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如果说美国总统特朗普第二任期上任以来最引人注目的一次外交行动,那无疑就是这次对中东三国的访问。

在短短几天内,他马不停蹄地在沙特、卡塔尔和阿联酋之间穿梭,所到之处皆签下天文数字般的协议。

从军火大单到AI合作,从能源投资到航空制造,可谓“签字签到手软”,将总统的行程活生生办成了一场超大型商业推介会。


沙特大收获

据公开资料显示,这场访问中,沙特抛出价值6000亿美元的“超级礼包”,其中不仅包括数百亿美元的军火采购,还有庞大的投资与科技合作项目。

卡塔尔则订购了200多架波音客机,总价高达千亿美元;阿联酋则紧随其后,不仅承诺投资AI数据中心和半导体领域,还计划在美国设厂,大力发展产业链协同。

这些数字堆叠起来,确实足以让特朗普回国时意气风发,甚至在离开中东前高调表示:“中国曾经差点拿下这里,但以后不会再发生了。”

这番话虽带着些许得意,背后却隐藏着更深层的战略焦虑。

对特朗普来说,这场外交更像是一场外交背后的对华“攻防战”——一方面,他需要用数据和订单为国内选民制造“政绩幻觉”;


另一方面,他试图用经济手段重新筑牢美国在中东的存在感,挤压中俄在该地区的战略空间。

然而,“满载而归”的背后,真的能高枕无忧吗?

这笔看似耀眼的“外交收获”,其实存在着不少不确定因素。

最直接的问题便是执行率:这类大宗协议,常常包含大量意向书和框架协议,真正能全部落地的比例并不高。

沙特曾在特朗普上一个任期中也承诺了4500亿美元的投资,但最后实际到位的资金仅占三成。

而眼下,油价走低、财政吃紧、投资保守已成为中东“后石油时代”的主旋律,海湾三国是否真有能力兑现这些承诺,值得打上问号。

而中东国家之所以愿意与美国重新靠近,并非出于盲目依附,而是建立在极其现实的利益考量之上。

他们最缺的不是美式制度,而是安全保障与投资回报。

在特朗普身上,他们看到的是一个不谈人权、不讲“选边站”,只谈军火和生意的“交易型总统”,正好对上了当前海湾政权的务实取向。

尤其是面对伊朗威胁、地区动荡不安,中东国家需要美国的安全“保护伞”来稳住基本盘,而经济上的合作则是一种回报形式。


但特朗普显然不满足于此。

他此次还借访问之机,高调宣布将解除对叙利亚长达46年的全部制裁,并与叙利亚“新总统”朱拉尼举行了会面。

这一举动被广泛解读为其试图以经济换政权,将俄罗斯彻底逐出叙利亚乃至整个中东。

阿萨德政权一直是俄罗斯在中东的铁杆盟友,驻叙的塔尔图斯海军基地与赫梅米姆空军基地更是莫斯科投送中东力量的核心。

特朗普此举,无异于在叙新政权身上下注,想通过“换代理人”的方式清空俄方影响力。

更引人警觉的是,有关叙利亚“新政权”背景的消息表明,其中不乏与“努斯拉阵线”等激进组织有关联的势力,一些美国智库甚至暗示这些组织曾经与美方存在武器或资金联系。

如果说特朗普解封叙利亚只是为了巩固美国在中东的“桥头堡”,那还只是传统地缘博弈,但若涉及打着反恐幌子的代理战,则可能引发更多不可控的后果。


喊话中国

在这一整套对中东的“重构计划”中,中国显然也被特朗普视为必须提防的目标。

在临行前和之后的几次媒体采访中,特朗普都频繁提及中国在中东的影响力,警告北京“别再伸手”。

但与他咄咄逼人的表态不同,中国与中东的合作则显得更加平稳、持久和务实。

中国与沙特、阿联酋等国长期保持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一带一路”倡议已与多国深度对接,从基础设施建设到清洁能源、再到高铁、金融、教育、科技等领域全面铺开。

这并非中国“挖美国墙角”,而是中东国家在走出依附、寻求多元化战略的主动选择。

尤其是在美国对中东盟友频频“翻脸”、单边主义盛行的背景下,中方不附带政治条件、不干涉内政的合作模式更具吸引力。


特朗普可能也明白这点,所以才有了“喊话中国”这一桥段。

然而事实是,中国在中东推进的是长期战略,而不是临时投机;是对等互利,而不是单方面收割。

与此同时,中方还展现出强有力的金融工具。

美国财政部数据显示,中国在美债市场持续减持,仅3月就抛售了276亿美元的长期国债,使得英国一度超过中国成为第二大“债主”。

这种通过金融市场对美施压的手段,在此前中美贸易对抗中已屡次奏效,成为中国经济反制的有效“法宝”。

综上所述,特朗普此行固然在形式上大获全胜,签下了令人咋舌的大单,也在选民面前塑造了“经济救星”形象。

但这场访问更像是一场高调的表演,一次“总统带货秀”而非真正的战略胜利。

中东格局并不会因为几张合同而发生根本逆转,中美在中东的竞争也远非喊话所能定胜负。


特朗普或许以为,靠一场华丽的访问就能让中东重新回归美式轨道,但现实是,中东国家如今更加自主、更加精明,他们在中国与美国之间左右逢源,唯利是图。

美国想要靠金钱重新掌控中东已非易事,特朗普喊得再响,也挡不住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进程。

在“抢夺中东”的这一场较量中,中国并未高调出招,却凭借持久稳定的战略部署、稳健的合作姿态、灵活的金融工具,早已悄然占据了另一种优势。

而特朗普的“胜利”,更像是一场昙花一现的热闹,一场为2028竞选铺路的表演。

至于最终谁能真正扎根中东,谁的战略更具生命力,恐怕需要更多时间来验证。

#夏季图文激励计划#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