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自知活不了多久了,想起曾被自己斩杀的曹家1000多口人,临死前,他给儿孙留下了两个无比英明的遗嘱:理好国政,司马家后人一律不准上坟!
“我司马懿清清白白,赤胆忠心,只要你们投降,绝对不对你们动手,我以司马懿的名声发誓,绝对不会对曹家天下动手。”
高平陵事变,司马懿言表自己赤胆忠心,让曹爽放心放下武器,看起来十分大义凛然,所有人都认识了司马懿这忠心耿耿的样子,毕竟司马太傅都这样说了,难道还会反悔不成,这不是败坏自己名声吗?
但败坏自己名声那又如何,司马懿倘若在乎自己的名声,就不会因为柏夫人跟张春华闹掰,原本曹爽和曹芳以为司马懿不会背弃誓言。
司马懿可不管身后名,他只清楚一件事,那就是斩草要把根也拔掉,曹爽必须得死,至于名声,等到成为皇帝,没有人会在意这种小事情,自有大儒为他辩解,只会说司马懿老谋深算,赤胆忠心保卫曹家天下。
明明司马懿快入土了,但仍有一丝力气,说禁止大修土木,他可是当时曹魏实控人,这不得风光走一遭,让朝廷百官也为他哭泣,让全天下的人都明白司马懿的威视?
司马懿可不是个节俭的人,论结党营私铺张浪费,他可一点都不差,不让后代给他上坟,是为了救自己,也为了拯救司马家,哪怕是死后,他也担心司马家的安危。
当时司马家虽然没有篡位,但也是掌控了所有的权力,谁敢杀司马家的人,谁有能力对司马家的人动手,这不是送死吗?
送不送死不清楚,但司马懿确实是怕死的不行,因为当年他在曹芳祭拜老祖宗的时候发乱,一举控制京城的兵权军权,控制曹魏的大部分政治体系,才有了洛水为誓。
曹芳的权力已经没有了,为什么司马懿还这么怂,死了都怕曹家翻身,,这都源于当年曹操种下的苦果,“挟天子以令诸侯”,当年曹操就是这样干的,司马懿只不过是跟着学习罢了。
不得不承认的是,曹家皇帝十分出色,每一个都制裁司马懿不敢在朝堂上结党营私,在帝王心术这一块,曹家拉满了,除了有一点,曹家人除了曹操,活得都不够长久,司马懿太长寿了,本来司马懿是曹操留给二公子的谋士,如今曹丕曹叡都走了,司马懿还安安稳稳的活着,恐怕曹操自己都没想到。
哪怕是曹叡没了,司马懿依旧谨小慎微,曹家人打仗的天赋点满,他跟曹爽同样作为曹叡留下的底牌,曹爽压得司马懿一点实权都没有,虽然曹爽也并非良臣,但大体上还是忠心曹魏的,司马懿哪怕是不甘心,也只能乖乖屈服,不屈服不行,司马懿明里暗里都被曹爽架空了。
但司马懿能忍,无论曹爽怎样逼迫,始终默不作声,等来把围困曹爽的机会,曹爽此时还有一个办法,就是带着曹芳到许昌,这可是曹操的龙兴之地,一呼百应之下,肯定有不少人响应对司马懿动手。
但曹爽怂了,他没有曹操的魄力,而且司马懿都下了毒誓,不对他动手,谁能想到司马懿真背弃誓言,不讲情面的诛杀曹家数千人。
司马懿警告后代不上坟就是怕曹芳这一招,他明面上虽然拿捏曹芳,但暗地里指不定还有多少人忠心曹芳,为了安全起见不被中途伏杀,也为了保全自己的最后一点名声,司马懿决定一切从俭。
当然司马懿死后也并未结束他对曹魏天下的侮辱,有人提名司马懿移位曹操的宗庙,成为曹操的肱骨之臣,称他为魏国的擎天之柱。
相比司马懿还在乎颜面,司马昭行事风格更加果断,根本不给曹魏转变的机会,召集一众大臣改国号为晋,算是让曹魏光复天下的梦想彻底破碎,改为晋朝光复天下。
信息来源:高平陵事变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