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有消费者连发两条视频投诉在来伊份的粽子中吃到带血的创口贴,粽子购自当地来伊份门店,生产日期为2025年4月2日。
5月12日,来伊份[603777.SH]发布公告称,公司已全面下架本批次蜜枣粽产品,消费者可选择就近门店进行退换货,并可得到相同金额的额外补偿,同时公司将对相关问题进行全面调查,后续调查结果会及时向广大消费者公布。
涉事蜜枣粽的包装信息显示,其受委托方为浙江五芳斋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也许很多人感到不解,为何来伊份不自主生产?
实际上,代工模式在食品行业十分普遍,但品牌方与代工厂之间的品控衔接至关重要。此次事件不仅暴露了来伊份的供应链管理问题,也让五芳斋的食品安全信誉受到冲击。
五芳斋是以粽子起家的“中华老字号”,其传统粽子制作工艺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22年8月,五芳斋登陆上交所,成为“粽子第一股”。
此次事件一出,五芳斋与来伊份同一天发布情况说明,声称将对生产流程进行深入排查,协同合作品牌方对相关问题进行全面核查,主动配合相关部门现场检查。
值得注意的是,近几年来伊份频发食品安全问题。2012年以来,来伊份先后陷入毒蜜饯、牛轧糖大肠菌群超标、手撕肉条菌落超标等事件。2013年至2016年上半年,来伊份共召回不合格产品70250公斤,其中涉及肉制品、水产品、糕点、果蔬等。
频繁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不仅损害了消费者权益,也令消费者对来伊份品牌逐渐丧失信任感。
1、转型的阵痛
随着“零食有鸣”“零食很忙”“好想来”等新兴零食折扣店的兴起,来伊份面临的市场竞争压力与日俱增。
2017年,来伊份提出“万家灯火”战略,要在2023年实现一万家门店的规模,精耕上海、江苏等成熟市场,发展安徽、北京等成长市场,培育深圳、江西、重庆等新市场。
但截止2024年底,全国门店总数为3085家,同比减少16.28%。其中:直营门店1485家,占比48%;加盟门店1600家,占比52%。加盟占比的逐年提升,标志着公司逐渐从传统零售企业向连锁管理服务+供应链平台型企业转变。
一方面,是公司门店构成的变化;另一方面,公司曾经想布局高端市场。
从定价来看,来伊份比许多零食集合店的价格要高。也因为这样的定价,来伊份的受众群体更多是在一、二线城市。
2020年7月,来伊份在上海来福士开设一家未来店,希望把它当做商场门店升级的样板,并且表示将会在更多中高端商场开店,以及在南京、青岛等新一线城市进一步铺开推广,以深挖一二线城市消费新动能。
可惜最后无疾而终,这家未来店已关闭撤出。究其原因,主要是高端市场竞争激烈,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度和忠诚度较低。再者,新兴零食折扣店集中在下沉市场、更接地气,在“消费降级”的环境下容易获得更多市场份额。
“高端零食”的市场定位要求企业在产品质量、安全性和用户体验等方面达到高标准,来伊份食品安全事件频发表明其在这些方面的管理存在不足,也与其“高端零食”的品牌定位相距甚远。
2、业绩下滑,突围困难
2024年,由于部分城市消费降级趋势明显以及行业竞争的加剧,来伊份的市场空间和利润空间面临巨大压力。
全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33.70亿元,同比减少15.25%。其中:门店零售收入
20.2亿元,占比为上年同期的78.61%;加盟商批发收入7.6亿元,占比为上年同
期的103.92%;特渠收入2.18亿元,占比为上年同期的101.30%;电商收入2.11亿元,占比为上年同期的64.46%。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7526.76万元,同比减少231.94%,可谓上市以来最差业绩。
对于营收的下降,年报中透露主要系公司部分区域门店收入下降且对部分低效门店进行调整导致直营收入受影响同比下降。
为了应对营收下降的不利局面,公司只能进一步控制成本,优化调整降低门店租赁费、广宣物料以及人力成本,但仍然无法覆盖营收大幅下滑带来的亏损。
另外,分产品来看,每个品类的产品毛利率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下滑,导致综合产品毛利率较上年减少1.23个百分点。
原本公司产品主要覆盖坚果炒货、肉类零食、糕点饼干等零食,现在为了丰富品类,公司还在探索和布局非食品类和跨境品类,挖掘消费者在日用百货、数码产品、美妆护肤等品类的诉求,这也与五芳斋不想只卖粽子有异曲同工之处。
如今的零食赛道实在太过拥挤,头部企业已经深入到下沉市场开启了价格战,如果来伊份还在坚持中、高端市场,或者仅限食品领域,实在是很难突围,因此不得不考虑第二增长曲线。
3、食品安全问题的背后
业绩承压之下,来伊份频频发生的食品安全问题暴露出其在供应链、质量管控等环节存在缺失,也敲响了食品安全的警钟。
首先,来伊份声称其形成了一套以“预防为主”的食品安全风险控制体系、食品安全追溯系统和31道质量管控体系,强化源头管理,实现端到端的食品安全质量管控体系。
追溯系统下,原料可追溯、去向可跟踪、生产现场可监控,那么为什么仍然出现原料质量不可控的问题?
其次,公司声称构建了智慧供应链管理系统,打通了全渠道需求预测、库存共享、预测补货,形成了全渠道商品闭环的运作链。不仅满足了全渠道的经营需求、保证商品的新鲜度,同时又降低了供应链的运营成本,提高了经营效率。
可屡次发生食品变质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公司的供应链系统存在瑕疵。
最后,公司对代工厂过度依赖,而品控却做的不到位,进一步加剧了食品安全问题频发。
随着代工厂数量增加、产品线快速扩张,公司在外部采购、内部管控和终端门店管理上的难度同步上升,导致品控疏漏风险加剧。
4、总结
此次来伊份在端午前“翻车”,不仅连带五芳斋一起受到公众质疑,也再一次敲响了食品安全的警钟。
业绩承压之下,来伊份不仅要寻找第二增长曲线,还要应对新兴零售折扣店迅速攻占市场带来的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