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外交事务》在今年4月份发表了一篇标题为《低估中国,美国需要怎样的新联盟来抵消中国优势》的文章,文中提出了一个观点,即美国低估中国是美国犯下最大的错误,文中也承认为大国崛起是历史规律,但文中同时提出另一个观点是老大一直有修理老二的传统,并且前几次美国都完美的解决了危机!



从1980年代中美蜜月到1990年代双方交恶,之后则是展开了30多年的合作与竞争,中间至少有五次美国可以成功修理中国的机会,但无一例外美国都完美的错过了,等到最近美国再次以关税大战逼迫中国下跪求饶时却发现,跪下的已经变成了美国自己!到这个时候才想起来组建新联盟来遏制中国,《外交事务》的馊主意是不是出的太晚了?

大国崛起是必然的:美国就是从这条路走过来的。

《外交事务》的这篇文章给出了非常翔实的理由明确表示中国已经崛起了,从制造业与经济规模上,中国的规模是美国的2倍;先进技术体系上,大多数都是中国占据主导,比如电动汽车、核反应堆和高铁等,同时中国的专利出产全球第一;另外在军事上中国也已经超过了美国,导弹远比美军多,高超音速导弹全球首屈一指。



报道认为中国中国崛起已经严重挑战了美国的全球地位,美国必须要组建一个全新的联盟来遏制中国的发展。因为中国的体量实在是太大了,传统的联盟已经难以满足要求,因此必须组建一个“全球优势”的联盟,在美国的带领下遏制中国,至于会不会成功,报道称,世界历史上的大国都是这样崛起的,但是被美国修理了很多个,到目前为止没有哪个大国逃出没够的手掌心!

冷战时期的研究发现:大国崛起是必然的

冷战时期美国就有学者通过研究发现,拥有更大人口、更广泛地理覆盖范围和更强大经济实力的国家会升级成功并超越较小的先驱者。最明显的案例就是工业革命后英国崛起,再到被德国和美国超过的过程,简直就是活生生的案例!

18世纪60年代后开始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将英国送上了全世界的巅峰,凭借着纺织业机械化、煤炭钢铁产业扩张,英国成了全球第一个“世界工厂”,海外殖民体系为其提供原料产地与商品市场,海军力量的强化保障了贸易航线安全。到了19世纪中叶,英国工业产值占全球40%以上,伦敦成为国际金融中心,依托强大的经济与军事霸权,确立了全球霸主地位!



第二次工业革命被德国抓住了,电力、化工、冶金等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西门子的发电机、巴斯夫的合成染料、拜耳的医药等技术领先全球。1871年德意志帝国统一后,德国在铁路建设、钢产量以及煤炭等产量上开始全面超越英国。到20世纪初,德国在工业实力(尤其重工业)、科技竞争力上全面超越英国,成为欧洲第一工业强国!

英德争夺全球第一的时候一个老六悄悄的崛起了,美国1865年完成南北统一,随后横贯大陆的铁路建成,建立了统一市场。同时美国还把握住了第二次工业革命,集中在电力、石油、钢铁、农业机械化等,到一战前夕,美国已经超越德国成为全球第一。



一战时美国远离战火,还向欧洲出售军火,纽约代替伦敦成为全球金融中心;二战时美国深度介入二战,但本土并未遭到攻击,战争庞大的需求让美国制造业和军工体系几何级数扩大,战后对欧洲的马歇尔计划将欧洲培养成了一个巨大的市场,抢得战后主导欧洲的先机,布雷登森林体系确立美元霸权,外加美国的强大的军事科技,美国正式从全球制造与经济第一升级为名副其实的全球霸权。

1900年时英国本土的面积24.4万平方公里,人口4160万,德国当时面积大约54万平方公里,人口6000万,而美国的面积937万,人口7600万。从这三个帝国轮番崛起的过程,完美的复刻了“一个拥有更大人口、更广泛地理覆盖范围和更强大经济实力的国家会升级并支配较小的先驱者”的理论。



很多网友可能会用这个案例去安利印度,事实上这个没有可比性,因为这仨崛起完美的借助了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及美国的崛起还有第一次和第二世界大战的助力,印度啥都没有,想要崛起那肯定没门了!不过更精彩的是新老大崛起后打压老二的过程!

老二崛起了怎么办?修理就对了!

