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现在的教育似乎不允许孩子太早养成独立思考的精神,可偏偏在初中至高中这段时间,学生要去尝试回答“我是谁”这个核心问题,这本是重要的实践。但很多父母在教育方面对孩子放心不下,听说很多家长在孩子处于这个年纪时,仍然会鬼鬼祟祟地翻他们的书包。
并不是说这种做法一定是错的,毕竟有些孩子不让人省心,又不愿和家长敞开心扉,家长偷偷翻一翻,也许无伤大雅,可最怕的是家长在这过程中疑神疑鬼,本来没事,却非要怪罪到孩子身上。
“女儿变坏了!”书包里翻出了银色包装纸,母亲的怀疑引发上万人批评
从初中开始,学生就有了独立的需求。可是,如果独立没有经过教导,表现出来就有点像是过分追求标新立异或者我行我素,这样的学生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家庭里都很吃亏。
而家长们往往仍想把孩子当成小孩来对待,所以就有不少家长随意乱翻孩子的东西。有的家长坏习惯还不止于此,他们发现问题后,不愿直面问题跟自家孩子谈谈,而是去询问网上一些所谓的教育专家,结果遭到了大家的批评。
有一天,这位妈妈等女儿放学回家后,习惯性地去翻她的书包。这一翻可不得了,她立马态度异常,情绪失控了,说自己的女儿很可能学坏了,因为女儿的书包里有一个看起来非常熟悉的银色锡纸包装袋,上面还写着“由此撕开”四个字。
看样子应该是设计得很容易撕开的那种。她不禁想,什么样的东西需要用类似方形的银色锡纸去包装,里面还弄了塑料膜呢?这么一想,这位家长立马陷入了更深的崩溃当中。本来这件事要是解释清楚了,压根不会有任何后患。
可偏偏这位妈妈不听劝,于是一些网友看到解释无果后,就开始“摆烂”了,直截了当地告诉这位家长:“是的,你的女儿就是变坏了,这是有毒的药,你满意了吧?”看到这儿,大家才意识到发生了什么。
其实那个包装袋无非就是一种奶粉的包装罢了,只是孩子吃了一袋零食,母亲就在这儿多疑。其实最简单的做法不就是应该正面交流吗?
家长奇怪的心态,在高中不让独立,上了大学却强迫独立
不少人通过家长翻书包这一坏习惯,反映出当下部分家长一种奇怪的心态:在高中时,不许孩子有感情,还要剥夺其自由;可一上了大学,却强迫孩子立马像天生就会似的无师自通,去交往一个男女朋友,或者把自己未来毕业所需处理的社会关系都处理得明明白白。
但如果家长在初中、高中阶段都不教这些,反而是抱着一种怀疑、拒绝沟通的心态去教育孩子,那么孩子只会变得更糟。甚至上了大学,让其突然处于一个更加宽松的环境当中,他压根不会从中有所获益。
连学习的渠道都还没掌握,只能像没头的苍蝇一样到处乱撞,最后的结果自然是相当不好的。最有效的教育方式是:当学生在自然成长阶段,发现自己应该拥有独立性时,家长要从控制的状态转为目送。
尤其是涉及隐私或特殊情境下的教育,一定要审慎地进行干涉。比如孩子今天突然情绪大变,或者拒绝携带书包上学,又或者频繁在家里更换某样东西的位置,不给孩子解释的机会就把一切都拍板定下了,这种教育方式对孩子的伤害大于启迪作用。
还有一个词家长们需要了解,叫做非侵入式的关注,把翻书包的行为变成陪孩子一起整理书包、购买文具等日常活动,这样能够减少侵入的感觉。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