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开始进攻低密用地赛道了。

近期,广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挂出了几宗位于增城、花都的新宅地。



这几宗宅地看似平平无奇,但它们有一个共通点:

容积率都低于2。

其中增城区荔湖街新城大道东侧地块容积率甚至低至1.02,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地块上的建筑面积基本=总用地面积,妥妥的别墅用地啊!

事实上,前段时间,在南沙土地推荐会上,也出现了一宗低密度用地,地块位于明珠湾大桥东南侧,容积率仅1.2。



短时间内涌出如此多低密度宅地,广州,在下一盘怎样的大棋?

事实上,自2025年来,广州低密度宅地“刷脸”的频率越来越密。

据统计,截至5月20日,广州共挂出6宗容积率低于2的宅地,在今年挂牌宅地中占比高达30%。



而在2024年挂出的64宗宅地里,容积率低于2的宅地占比仅20%。

这些低密宅地,大部分位于增城、花都等远郊地区,也有个别位于白云、天河等主城区。

当然,这对广州而言,可能只是个开始。

我们预测,接下来广州还会继续涌现更多的低容积率宅地。

何出此言?

首先,前段时间,住建部发布国家强制标准《住宅项目规范》,并在5月1日正式实施。

此前大家关注的点,集中在“层高不低于3米”的要求,但实际上,《住宅项目规范》里还有一个重点:

广州属于第Ⅳ类建筑气候区划,对应新国标,建筑容积率控制在3.1。



这意味着,接下来降容积率,将成为广州楼市的主旋律。

事实上,广州楼市苦高容积率久矣,特别是市中心,早先不少地块容积率基本都在5以上,建出来就是密密麻麻的超高层。

购房者看着头疼,开发商看着也头疼,不是我不想做小高层,实在是地块不允许。

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其实讨论过,怎么其他城市随处可见的板楼,在广州就变成了“豪宅专属”,说白了就是低密地块太少、偶尔出现几宗开发商都争着要,导致地价太高,只能做豪宅。

而接下来,广州要做的,就是把土地的容积率整体降下来,不仅给城市带来更好的人居环境,也给开发商更大的拿地空间,别再带着镣铐跳舞。

其次,郊区的容积率,可能未来会往更低的数值调整,广州的禁墅令有可能取消。

最近挂出的这些增城、花都的宅地,很有可能是广州迈出的试探性一步。

目的是什么?是为了产品差异化,也是为了能卖出郊区的地。

以前,郊区负责承载刚需,但如今,随着刚需在主城区的选择越来越多,光是番禺、黄埔就能承载大部分刚需客的需求,开发商越来越不愿意在郊区拿地。

郊区想杀出重围,就要跟中心区的产品走不同的路?有什么产品,能让郊区弯道超车?

答案就是墅类产品。

实际上,近年来郊区的二手别墅成交表现相对不错。

像是位于增城的逸翠庄园,去年底卖出的几套墅类产品,成交价都在2万/平左右。



增城碧桂园凤凰城的别墅价格也相当坚挺,凤曦苑甚至有别墅挂牌价去到5.9万/平。



随着近两年广州产品的进化,购房者对居住颗粒度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细。

而同样处于高端居住赛道,对比平层产品的“卷”,墅类产品近两年却没什么水花。

由于此前广州对墅类产品的限制,所以广州近两年墅类产品的供应相对稀缺。

根据中指院数据,自2025年至今,广州仅新批准了34套墅类产品的入市需求,而且项目位于花都。

整个2024年,墅类项目批准上市套数仅350套,仅占整个广州住宅市场供应的0.65%

虽然市场供应少,但墅类产品的需求却一直存在。

像是今年三月,万博的锦绣香江成交了3套独栋别墅,每一套都超千万。

4月,白云的颐和高尔夫庄园也成交了与一套建面约326平的二手别墅,成交价1820万,折合单价约5.57万/平。

而降低郊区地块的容积率,既能补充墅类产品的缺口,也能拉动郊区土地的出让,一举两得。

总的来说,降低土地容积率,既能够满足人们不断提高的居住需求,也代表着接下来广州房地产市场的发展趋势。

接下来,广州的低密产品,或将迎来新一轮爆发期。

至于这一回,广州人居体系会如何进化,我们不妨拭目以待。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