上、地下埋设各种地雷1000多个。
21团先向李家庄打了300多发炮弹,而后兵分三路包抄攻击。村南口的民兵用李混子的“子母雷”给敌人一个下马威,又以“犁铧夹雷”炸死数人,敌人几次向村内发起进攻,都被“飞雷”“滚雷”炸退了。村东进攻的敌人扛着机枪,找了个粪坑作掩护,刚架好机枪,就连人带枪炸上了天。敌人不敢走大街,就沿小胡同往里摸,结果靠墙走,墙缝有枪眼,推门,房门“挂雷”爆,“一字长蛇雷”更让敌人寸步难行。村西边,李混子设置了两道“连环雷”封锁线,炸得敌人抱头回窜。战至日落,敌人扔下30多具尸体狼狈而逃。
李混子爆炸组还协助其他村庄展开反击,并主动出击,夜闯新乐城,搞得敌人草木皆兵,谈“雷”色变。又怕又气的敌人贴出布告,“赏洋三百万元”捉拿李混子。
在4个多月的战斗中,李混子爆炸组共计炸毁敌人火车头7个,车厢30多节,桥梁若干,炸死炸伤敌军150余人。1946年10月31日,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授予李混子“边区爆炸英雄”称号。同年11月15日,中共冀中区党委做出决定,号召全区广泛开展学习李混子的爆炸运动,要求各级党政军民有计划地培养千万个“李混子”。此后,爆炸斗争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涌现出大批爆破能手。
1946年12月8日,李混子黑夜上房检查地雷,大风吹起了他的破棉袍,挂住了雷线,带响了地雷。他腹部被炸受伤,因伤势过重,医治无效,于9日光荣牺牲,时年22岁。
李混子牺牲后,中共冀中区党委发出沉痛悼文。《晋察冀日报》曾多次刊文报道李混子事迹,称赞其“虚心学习技术和天才的创造应成为每个人民战士的光辉榜样”,是“冀中民兵光辉的旗帜”。《冀中导报》也曾以大块篇幅刊登李混子爆炸相关事迹和痛悼文章。
李混子短暂而传奇的一生,折射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全民族抗战中,人民群众迸发出的无穷智慧和抗争意志。
如今,华北军区烈士陵园仍珍藏着三颗李混子爆炸组自制的地雷。地雷虽已锈迹斑斑,却启示着后人:当亿万民众觉醒,任何侵略者都终将湮灭于人民战争的汪洋之中。
(来源:“人物周报”微信公众号。原文载《人物周报》2025年5月16日第2版,作者系河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编研三处副处长、三级调研员。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