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北京、洛阳都是极其繁荣的古都。
目光投向北宋,当时的首都(东京)开封综合影响力在世界上比现在的纽约有过之而无不及。
历史过去了将近1000年,关于开封城的传说依然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开封城靠近黄河,经常受到水患的冲击,地基历经变迁,地下城叠城是常态。
在开封城西北隅,有座被黄河泥沙托举了千年的铁色琉璃塔。脚下是层层叠压的六座古城遗址,眼前55.88米的开宝寺塔却倔强地刺破黄土,成为中原大地上最震撼的时空坐标。这座被民间唤作"铁塔"的北宋遗构,在风中默默讲述着比《东京梦华录》更真实的汴梁往事。
开封铁塔历经37次地震、18次飓风、15次洪灾,还有昭和十二年日军炮击留下的28处创伤。最让我震撼的,是塔尖竟比四公里外的黄河河床低矮13米,这意味着整座建筑如同倒悬在黄河之下,却依然保持着近乎完美的力学平衡。那些泛着幽蓝光泽的琉璃砖,留下北宋工匠的“体温”。每块砖上的榫卯暗号,都是他们留给后世的建筑密码。
当塔身因风过产生轻微震颤时,我突然理解了为何登塔有种在"地下行走"的错觉。
在塔心发现的明代题壁诗,揭开了建造者喻浩的传奇。这位被欧阳修称为"国朝以来木工第一人"的匠师,竟将塔身故意偏向西北。
也就是说开封铁塔,其实是一座斜塔。
为何故意建造一座斜塔,不怕倒吗?喻浩的原话是“京师地平无山,而多西北风,吹之不百年,当正也。”
现在的开封铁塔被西北风吹正,还向东南方向倾斜了71厘米左右。
铁塔公园除了铁塔,还筑有碧湖,建有曲径、古式建筑,既有中原京师的大气,又有几分江南园林的婉约,值得花两个小时以上好好游览。
离开公园前,回望铁塔,这座被六朝黄土托举的建筑,恰似从地层深处生长出来的时光胶囊。它记得赵匡胤在开宝寺的晨钟,记得金兵破城时的烽烟,记得明清黄河改道时的惊涛,却始终保持着喻浩设计时的倾角——那是中原工匠留给历史的完美抛物线。薄雾中的铁塔轮廓渐渐模糊,但塔檐下风铎仍在叮咚作响,如同北宋匠人们穿越千年的私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