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1987年,我被分到部队养猪班。

初恋女友来信说分手,我的心瞬间坍塌。

但我没想到,多年后再次见到她,却是她后悔大哭的时候……



01、

我叫陈志强,和李美玲是从初中就认识的同学,高中又分到一个班。

她是班上的文艺委员,成绩优异,说话轻声细语,一头乌黑的长发总是扎成马尾,走起路来一晃一晃的。

我是成绩平平,但很喜欢体育,在学校运动场上无人能敌,尤其是短跑和跳高。

高二那年春天,一次班级郊游,我们被分到同一个小组。

回来的路上下起了大雨,我把仅有的雨衣给了她,自己淋了个透湿。

从那以后,我们之间似乎有了一种默契,每天一起上学放学,周末经常约着一起去图书馆看书。

高考那年,我成绩不理想,只上了一所普通师专;她却考上了省城的大学。

我们约定毕业后一起回家乡,建立一个小家。

这个约定,支撑着我们异地恋了两年。

直到1987年春天,我收到了征兵通知。

在我看来,这是个改变命运的机会。

在部队历练之后,也能提干、上军校、甚至走向更广阔的平台。

父母和李美玲都支持我的决定,送别那天,她红着眼眶对我说:"等你回来,我会一直等你。"



然而命运总是喜欢和人开玩笑。

入伍体检、新兵训练都很顺利,我幻想着自己能被分配到炮兵或者特种兵连队。

但在分配的那天,我被告知要去驻地农场的养猪班。

"养猪班?"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是不是搞错了?"

班长拍拍我的肩膀:"小陈,军队需要你在哪就在哪,每个岗位都很重要。养猪班负责全连的肉食供应,是后勤保障的关键部门!"

虽然我心里一万个不愿意,但军令如山,只能服从。

当天晚上,我写信给李美玲,诉说了自己的失落,但也表示会在岗位上好好表现,争取转岗或提干。

然而,回信来得比我想象的快,也比我预想的残酷。

"志强,很遗憾地告诉你,我想我们不适合继续下去了。养猪能有啥前途?我的理想生活绝对不是每天与猪为伴。我想我妈说得对,我们确实不合适,还是分手吧..."

看完信,我的手在颤抖,感觉有人在胸口狠狠捅了一刀。

我曾经以为我们的爱情可以跨越任何障碍,却不想在这小小的变动前就土崩瓦解。

"是女朋友的来信吧?"舍友老刘看出了我的异样,"你看着不太对劲儿啊。"

我没说话,把信攥成一团。

"怎么了?出啥事了?"老刘见我反应异常,靠近问道。

"她嫌弃我养猪,跟我分手了。"我冷冷地说,声音里带着几分不易察觉的哽咽。

老刘沉默了一会,然后拍拍我的肩膀:"哥们,要我说啊,这种女人不要也罢!爱一个人应该爱他的全部,包括他的工作和处境。你在部队养猪,那也是为国防事业做贡献!"

我点点头,但心里的刺痛感挥之不去。

那晚,我没去食堂吃饭,也没参加连队的晚间活动,一个人坐在猪圈旁边,看着那些懵懂的生物拱食,突然觉得它们比人类要单纯得多。



02、

我没有回信给李美玲,也再没收到她的来信。

那份刺痛变成了一种动力,我发誓要在这个被人看不起的岗位上证明自己。

养猪并不简单,需要掌握饲料配比、疾病防治、繁育技术等多方面知识。

我找连队指导员借来了几本专业书籍,每天晚上拿着手电筒在被窝里看到深夜。

还通过战友辗转联系上了驻地农业大学的一位教授,向他请教养猪技术。

入伍第二年,我负责的母猪全部顺利产崽,存活率达到了创纪录的95%。

第三年,在我的建议下,连队改良了饲料配方,猪的生长速度提高了30%,肉质也更加鲜美。

我的努力得到了连队领导的认可,被提拔为养猪班副班长,官方称呼是"畜牧技术员",但战友们私下里都叫我"猪司令"。

1990年冬天,我光荣退伍。

从19岁到23岁,军队这座大熔炉在我人生中最重要的几年,刻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走出军营的那天,我回头看了一眼那个我曾经不屑的猪圈,心中却充满了不舍和感激。

回到家乡萧县,母亲看到我黝黑健壮的模样,欣慰地落下泪来。

饭桌上,我详细向父母讲述了自己在养猪班的经历和成就。

"养猪挺好啊!"父亲拍着大腿说,"咱们农村人,搞养殖最实在!"

母亲却小心翼翼地看着我:"志强,有件事我得告诉你。李美玲去年嫁给了镇上供销社主任的儿子张浩,听说办得挺风光..."

