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系这几年一直是大起大落,贸易战、科技战打得不可开交。2025年5月12日,中美在日内瓦好不容易签了个联合声明,打算把双方的高关税降下来喘口气,结果还没两天,美国那边就变脸了,48小时内连发三道威胁,直接把谈判桌掀翻。中国这边也不甘示弱,祭出稀土这张王牌,搞了个“史上最严出口管控”。
先说说这个联合声明。2025年5月12日,中美在日内瓦签了个协议,核心内容是这样的:美国把对中国商品的关税从145%降到30%,中国把对美国商品的关税从125%降到10%,期限90天。乍一看,这数字降得挺狠,感觉双方都有点要缓和的意思。毕竟这几年关税战打得太猛,145%和125%这种天文数字,谁看了都觉得离谱,企业成本高得没法干活,全球供应链也跟着遭殃。
这声明签的时候,估计不少人松了口气,以为中美能消停一阵子,至少90天内能谈出点实质性的东西。可惜啊,这缓和也就持续了48小时,连个周末都没撑过去,美国那边就翻脸了。咋回事呢?咱接着往下看。
联合声明签完没两天,美国特朗普政府就甩出三板斧,直接把气氛搞得剑拔弩张。这三道威胁分别是啥,咱们一个个拆开说。
第一招,美国放话说,如果90天内谈判没结果,关税就得“显著上调”到“更高水平”。具体瞄准啥?中国的新能源电池和芯片制造设备。这俩领域可是“中国制造2025”的命根子,美国这是奔着掐脖子去的。新能源电池关系到电动车、储能这些未来产业,芯片制造设备更是半导体命脉,美国摆明了不想让中国在这俩赛道上跑太快。
这话听着耳熟,特朗普当年第一任总统时就爱玩这套路,动不动就拿关税吓唬人。现在2024年刚上台没多久,又捡起老招数,估计是想试试中国底线,看看能不能逼着中国让步。
第二招,美国商务部直接出手,发布新规:一是全球范围内禁止使用华为的昇腾芯片,二是限制美国芯片流入中国的AI训练系统。这招够狠,等于是在科技领域给中国画了个圈,想把中国AI和高性能计算的路堵死。
昇腾芯片是华为自研的AI芯片,这几年发展势头不错,美国这一禁,等于断了华为一条腿。至于限制美国芯片流入AI训练系统,那就更直接了,英伟达、AMD这些公司的GPU是中国AI企业的大头货源,卡了这块,中国AI研发速度肯定得受影响。特朗普政府这是铁了心要把中国科技按在地上摩擦。
第三招,特朗普威胁对中国加20%的芬太尼相关关税,说是中国没管好芬太尼前体化学品的出口,导致美国毒品问题泛滥。这理由听着挺新鲜,但仔细一琢磨,漏洞不少。数据显示,美国的芬太尼主要从墨西哥和印度进来,跟中国关系不大。中国这些年一直在配合国际禁毒,出口管制做得挺严,美国硬把这锅甩过来,明显是找茬。
这一招估计更多是政治牌,给国内选民看,显得特朗普强硬又有担当。不过从实际效果看,20%的关税能有多大作用还真不好说,反而显得有点“黔驴技穷”的味道。
美国这边三板斧砸下来,中国也没闲着。5月14日,中国商务部联合七大稀土产区,直接祭出“史上最严出口管控”。这招可不是闹着玩的,咱们得好好掰扯掰扯。
中国这次管制核心是两点:一是全链条数字化溯源,从矿场挖出来到出口,每一步都得有据可查,防止稀土偷偷流出去;二是重点管控中重稀土,像钕、镝这些关键材料。中重稀土在高科技领域用得多,比如导弹、雷达、电动车电机,没这些玩意儿,很多东西造不出来。
中国为啥敢这么硬气?因为稀土这东西,中国手里攥着全球60%的产量和92%的精炼能力,美国90%的军用稀土都得靠中国进口。你说这牌大不大?美国要是没了中国稀土,军工和新能源产业得直接“休克”。
稀土不是土,是17种稀有金属元素的统称,分轻稀土和重稀土。轻稀土多用于玻璃、陶瓷,重稀土才是高科技的“香饽饽”。比如钕能做强力磁铁,镝能让磁铁耐高温,这些都是军工和新能源的命根子。美国自己也有稀土矿,比如加州的山口矿,但精炼技术不行,开采成本也高,短期内根本替代不了中国。
