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杨峰
5月19日,封面新闻记者从蓝天救援队获悉,云南蓝天救援队创始人孙振海,于5月17日晚因心梗去世,享年54岁。
记者从孙振海的队友云南蓝天救援品牌督导朱闵云处了解到,孙振海是辽宁人,2011年云南盈江地震,孙振海以志愿者身份投身救援并结识蓝天救援队,此后他创立了云南省蓝天救援队及云南省十余支救援队伍。在队14年期间,他曾经参与普洱地震、芦山地震、鲁甸地震、尼泊尔地震、老挝溃坝等十余次国内国际大型救援,后因身体原因退回幕后参与指挥工作。
左侧拿锦旗者为朱闵云,右侧为孙振海。受访者供图。
近几年,孙振海在老家盘锦休养,原本病情平稳,不料近日因心梗发作突发去世。身后留下一个儿子摆摊维生,妻子目前无业。
北京蓝天救援队副理事长、蓝天救援督察部负责人冯波涛告诉记者。5月19日,孙振海的亲友、二十余名蓝天救援队成员在盘锦参加了他的追思会,救援队成员对此深感悲伤。
队友追忆:纯粹的公益人、敢担当的指挥
孙振海是退伍军人,在加入蓝天救援队之前,他已与爱人在云南经商,并定居于云南,经常参与公益活动。2011年,云南盈江发生地震,孙振海带领志愿者参与救援,就此结识蓝天救援队,而后成立云南省蓝天救援队,组织发展工作。
2012年,经历过云南盈江地震的朱闵云,因为希望在云南德宏也成立一支救援队,而与当时正在创建云南省蓝天救援队的孙振海结识。
此后十余年间,朱闵云作为云南省蓝天救援队的常务副总队长(“队长”一职现改称“指挥”),与孙振海作为“最好的”搭档,一起将云南蓝天救援队,建设成西南地区专业的救援力量。2023年,孙振海因病休养,朱闵云从他手中接过了继续带领队伍成长的重任。
孙振海。受访者供图。
在朱闵云眼中,孙振海虽然体型较胖,但在救援上他全盘指挥的能力非常出色,“轻重缓急的拿捏”特别到位,能担当、也很讲纪律性。
朱闵云记得,2018年的老挝发生溃坝事故后,在面临语言不通、地形不清、国内的导航系统在当地可能失效等不利因素情况下,孙振海力排众议,没有过多的犹豫即组队前往救援,“救援时效是最关键”。
“我们当天下午6点多到达灾区,即在一个孤岛救回来六七个受困村民,其中还有一个孕妇。”朱闵云说,当时还在下大雨,水位在上涨,如果第二天再出发,很可能就救不回他们了。
孙振海,在老挝溃坝救援现场。受访者供图。
“在面对风险的关键时刻,他下了决断后,总是带头进入现场。”朱闵云说,孙振海的这种指挥风格如今在云南蓝天救援队伍中传承。
朱闵云说,孙振海后来身体不太好,血压高,中风了两次,出的任务就少了很多,更多做一些协调工作、后勤工作,“做得很细腻。”大家以他身体不好、年纪大为理由不让他上一线的时候,“他脾气也很大。”
2024年,已被查出膀胱癌的孙振海从云南返回盘锦养病,朱闵云说,“他回的时候,路过了我这边,说就回去看一下病。”结果这一走,两人就再也没相见。
“2025年3月缅甸地震的时候,他还在关心前线队伍的情况,说再养下病,就从辽宁回来,他挺乐观的。”5月17日,正在出任务的朱闵云接到队友电话,说孙振海去世了,“挺难受的,十几年的老兄弟了。”
二十余名队友组成车队送别孙振海
朱闵云说,孙振海在云南创立蓝天救援队之初,就希望省内的各支队伍在技能建设上各有专长、互相支援,团结在一起,“今后,我们继承他的遗志,帮他把这个夙愿完成。应该是对他最大的安慰。”
5月19日早7时许,二十余名蓝天救援队队友组成车队,在辽宁盘锦,送别孙振海。
5月19日,二十余名蓝天救援队队员在辽宁盘锦送别孙振海。受访者供图。
到场参与哀悼的北京蓝天救援队副理事长、蓝天救援督察部负责人冯波涛向记者表示,孙振海为人非常豪爽,“是我们这些后辈的好兄长”。听闻他过世的消息,大家深感悲伤,未来得及到场的几十支蓝天队伍,都以寄送吊唁函和花圈的方式表达了哀思。
5月18日,云南省蓝天救援队发布悼文称,灾难现场,孙振海永远是冲锋在前的逆行者。地震时,他攀爬摇摇欲坠的危楼,争分夺秒搜救被困群众;洪水来临时,他驾驶冲锋舟在湍急水流中破浪前行,只为将生的希望送到每一个受困者身边。而在幕后,他更是默默奉献的守护者。他用无私的奉献、无畏的勇气,为困境中的人们筑起生命的防线,也感召着无数人投身公益救援事业,成为当之无愧的英雄与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