我手中的筷子停在了半空,心里泛起一阵涟漪,但很快又恢复平静。

"嫁了就嫁了,我早就放下了。"

"那个张浩,我记得是初中时候老欺负你的那个吧?"父亲皱着眉头问。

我点点头。

张浩比我们大两岁,初中时是校霸,经常带着几个跟班在校园里横行霸道。

有一次他欺负班上一个矮小的同学,被我撞见,我挺身而出,结果被他们三个人打得鼻青脸肿。但从那以后,他们再也没敢欺负那个同学。

"听说张浩高中没毕业就辍学了,跟着他爹学做生意,现在开了家建材店,在咱们县城算是有点小钱。"母亲补充道。

我不置可否,低头喝汤。

往事已矣,我对李美玲已没有任何情感,只是心里难免有些不是滋味。

当初她就那么轻易地抛弃了我,现在又嫁给了我的"天敌",这真是一个讽刺的安排。

晚饭后,我独自走到村后的小山坡上。

冬天的星空格外清新,寒风吹过脸颊,带走了心中最后一丝不甘。

我在心里默默地说:"一定要混出个样子来,让看不起我的人后悔。"

03、

退伍后的日子并不好过。

我们老家是个典型的农业县,工作机会有限。

靠着退伍军人的身份,我好不容易在县粮食局找到了一份临时工的工作,主要负责仓库管理,月薪只有75元。

工作很枯燥,但我没有抱怨,而是利用业余时间继续学习养猪技术,订阅了几份农业杂志,还经常去县图书馆借阅相关书籍。

我有一个计划,要等存够启动资金后,自己办一个小型猪场。

然而,命运再次安排了一次意外的相遇。

那是1991年春节前的一个集市日,我去集市采购年货。

正在一个卖花生的摊位前挑选时,突然听到一个熟悉的声音:

"陈志强,真的是你?"

我转过头,看到了高中时的同学周小燕。



她依然扎着马尾辫,只是比高中时丰满了些,脸上的笑容却还是那么灿烂。

"小燕!好久不见啊!"我惊喜地问候。

周小燕是高中时班上的语文课代表,成绩也很好,但家境不太好,父亲早逝,母亲一人拉扯她和弟弟。

当年她和李美玲是好朋友,但性格却截然不同——李美玲总是光鲜亮丽,而周小燕更加朴实坚韧。

"听说你退伍了,现在在哪工作啊?"她问道。

"在县粮食局做仓管员,临时工。"我略带尴尬地回答,"你呢?"

"我大专毕业后回来了,现在在镇中学教语文。"她轻声说,"其实我本来是想去县中学的,但家里条件你知道的..."

我点点头表示理解。县中学待遇好,但一般人进不去。

"听说李美玲嫁给张浩了?"我假装漫不经心地问。

周小燕的表情变得有些复杂:"是啊,去年结的婚。说实话,我很意外,当年她不是一直和你..."

"都过去了。"我打断她,"人各有志嘛。"

"志强,你还是那么豁达。"周小燕笑了笑,然后像是下定决心一样说道:"其实,当年你去当兵后,我一直...一直很想联系你。"

我愣住了,没想到会听到这样的话。

"但我知道你和美玲的关系,所以一直没敢表露。后来听说你们分手了,我想给你写信,可又怕你误会..."她的脸微微泛红。

我心中一动,突然想起高中时周小燕总是默默帮我整理笔记,考试前给我复习资料,我一直以为那只是同学之间的互助。

"小燕,要不我们找个地方坐下来好好聊聊?"我提议道。

我们去了镇上唯一的一家小茶馆。

在那里,周小燕告诉了我更多关于李美玲的事情。

原来,李美玲在大学期间,就和县城里的一些富家子弟来往密切。她给我写分手信的时候,已经和张浩有了联系。

更让我震惊的是,当年我在部队养猪的事情,是张浩有意在村里散布开的,还添油加醋说我因表现不好才被罚去养猪。

"志强,你不知道,当时村里人都在议论你,说你没出息,去当兵结果成了'猪倌'……"周小燕声音低沉,"我替你辩解过,但没人相信。"

我握紧了拳头,心中燃起一团火。

我在部队兢兢业业,取得了不少成绩,却被人污蔑成了失败者。

而李美玲,更是因为这些谣言就对我弃如敝履。

"小燕,谢谢你告诉我这些。"我深吸一口气,"不过没关系,我会用事实证明自己的。"

周小燕突然拿出一张纸,写了个电话号码递给我:"这是我舅舅的联系方式,他在县畜牧局工作。如果你真想养猪,也许他能帮上忙。"