英德之间当年互相打压的狗血事件就不说了,下文主要聊聊美国修理英德的大致过程,二战中德国是战败国,战前美国如何撺掇德国这事就不提了,毕竟德国发动了二战,美德之间的事情还是二战后比较多,或者更多的是和欧洲纠葛在一起。但修理英国却是美国早就计划好了的,有一个堪称是极度经典的计划,最终则是以不累等森林体系彻底缴了英国的械为止,当然后续还有一丢丢小故事。

二战时美英是绝对的盟友,但美国算计英国在二战中就开始了,因为战争中的巨大消耗,英国到1941年时已经消耗了其45亿美元黄金和外汇储备,不得不向美国借债,美国在合适的时间出台了《租借法案》,逼迫英国取消“帝国特惠制”以削弱英联邦贸易圈、取消英镑去的外汇管制等削弱英国与殖民地之间的联系与联盟实力,之后英国疯狂举债314亿美元,差不多是英国在二战前储备的10倍。



英国的巨额外债导致战时英国在殖民地发行的债券遭到挤兑,在美国的宣扬下开始转成美元储备,直接拆了英国的台。当然更狠的还在后面,1944年时,美国主张建立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体系,成立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和 “世界银行”,要求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逼迫英国接受条件,英镑让位,这就是著名的布雷登森林体系。

英国为了战后恢复经济,不得不再次接受美元贷款,再次接受美国的“不平等条约”,1946年的英美贷款协议,成为压垮英镑的最后一根稻草。之后英国的殖民地纷纷独立,包括约旦、印度、巴基斯坦、缅甸、斯里兰卡与利比亚、苏丹等,英国从日不落帝国沦为二等国家,英镑从全球货币沦为二等货币。

美苏角力:马歇尔计划占尽先机

二战后美国以全世界60%的制造业产能力冠绝全球,但因为二战结束,战时疯狂扩产的产能成了过剩产能,怎么办?欧洲还是一片废墟,那就制造需求,培养欧洲,1948年实施的马歇尔计划不愧为最优秀援助计划,不仅瓦解了苏联向欧洲扩张的可能,扶持了欧洲经济,同时还为美国的制造业产能找到了“倾销地”。



当然“马歇尔计划”最重要的一点是捆绑了欧洲经济,计划要求受援国将20%资金用于购买美国商品,并以当地货币存入 “对应基金”(Counterpart Fund),美国可支配该基金投资西欧企业,实质控制其经济命脉。之后美国以“保卫欧洲经济重建”建立北约,一直嚯嚯了欧洲70多年,到现在还存在。

德国在这个时间发展了起来,制造业迅速恢复,经济开始快速发展!不过德国再怎么发展都逃不出美国的手掌心,作为战败国的德国必须接受美英驻军,其中美军3.87万人,英军不多,只是名义上,德国飞不起来,已经被美国深度控制。

至此,美国修理老二英国和德国的计划已经极度接近成功,美元替代英镑,英国成为跟班,德国彻底失去地位,未来发展还被美国攥在手里!当然美国修理老二的故事却没结束,美苏争霸以及后面的故事相当精彩!



苏联在和美国竞争欧洲上明显慢一拍,1949年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经互会),拉拢东欧国家,但是这些国家工业水平低下,体系封闭性强,无法与西欧竞争。西欧在马歇尔计划下成为美国的“冷战盟友 + 经济附庸”,而东欧则因为一直扶不起来成为苏联长久的负担。

之后是美苏登月竞赛以及苏联入侵阿富汗,一直以来苏联都在以计划经济维持庞大的苏联帝国以及盟友的运作,但这完全无法和市场经济的运作的美国主导的体系对抗,阿富汗战争以及美国的战略忽悠,苏联日渐难以维持庞大却处处要钱的盟友体系,最终以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苏争霸以美国完胜告终。

修理日本:意外让中国给占便宜了

美国政府与军工企业在二战中的合作意外催生出了一个军工复合体的怪胎,二战后军工复合体的存在为美国创造了战争需求,同时也让军工企业一直保持高速迭代发展,这个从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美国军事霸权的维持,但最终却成了美国的掘墓人!