中国这一手,等于是拿稀土当“核武器”,直接对准美国命门。你卡我芯片,我断你稀土,大家互相伤害,看谁先扛不住。
这事儿一闹,全球市场立马炸了锅。咱来看看具体咋回事。
中国稀土管制一出,全球稀土价格蹭蹭往上涨。美国军工和新能源产业首当其冲,像F-35战机、风力发电机这些玩意儿,没稀土就得停产。五角大楼赶紧开会,讨论咋办,但短期内没啥好招,只能干着急。
美国也试着在得克萨斯州这些地方自己挖稀土,可问题是大矿少,精炼厂更少。建个精炼厂得好几年,哪能解近渴?最后还是得硬着头皮找替代方案,或者跟中国低头。
这边美国卡科技,中国也没闲着,直接加大半导体和AI的研发投入。华为这些年被逼得没办法,自己搞芯片,从麒麟到昇腾,硬是趟出一条路。这次美国再下狠手,估计中国国产芯片得再提速。虽说短期内还比不过美国的高端GPU,但方向定了,慢慢也能追上来。
联合声明签了以后,90天是双方谈判的窗口期。中美在日内瓦、华盛顿开了好几轮会,但结果一点不意外——没谈拢。关税和稀土这俩问题,谁都不肯松口。美国想让中国多买点美国货,放开科技限制,中国想让美国别老搞制裁,大家各有底线,谈不下去很正常。
最后期限一到,双方关税直接恢复高位,145%和125%又回来了。全球供应链一看这架势,彻底懵了,企业赶紧找新出路,产业链重构这事儿算是正式拉开序幕。
这场中美博弈,到90天谈判结束算是个阶段性节点,但远远没完。咱来聊聊未来可能咋走。
关税恢复高位,稀土和芯片互相卡脖子,全球供应链肯定得变样。企业不可能老这么提心吊胆,美国公司可能会去越南、印度找替代供应商,中国企业也得加速国产化。短期看是阵痛,长期看可能真会催生新格局。
中国这边,科技自立是绕不过去的坎。芯片、AI这些领域,美国卡得越狠,中国越得自己干。华为、小米这些企业能不能顶住压力,拿出硬货,是未来几年最大的看点。
美国要想摆脱对中国稀土的依赖,得花大力气建精炼厂,搞技术突破。这事儿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钱和时间都得砸进去。特朗普政府能不能干成这事儿,还得打个问号。
从目前看,中美这对“冤家”估计还得斗下去,但彻底翻脸的可能性也不大。毕竟经济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真打成全面冷战,谁都吃不消。未来几年,估计还是这种“斗而不破”的状态,互相试探底线,偶尔缓和一下。
说了这么多高大上的东西,咱老百姓咋看这事儿呢?其实挺简单。美国那边涨关税,咱这边东西卖不出去,出口企业日子不好过;中国管稀土,美国那边造不出高端货,军工企业也得挠头。到最后,物价可能涨点,买东西得多个心眼,日子照样得过。
不过话说回来,中国这几年科技憋着劲儿往前冲,咱普通人多少有点底气。以前老听人说“中国缺芯少魂”,现在华为这些企业硬扛下来,感觉也没那么慌了。稀土这张牌打得好,起码让美国知道,中国不是好欺负的。
这场中美博弈,48小时内从联合声明到三道威胁,再到稀土管制,真是过山车一样刺激。90天谈崩了,关税又回到老样子,全球供应链还得接着乱。
未来咋走?中国能不能借着这机会,把科技自立搞上去?美国能不能真把稀土短板补上?咱也不知道,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你咋看这事儿?觉得中国这波反击硬不硬气?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想法,反正这戏还长着呢,咱慢慢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