我接过纸条,心中暖流涌动。

从那天起,我和周小燕开始了频繁的联系,也慢慢走进了彼此的生活。

04、

有了周小燕舅舅的帮助,我很快接触到了县里的一个小型农业项目,可以申请3000元的创业贷款。

经过认真准备和申请,我终于在1992年春天拿到了这笔钱。

加上自己两年来的积蓄,我租下了村东头一片荒废的鱼塘旁边的空地,开始建设自己的猪场。

父母也全力支持我,帮我处理很多事情。

周小燕每周都会来看看进展,还经常帮我带饭。

渐渐地,村里人开始议论我们的关系,但我们都不在意。在我心中,周小燕的单纯善良和默默付出,远比李美玲的光鲜亮丽珍贵得多。

猪场建成后,我从县里买了20头小猪崽开始饲养。凭借在部队学到的技术和不断学习的新知识,我的猪场运营得很顺利。

第一批猪出栏后,就在县里的肉联厂卖了个好价钱。

后来,我的猪场扩大到100头。



然而,好景不长。

1993年夏天,一场突如其来的猪瘟席卷了整个县城。

很多养猪户损失惨重,有的甚至倾家荡产。

我的猪场也未能幸免,短短一周内就死了三头猪。

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日夜守在猪圈,给猪打针吃药,还用从部队学来的药方子给猪消毒防病。

最终,我的猪场损失控制在了最小范围,成为全县受灾最轻的养猪户之一。

这场危机过后,我的养猪技术在县里出了名。不少养猪户慕名前来请教,我都毫无保留地分享经验。

县畜牧局还邀请我参加了一次技术交流会,会上我结识了更多业内人士,拓展了销售渠道。

1994年初,我的猪场已经扩大到了200头规模,每个月都有稳定的收入。

这一年春天,我和周小燕订婚了,计划年底结婚。

然而,婚礼前一个月,一场意外的相遇,彻底打破了我平静的生活。

那天我去县城采购猪场所需的疫苗,在畜牧局门口,遇到了张浩和李美玲。

三年多没见,李美玲依然光彩照人,穿着时髦的连衣裙,挽着张浩的手臂,显得很是得意。

张浩则西装革履,头发上抹着发胶,一副成功人士的派头。

本想装作没看见走过去,没想到张浩主动喊住了我:

"哟,这不是'猪司令'陈志强吗?听说你现在靠养猪发财了啊?"他的语气里满是嘲讽。

我停下脚步,平静地说:"只是小本经营,比不上张老板的生意。"

李美玲上下打量着我,眼神闪烁不定:"志强,你还是这么...朴实。"

"朴实好啊,脚踏实地。"我淡淡地回应。

张浩哈哈大笑:"脚踏实地?你是说踩在猪粪里吧?听说你要和周小燕结婚了?倒是门当户对,一个乡下教书的,一个养猪的,真是绝配!"

我握紧了拳头,但还是保持冷静:"张老板说得对,我们确实很般配,至少彼此真心相爱,不是靠家世攀附。"

这句话明显刺痛了李美玲,她脸色变了变,拉了拉张浩的袖子:"别说了,我们还有事要办。"

张浩却不依不饶:"对了陈志强,你知道吗?下个月省农业厅要来咱们县搞养殖技术交流会,听说省里的大领导都会来,能给参展的猪场带来不少好处呢。"

我皱了皱眉:"是吗?我怎么没听说?"

"当然了,这种好事轮得到你?"张浩得意地笑着,"不过,我倒是有门路能让你进去。"

"你?"我冷笑一声,"你一个卖建材的,跟养殖业有什么关系?"

张浩挑了挑眉毛:"井底之蛙,我现在可是县商会副会长,认识的人多了去了。怎么样,需要我帮忙吗?"

李美玲突然插话:"志强,这次交流会真的很重要,能拿到省里扶持资金的。如果你......"

"美玲,别浪费时间了。"张浩打断她,不屑地看着我,"就他这点规模,拿什么去参展?到时候丢人现眼。"

我被他们一唱一和激怒了:"我凭什么不能参加?我的猪场虽小,但管理有序,肉质上乘,完全符合参展条件!"

"行啊,有种你就来参加,"张浩眯起眼睛,"不过别到时候连门都进不去,哭着回来找我帮忙!"

"那就走着瞧!"我甩下一句话,转身离开。



回去的路上,我心情复杂。

时隔多年再见李美玲,我发现自己心中早已没有任何波澜,只是对她的势利和张浩的嚣张感到厌恶。

但这次养殖技术交流会却引起了我的兴趣——据说能拿到省里的扶持资金,这对猪场发展至关重要。

路上,我一直在想应该怎么应对接下来的挑战。

不知为何,我总觉得张浩邀请我参加这个交流会,背后一定有什么阴谋。

而李美玲看我的眼神也很不对劲,似乎藏着什么秘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