不过此时讨论军工复合体对美国的功过是非,因为这个时期最重要的朝鲜战争催生了一个美国的敌人!朝鲜战争的最大受益者是谁?不是美国,也不是中国,更不是韩国,而是日本!因为美国就近补给的需要,3年朝鲜战争中美国几乎扶持了日本整个产业体系,加上日本战后迫切需要的就业以及极其低廉的劳动力,短短几年美国就成为一片废墟的日本再次成为工业国家。

朝鲜战争结束后十来年不到,日本已进入了工业化国家行列,按理说二战后一个接近上亿人口的国家进入工业化国家必定会遭到美国的重点关注,然而此时的美国在干嘛呢?在打越南战争!美国正在越南和北越打得不可开交,并且遭遇了史无前例的“经济危机”,完全没有时间来理会日本!

布雷登森林体系确立了金本位,美元与黄金的固定汇率,结果越战的消耗导致国际收支进一步恶化,黄金储备不断减少。1971年,美国的黄金储备(102.1亿美元)只有对外流动负债(678 亿美元)的15.05%,完全丧失了承担美元对外兑换黄金的能力,布雷登森林体系崩溃!越战失败,美联储主席听从林登约翰逊和尼克松总统的瞎指挥,美国经济每况愈下。



到1970年代末时,日本制造业飞速发展,很快就以半导体为代表的多个领域都超过了美国,这段时间美国内通过了保护工人与环境的多项法律,飙升的成本加剧了美日竞争中美国的劣势,而日本却凭借战后巨大的低成本就业需求取得了美日竞争中的巨大优势。

布雷登森林体系崩溃后,时任美国务卿的基辛格力挽狂澜重新确立了美元与石油挂钩,石油美元诞生,美元再次成为全球贸易主要结算货币。同时降低成本战胜日本,将制造业重新拉回美国的政策正式确立,美国主要分两步走,第一是修理日本,逼迫日元升值,摧毁其出口的广场协议正在密谋中。

第二就是将低端产业链外移,美国已经出台了大量环保法案,同时还有完善的工会组织,高污染、高耗能、劳动密集型产业都不适合呆在美国。必须要将其外移,但是问题来了,必须要找个人口基数庞大,能无限量解决美国的劳动力需求,还要与美国友好甚至意识形态相接近的国家。

如果从现在的视角来看,印度一定是最合适的,但在1970年代末到1980年代初,印度和苏联可是处在蜜月期,在国际事务中相互支持,两国在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中也经常协调行动,苏联帮助印度在国际社会中争取更多的支持和资源,所以这样的印度美国是绝对不会支持的!

那么中国呢?比较凑巧,1970年代末中美正在确立外交关系,从1972年尼克松访华到1979年1月1日正式建交,真是不容易,但此时的美国内意识形态排华还是非常严重,但有一件事让美国下定了决心!1979年2月17日,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开打,一个月时间,打得裹挟着打败美国以及仰仗着苏联援助自认世界第三的越南怀疑人生。之后解放军更是开展了练兵一般10年两山轮战,越南从此知道了“勿谓言之不预”这几个字到底有多少分量。

当年越南揍的美国大兵哭爹喊娘,现在解放军把苏联的小弟按在地上摩擦,此一时彼一时,尽管不是美国大兵亲自动手,但是美国人也很开心,解放军也算是帮美国人出了一口恶气。同时期,苏联入侵阿富汗,中美心照不宣的开始了在阿富汗的合作,帝国坟场送走苏联那真是有一份中国人的功劳。



中美蜜月期到底有多蜜?美国人把空军现役装备拉过来随便中国人买,中国人把主力战机歼-8拉到美国准备改造方案,可惜当年咱也没几个钱,除了高原性能优秀的黑鹰直升机外,其他装备并没怎么买。军事合作都到这个层面上,经济合作那就水到渠成了,况且还是高污染、高耗能、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国人替美国人解决了大难题,感谢还来不及呢!

所以哪有什么改革开放政策一开,全球资本都蜂拥而入了!没有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的一战定乾坤,美国怎么可能会首肯各国资本涌入中国这个意识形态与西方相左,却几乎空白的全球蓝海市场试水呢?当然这也不是送礼请客吃饭,经历了各种老二崛起的英国、德国、美国以及日本这些国家为代表的西方体系,为了防止中国这些接手了西方中低端产业的国家崛起,至少划出5条产业政策绝地阻止中国崛起!



接下来的故事更精彩!中国竟然突破了这些的框框,并且还在军事、科技、经济等多方面全面突破,期间美国至少有5次机会可以成功修理中国,但是无一例外都各种阴差阳错的完美错过,等到美国下定决心想要与中国决战紫禁之巅时,中国却抱手笑而不语了,因为中国知道现在的美国实力已经没法收拾中国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